教育变革、经济转型、AI来袭,焦虑父母如何破局?

财富   2024-05-14 23:13   广东  

这是一封关于读书会的邀请函。

这封信我想了很久,在短视频炸屏的时代,如何吸引大家来听一场严肃的关于教育的读书会?

(文末扫码报名)


1.

制造焦虑?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焦虑之中


我要制造焦虑吗?不需要我“制造”,我们已经生活在焦虑的语境中:


AI来势汹汹,就在今天,可读取人类情绪的GPT-4o发布了;

教育双减,课外班价格翻倍;教育变革,刷题无用(我已经写过文章:这场代表高考命题新方向的考试,数学题太难把考生“气笑”,高考风向又要变了?);

经济下行,拥有名校学历,一样是找不到工作,送外卖开滴滴;

数百万砸留学,归国月薪三四千;考公入编,四成裁员;

从“幼升小”开“卷”,15%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抑郁风险。。。


看似选择很多,但现在孩子越来越痛苦,家长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找不到方向。


如何摆脱焦虑?看过我的视频和过往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的观点——


AI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平庸的刷题能力,最容易被AI取代;

我们的孩子要在AI时代生存,需要有一个硬核的专精的领域,AI才能成为你如虎添翼的工具;


要达到硬核、专精,你又需要找首先找到孩子的自我,孩子的兴趣;


以上,说起来很简单,但如何做到呢?


2.

孩子真的没有兴趣特长?

OR 家长常常“看不见”


插入最近发生的一个小故事。


遇到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他的孩子和我的儿子同龄,也在读高中。中考考得不好,在一个普通高中的普通班,各个学科都很“普通”,每一科都需要补课,他和孩子都焦头烂额。高中是上了,但好大学是指望不上了。


我问他,抛开学科不说,孩子的长处是什么?一开始,他想了半天,说压根儿没有;


我又问,平时孩子喜欢和你聊什么?启发了很久,他“终于想起”,孩子喜欢和他聊摄影、聊电影,平时还喜欢剪辑一些小视频,对此还颇有研究。但是他从来不当一回事,毕竟和学习成绩比起来,这算什么呢?


我说,既然孩子小学初中开始就喜欢这些,有没有尝试支持他一套设备,让他尝试去摄影?没有;有没有去看一些摄影展?没有;有没有找相关的专业人士和他交流一下?没有。


我有些唏嘘,其实这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都是非常明显的,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但是,因为家长眼里只有成绩,只有普通高考这一条独木桥,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另一种可能性。


当然,孩子才高中,一切都未晚。只是,家长习惯性地“看不见”孩子,这样的例子真的比比皆是。


当我们说孩子没有兴趣特长时,你是否忘记了童年时充满好奇心的TA?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当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是你陌生的领域时,你是持各种态度?是支持,还是回避,还是反对?


当孩子的志向未必是985\211\考公考编时,你是否依然真心实意地支持?


3.

教育是简单问题

OR 复杂问题?


从2022年底开始,我一直在做一个“教育减法”项目(立个Flag: 和至少1万个家庭一起,打造教育减法之路 | 2023年新年演讲(3)),鼓励父母带领低龄孩子“以减法思维进行多元化尝试”,早一点找到孩子的长板,不要等到高三才去找张雪峰。


经过一年半的实践,我们经过不断迭代,终于打造出了一个教育减法陪伴体系


在和家长交流的过程, 我发现一个问题:


家长常常喜欢把教育简单化。


就像小红薯或其他短视频爱好者一样,喜欢“教你三招,马上提升你的数学思维”、“有了这四招,孩子的写作不用愁”、“读这十本书,孩子的阅读能力超越99%的同龄人”这样的标题党。


什么是简单问题?发射火箭就是一个简单问题,因为火箭发射成功与否,是可以溯因的,虽然要花很多钱,失败后有几千个问题要优化,但是一旦问题都解决了,是肯定可以上天的。


复杂问题是什么呢?无法溯因的问题。


我们的未来世界是不确定的、波动的,波动的方向也是不确定的,这就是一个复杂问题。即使你把孩子的基因都搞清楚了,孩子的生长方向还是不一样,同样家庭长大的双胞胎,性格也完全不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难以溯因。


面对未来不确定的世界,面对孩子教育这样的复杂问题,我们该如何面对?


我们只能用长达10-15年的时间,陪着孩子与世界、与社会不断交互,进行动态规划,才能真正找到孩子的长板;你期许一个机构、一个专家给你几个妙招就解决复杂问题,是不可能的。


如何看见孩子,进行科学的动态教育规划,成为孩子的人生设计师


如何在孩子低年龄段,低成本地找到TA的长板,TA的智能组合,从而为找到未来的方向奠定基础?


其实在西方,早在100多年前开始,就有了相关的研究。这是一套解决生涯问题和进行决策制定的有逻辑的理性方法。作为中国的父母,我们如何学习这一套方法,并使之本地化落地,并用于自己的孩子身上?


我诚邀您,一起和我精读两本书《多元智能新视野》和《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这是我们今年读书会的第二、三本书,此前我们已经做了数十场的《复盘》读书会)


《多元智能新视野》:虽然“多元智能”这个词烂大街,实际上真正读过原著的少之又少,这是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这一概念后,不断反思、修正自己理论的最新成果。对于低龄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把“多元智能”这个概念根植于心,才能摆脱应试的执念。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生涯规划在国外是一个学科,这是一本教材,比较艰涩,一般人也很难认真读下去。


读完这两本书,我相信,你对摆脱如今“教育内卷”的语境,找到孩子未来方向会有全新的认识。


文末扫码报名




明天(周三晚)

期待你们的到来


孙明展
谱蓝创始人、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硕士导师、教育减法倡导者,《做自己的理财师》《给孩子的商业思维》《给孩子的财经小课》作者。为成长中家庭提供教育、理财、健康长期规划。坚守13年,帮助数十万家庭远离P2P等理财陷阱,用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孩子天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