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火的中医养生,你踩“坑”了吗?——中医专家带你走出养生误区

健康   2024-11-04 18:38   湖南  

指导专家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徐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中医养生因简便、廉验而备受大众青睐,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养生行列,“保温杯里泡枸杞”“告别熬夜脱发,从八段锦开始”等“散装”养生法层出不穷。

那么,面对越来越火的养生潮流,如何避免踩“坑”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徐寅为大家“去伪存真”,这份中医养生避坑“指南”请收好。






跟风“网红”养生法,一不小心就“伤身”


1




养生“坑”之一:易胖=湿气重

“现在不少年轻人追求‘白幼瘦’审美,热衷减肥,这其实给不少打着‘中医’幌子的商家可乘之机。”徐寅指出,大众心中,体重增加,往往与湿气重有关。部分商家顺势推出一系列减肥祛湿茶如红豆薏米茶、冬瓜荷叶茶,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追捧。


但其实,“祛湿”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比如脾胃虚寒者,同样也会出现身体乏力,头晕,腹泻等类似“湿困”的表现,此时盲目地使用性凉的祛湿茶,将导致腹泻加重。


2




养生“坑”之二:艾灸人人都能用

艾灸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养生方式,是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法之一,能够温经脉、补阳气。


但艾灸不是万能的,其主要针对寒湿体质人群的改善,症状如长期怕冷、手脚冰凉、痛经。


若素体阴虚、肝火较旺之人,施以艾灸无异于火上浇油,弊大于利。甚至有人行完艾灸火疗后因大量汗出会导致过汗亡阳,为日后的各种怪病埋下祸根。


3




养生“坑”之三:针灸在家也能做

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瑰宝,其被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人热衷与针灸疗法以预防保健,指导养生。但若施针者之操作不规范,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会对健康造成伤害。


徐寅介绍,在古籍《素问•刺禁论》就有记载:“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刺中心,一日死”“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等。


据了解,今年以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多例因针灸操作不当导致气胸急救的患者。严重的气胸如果处理不及时将因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徐寅特别呼吁民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有资质和经验的中医针灸师进行操作,以免发生类似意外。





治疗常见病,不妨学学这些“正宗”中医法

说完养生的常见“坑”,那么哪些中医保健是真正有效和安全的呢?


徐寅介绍说,其实不少常见病都是可以通过中医方法进行防治的。如目前正值深秋,过敏性疾病等可通过一些方法进行预防。





过敏性鼻炎:穴位按摩

1

可按摩印堂穴(位于两眉头中间,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疏散风热、通利鼻窍)、上星穴(头部正中发际线向上1横指)。


用双食指按压约2分钟至酸胀感,有助于宣通鼻窍、调节肺气。





过敏性皮炎:经络刮痧

2

在皮疹部位及肺与大肠经穴位,如鱼际、曲池、孔最、尺泽、合谷等部位刮痧,至皮肤微微发热、出现痧象,可引邪出表、促进血液循环、排出湿邪及消除过敏原,缓解秋季过敏性皮炎症状。





手脚冰凉、冻疮:足浴泡脚

3

秋冬季节泡脚可刺激穴位、经络、反射区,起到养生保健作用。怕冷者可用生姜泡脚祛风散寒,寒湿重者可用艾草泡脚散寒除湿,冬季易长冻疮者可用红花泡脚促进血行。


泡脚时间20-30分钟,水温40℃左右为宜,泡完可涂抹凡士林软膏或润肤露。





立冬临近,节气养生这样做

与此同时,二十四节气养生也有着非凡意义。徐寅介绍,遵循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可以使人体机能与白然状态和谐统一,以达到养生目的。


如立春应顺应阳气生发,可适当进行户外运动,秋分前后燥邪伤津液与肺脏,易出现呼吸系统和皮肤病,可通过食用润肺生津之物预防。




立冬节气如何养生?

11月7日正式进入立冬节气,徐寅表示,立冬为冬季第一个节气,五行属水,五脏属肾。“肾者主蛰,封藏之本”,冬季气候转寒,阳气内收,此时养生应以益肾防寒为本。


饮食上应以温补为原则,适量选择甘温补阳、辛温散寒之品,如牛肉、羊肉等。可配合食用白萝卜,白萝卜性凉味辛,既可行气,亦可助脾胃运化,使补而不滞。此外,黑色为肾所主,可适量进食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食物,补益肾气。


在起居情志方面,应早睡晚起,午间可行“日光浴”,有利于补充体内的阳气。冬季应顺应气机内收的状态,使神气内藏,保持安定、宁静的情绪,避免过度激动与焦虑。






徐寅强调,中医养生需科学合理,避免误区,根据白身情况和节气特点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END


徐寅: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脾胃病科主任,湖南中医药骨干人才,国家援沪、援鄂中医医疗队湖南队副主任,连续两届获得医院“十佳”优秀青年医师,湖南省重点专科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省部厅级等各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等20余项;获得湖南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湖南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5项;发表论文40余篇,SCI 11篇;参编中医著作2本。


擅长:深研经典、博采众方,深入研究《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擅用经方辨治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胃肠病、胆囊炎、炎症性肠病等,擅长从脾胃调治亚健康。



来源:大众卫生报
编辑:王鑫
校对:陈双
审核:黄娟娟


湖南中医附一医院订阅号
卫生保健 专家信息 科室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