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6日,恰逢全国碳市场启动三周年。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首席专家,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石敏俊应邀接受新京报采访,相关内容发表于7月19日新京报《全国碳市场三周年,持续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2024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迎来了启动三周年的纪念日。
2021年7月16日,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开启,交易中心设在上海,登记中心设在武汉,首批纳入全国碳市场的2162家发电企业上线交易,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一时间,我国碳市场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如今,经过三年发展,我国碳市场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00多家,年覆盖超过5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始终维持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和配套规则的修订工作也正在稳步推进。在进入第二个履约周期后,全国碳市场交易量、交易额等运行指标较第一个履约周期均有所提升。
朱国辉补充,根据国家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工作安排,预计今年扩容后纳入的企业总数将超过4000家,覆盖的全国碳排放规模将超过60亿吨。待下一阶段纳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后,全国碳市场将覆盖全国约75%的碳排放。
碳市场扩容,驱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时代诉求
上述内容转载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