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填报志愿想到的,未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会第一批被淘汰

财富   2024-06-30 23:06   广东  
上周,全国各地的高考分数纷纷出炉,拿到成绩的学子们也开始进入比考试更关键的志愿填报阶段。我的公众号后台也收到不少留言咨询。
有一个全职妈妈的故事比较典型。
这是一个来自某省会城市的全职妈妈。
据她说,她本人名校毕业,职场发展也很顺利,一路奋斗成长为企业高管,但是因为想全力陪伴孩子成长,后来辞职回家做了全职妈妈。
孩子读书以后,她一直按照自己走通过的成才路径培养孩子,虽然孩子有各种艺术体育的爱好和小天赋,但她认为那些只能当做兴趣,不能作为人生规划的方向。
于是孩子按她的规划补课、冲成绩,中考勉强考上了他们当地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三年孩子也完全按她的要求全力冲击,但这次高考成绩出来并没有创造奇迹,只刚刚过一本线。
这个成绩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问孩子,孩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只说什么都行。
这两天她就很焦虑了。

这个妈妈的故事里,有两处讲述让我印象深刻:
一个是她说孩子小时候也表现出了对体育和音乐的兴趣,但她认为兴趣不能当饭吃,所以压根没想往这些方向规划;
另一个是孩子对填报志愿完全不关心,她认为是孩子觉得自己考得不怎么样,对专业也得过且过,能有一个相对较好的学校上就行了,完全没去想,是不是孩子因为三年痛苦的高中学习已经让他丧失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这个案例里的妈妈是高级知识分子的教育背景,身处二线省会城市,资源不少、信息不少,却最后把孩子的教育搞成了这样,让我唏嘘的同时也意识到, AI时代的到来,第一批受到冲击的很可能就是这样的父母。
对于大多数的全职妈妈,尤其是高知全职妈妈,自我价值基本来自两件事:
孩子教育和家庭理财。
这一代全职妈妈对于教育不可谓不上心,但遇到的事情也足够割裂:
刚开始养育孩子时,接触了“新派”教育理念,对“爱与自由”、“快乐就好”痴迷不已,随着孩子上小学,开始进入选拔机制、“密考”攀比,到孩子上中学时,国家又开始倡导“双减”,而面对中考和高考,又不得不回到熟悉的赛道、品尝熟悉的味道……
这一波三折的变化使得他们应接不暇,家长在抱怨教育政策调整、看不清未来走向时,不得不在反复横跳中被大潮裹挟前行。
但他们只是蒙着头走,忘记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是仅仅让人获得谋生的工具,而是要帮助人去突破生活既定模式。
大多数中产家庭,都是按照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思维路径依赖去教育孩子的——认为通过高考,上一所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将来自然能找一份好工作。
孩子能不能走好这条“理想的教育路径“”,一定是全职妈妈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评量标准。可是那只是在曾经经济快速成长周期里的传统路径。

的确,在当时,是应试教育帮助这代家长突破了过去只能承继父母社会角色的成长模式,获得能跳出父辈圈子甚至跨越阶层的人生。
人工智能时代来临,这条传统路径已经走不通了。我们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复制我们成长的路径,而是突破我们成长的路径。这才是需要教育给他们加持的能力。

很多父母都认为,兴趣不能当饭吃,但他们没有意识到,未来唯一能当饭吃的只剩兴趣了。
国家推进“双减”,底层逻辑并没有脱离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规划,因为未来国家期待的就是一种人才多元化的发展。
通过均衡地、机械地训练,加深对既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今天就算是一些名校毕业生,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困境,本质上就是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
在人工智能时代,一个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如果只是为了找份工作的人接受教育,最终往往会因为其全面而平庸被新兴的人工智能工具全面取代,这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大趋势。

未来AI技术的发展,只会更快速地取代那些靠简单职业培训或是以找工作为目的的大学教育所培养出的劳动力。
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孩子的唯一出路,就是按照孩子的兴趣爱好去规划未来。
像求助的这位高知妈妈,本身在一个并不闭塞的城市,只要正确认清教育的本质,时间是有的,资源是有的,但是她却在反复横跳中错过了契机,在路径依赖的认知中丧失了机会。

孩子肯定是站在家长的肩膀上迈向世界的,家长的高度决定了孩子出发的起点。
决定这个高度的不仅仅是财富或者人脉这些现实因素,更重要的还是眼界和认知。
归根结底,这位妈妈在孩子教育上缺的并不是具体所诉诸的努力,而是缺乏对未来整体大趋势的认知,和在这个认知下的持续成长和学习。
真正适应时代的家长,不需要带着速效救心丸去陪伴孩子,只需要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站在更高的维度,给孩子带来理解这个世界的全新视角,帮助孩子提前看到这个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当然我们也不必对AI时代到来的变化过于恐惧,其实人类的历史就是螺旋式上升的,现在正在发生的事,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过几次了。
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出现进入蒸汽时代,导致大量手工业从业人员失业,但是随即就出现了大量生产线工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力时代,大量的产业工人被淘汰,甚至发生了经济危机,但随即出现了大量的新兴产业和赛道;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时代,有人被时代快速抛下,也有人获得了突破的机会。
如今AI技术带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虽然我们现在还看不清对人类社会面貌的刻画会向哪个方向走,但历史向前走向上走的趋势是不会变的,任何人在这样的趋势下都有冒头的机会,教育就是获得这种机会的捷径。
当然,这里说的教育,绝对不是大家熟悉的应试教育,而是我反复强调的基于孩子真正热爱领域的专才教育

我们作为真正有认知的家长,需要提前部署的并不是给孩子花多少钱补课,也不是花多长时间进行的无效陪伴,甚至把自己和孩子都搞得身心俱疲。
我们要做的是,分析前人总结的经验,放眼未来、放眼全球,重新塑造自己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就叫做结合个人兴趣的未来生涯规划
在这种规划设计下,孩子上不上大学、上哪个大学、上大学什么专业都是孩子面临节点的一种主动选择,而不是家长到高考成绩出来后临急临忙抓耳挠腮的头脑风暴。
如果还在用旧的教育理念,执行旧的教育模式,执着走旧的教育路径,孩子在时代大势下,势必陷入被动成为被别人选择甚至淘汰的牺牲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
但只要孩子具备了清醒认知自己、认知世界的能力,在选择的路口不仅拥有主动权,而且不会迷失,未来也必然可期。
不过,要求每个家长都能具备超越时代和空间的全景视野的认知,这的确有些强人所难。毕竟我们这些家长,都是普通人。那怎么办呢?
再说一个故事。
最近我给我儿子找了一个数学家教老师。他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父母很早就离开老家来广州做生意,他的小学、中学都是在老家完成的。父母并没有给予太多陪伴,但在给足了物质保障的同时,父母也无条件支持他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遇到挫折时充分信任鼓励他。到高中来广州跟父母团聚后,家长发现他对数学感兴趣,并没有强迫他来接手自己的生意,而是放手让他走自己选择的学问之路,就算可能面临清贫的人生,父母也做好感情和物质支撑。

现在这个孩子是数学系博士一年级在读。当我们谈及数学时,他从内心不由自主迸发出来的激情,很容易就能让人感受到他对这个专业骨子里的热爱。就算未来他不能成为数学大家,但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绰绰有余。
他就说他的父母从小只问他喜欢什么,给他创造条件去体验,从来没有干涉他对未来的选择。
在这个孩子的故事里,我们似乎没有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好父母形象,甚至许多场景让人感觉父母的角色是缺失的,但这个孩子却走出了一条轨迹清晰的成才之路。因为他比其他孩子更早地弄清楚自己喜欢的是什么、自己擅长的是什么、自己愿意投入付出的是什么,父母的角色就是引导、支撑、鼓励。
如果父母不懂,做得多还不如什么不做。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长来说,面对未来孩子成长,解决高考焦虑,最惠而不费的办法是:
  • 第一,多给孩子搭建实际的场景,去观察孩子对什么事情眼中有光;
  • 第二,建立起可以提供资讯的涉及各个专业领域的朋友圈。

这两件事对于个体力量来说,是真的很难。但如果能有一个集聚的圈子,就没那么难了。
接下来我的教育减法论团队会在这方面发力。
首先,请家长做好提升自己认知的准备,让你成为自己孩子的生涯规划师,我会设计系统的学习课程,帮你建立生涯规划师的视角,去观察孩子,托举孩子。

其次,我希望从发动我的资源作为起点,搭建一个涵盖各个领域专家的资讯团队,作为大家朋友圈的基座。
人工智能时代,首当其冲被淘汰的是沉迷路径依赖无法自拔的人,是要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家长,一切应该从提升认知开始。

当然,如果你对孩子的定位就是成为勤勤恳恳的工蚁、最早被时代车轮碾压的炮灰,请自便。
—————————————————————————————————————————
打开你的视野,拓展你的渠道
了解教育减法体系给你提供的
面向未来的全新教育方法论

天生我材必有用
以终为始
引导孩子多元化尝试 寻找人生未来的方向
报名读书会请扫码




温馨提示




公众号推送规则变更后,没有加星标“”的订阅号,图文消息可能只显示标题和小图,或者延迟推送,甚至被折叠。

如果不想错过最新消息,请给孙明展公号一个星标。具体操作请看下图▼




本文编辑:谭琴
本公号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金融产品广告
◀︎特此声明► 
记得点赞、点在看,并且分享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所有文章目录

孙明展
谱蓝创始人、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硕士导师、教育减法倡导者,《做自己的理财师》《给孩子的商业思维》《给孩子的财经小课》作者。为成长中家庭提供教育、理财、健康长期规划。坚守13年,帮助数十万家庭远离P2P等理财陷阱,用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孩子天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