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3日,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孙铁山应邀参加“杭城论道”学术沙龙暨“求是智库”系列讲座,分享了题为“城市网络视角下城市群协同发展——兼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困境与挑战”的讲座。本次沙龙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徐元朔主持,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主任石敏俊教授点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张蔚文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吴结兵、吴金群教授,经济学院罗德明教授,浙江科技大学袁燕老师,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智库研究员叶津炜、博士后姜秋惠等三十余名师生参与。
孙铁山老师首先介绍了城市群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基于空间形态的连续性和功能联系的紧密性,城市群成为一种巨型城市系统。通过引用2020年Yeh和Chen的论文,他详细阐述了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即独立的城市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融合,形成功能上的紧密联系。孙老师强调,传统的空间集聚理论已不足以全面解释城市群的功能联系,城市网络理论的引入成为必然。
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孙老师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城市群在国家和区域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他提到,全球化与经济转型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两大动力,而经济集聚则是这些动力背后的核心机制。然而,京津冀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区内投资比例低、制造业疏解与津冀地区衔接不畅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孙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京津冀城市群的特殊之处在于其作为“首都圈”的复杂性,北京作为全国中心而非区域中心,其在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难以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资源有效整合。因此,需要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治理体系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在随后的点评交流环节,石敏俊老师指出,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尺度一直存在争议,政府规划需要更加贴近实际,避免愿景与成效之间的偏差。他强调,市场机制和行政力量的协调是推动城市群发展的关键。
文字整理:叶李智子
文字审核:麻 玉 琦
编辑推送:叶李智子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