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里,特别崇拜所谓“大英雄”。
这种英雄并非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义士,而是帝王将相、一方诸侯式的人物。
民国总统徐世昌在《韬养斋日记》里写了这么一段话:
“世界上有三种有志之人:一为有志仙佛之人,一为有志圣贤之人,一为有志帝王之人。求为仙佛之人多则国弱,求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求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
毫无疑问,中国有志帝王之人多如牛毛。上至公卿显贵,下至平头百姓,当皇帝都是他们的梦想。
即便当不了帝王,出将入相也不错。
中国人骨子里看不上圣贤之人,因为他们没有权柄,没有大印,不能对人生杀予夺。
就算被尊奉为圣贤的人,也要投靠君主帝王,以求得人身庇护和学说布施。
故此,几千年的历史上,中国大部分时间处在战乱之中,就是因为想当帝王的人太多了,把帝王将相奉为英雄的人太多了。
英雄情结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中国人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只在乎英雄的胜利果实,也就是丰功伟绩、功名利禄的成功结果,完全不在意英雄的成功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变态的是,这种英雄越冷酷无情、越泯灭人性,反而越能衬托出其伟岸高大和威武不凡。
刘邦的父亲被对手项羽擒住,项羽威胁刘邦,说要把刘父煮成汤。刘邦却笑嘻嘻来一句:别忘了分我一碗。
刘邦在被项羽追得狼狈不堪之时,为了给马车减负,数次把几个儿女踢下马车,目的就是保证自己能跑掉。
唐太宗李世民为了争夺皇位,发动玄武门政变,一举干掉了建成和元吉一兄一弟,然后逼迫父亲李渊让位。
唐朝的睢阳守将张巡,在抵挡安史之乱的叛军时,城内粮草不足。张巡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小妾拉出来,一刀杀掉,把肉分给将士们吃。
越王勾践为了复国,不惜亲自吃夫差的大便以换得夫差的信任,从而麻痹对手。
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之后,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此话被千百年来不少想当“人上人”的人引为座右铭,流传至今。
这些人的行为已经无限接近甚至超过了禽兽,却被世世代代的国人树为大英雄、大豪杰的典范。
偶有人对他们产生非议,马上就会跳出大把的人为他们开脱:不这样做,何以成大事?
虽然他们中有些人被后世的文人冠以“枭雄”之称(比之“英雄”略带贬意),但不影响效仿者心向往之。
中国人的观念认为,这些人是做大事的人,做大事就应该不拘小节,就应该忍辱负重。
谁更能舍弃其他东西,谁更能心狠手辣,谁就更能获得最后的成功。丧失人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中国人对胜利者顶礼膜拜,在他们眼里,公理、道义、规则、情感都是迂腐的东西,计谋才是正道,成功才是正果。
所以中国有个词叫做“妇人之仁”,但凡有谁表现出如妇人一般的慈悲、同情、怜悯,都会被讥笑为不能成大事。
为了成大事,可以杀亲人、可以吃人肉、可以干一切丧尽天良的事,可以让自己完全蜕变成野兽。
这种事干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其“大气”和“豪迈”。
还有个词叫做“儿女情长”,儿女之情就不是个好东西,是会坏大事的。
像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因为深爱一个女人而让出国王宝座这种事,是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在他们心里,什么爱情、家庭、亲人,在江山和皇位面前,连个P都算不上。
霍去病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气干云,流传至今。
项羽在鸿门宴上,碍于外交礼节和社会舆论,没有杀掉刘邦,最后被刘邦反杀,他就得到一顶“妇人之仁”的帽子。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的时候,过于讲究仁义,按照规矩来,不肯在楚兵渡江的时候偷袭,结果兵败身死,被后世笑话到现在。
杀人如麻、阴谋诡计被国人称颂为大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无边智慧,只要是为了成所谓的大事,可以不择手段。
只要成功了,再卑鄙的手段、再无耻的人都会被写成书、授成课、立成碑。
喜怒不形于色、口蜜腹剑、阳奉阴违的人,被称赞为具有“做大事的潜质”“能人”。
直爽耿直、天性率真、喜则大喜悲则大悲的性情中人,则被认为没有城府,不够老练,总是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
国人还发明了一个词,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
意思就是,讲理是没用的,知识是迂腐的,只说不干是书呆子的行为。只有真刀真枪、不服就干才是解决之道。
因此,开疆拓土、血流成河的帝王将军,永远都是他们的偶像。
秦始皇统一中国,耗费民力修建长城,重用商鞅奴役民众,焚书坑儒,都是他的伟业。
汉武帝穷兵黩武,不断发动战争劳民伤财,边塞白骨累累,征夫血泪满满,被称为“汉武大帝”。
尤其是成吉思汗,铁蹄踏上欧洲,刀下冤魂无数,每破城必屠城,国人为之心驰神往。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割地求和,百姓免受烽火连天、流离失所之苦,被讥讽成“小朝廷”,宋代成了学者百姓口中的“积弱朝代”。
不愿意打仗、宁愿开城投降做安乐公的刘禅,更是被贴上“扶不起的阿斗”的标签,永世不得翻身。
几千年以来,秦皇汉武、孙子、鬼谷子,连黄巢、张献忠这种杀人狂魔都成了世人崇拜的对象。
而项羽、刘禅、宋襄公、宋代皇帝都成了反面教材,被后人频频拿出来教导下一代:万万不可学他们。
项羽们正是心里残留了那么一丝顾虑,仅剩了那么一点良知,立刻就被更加冷血无情的对手打败,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供世世代代吐唾沫。
开篇说到的那位民国总统徐世昌,当年充当袁世凯的幕僚,当袁世凯接到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策反陷入犹豫不定时,徐世昌及时献策:
“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考虑的出发点只是“功名”,没有政治理想,没有义气良知,更没有风骨气节。
成王败寇,本也是历史规律;崇拜强者,本也是人之常情。
但如中国人这般不顾一切地追求成事、视所有阻碍成事的因素都为绊脚石的民族,全世界恐找不出第二个。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人伦道德、情感眷恋,这是人区别于牲畜之处。
倘若抛弃这些高级的人生价值,为做皇上、为打江山、为求功名,把“理想”凌驾于这些价值之上,人就和动物无异了。
这种扭曲、畸形的价值观贯穿于中国历史,可想而知,哪里会有人性、温情、良善的立锥之地?
人们丝毫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些“大英雄”们,给他们带来了延绵几千年的深重灾难。
正是这些“大英雄”们,使中国文化始终在野蛮、蒙昧、落后的黑屋里不见天日。
由于吃准了中国人的这种民族性,历朝历代的枭雄统治起来就简单得多。
如袁世凯所言:一手是官和钱,一手是刀;服从就给官给钱,不服从就吃刀。
一句话概括: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江山永固,万寿无疆。
凡夫俗子们便“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管他什么是非曲直,从帝王手里拿了官和钱才是上上之选。
久而久之,就变成一个黑白颠倒、善恶混淆的国度,跪舔强权和屠夫成了常态和习惯,大家一起“笑贫不笑娼”。
几千年的历史,在人吃人的反复循环中走过,现代文明的元素半点也看不到。
一个被这种价值观统治的民族,常年处在战争、内斗、焦虑中,岂不是很正常的现象?
正所谓,他们的认知,配得上他们所受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