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 张堃
近日,43岁的林先生半夜突发右下肢麻木,并剧烈疼痛、肢体温度减低。第二天症状逐渐加重,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家属赶紧把他送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
医生接诊后发现,林先生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皮肤苍白、温度极低,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被诊断为急性右下肢动脉栓塞。
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肢体缺血时间越长,截肢概率越大。快速改善下肢血运,是成功保肢的关键。
由于林先生已经耽误了20个小时,病情十分危急,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医院立即开通绿色通道,为林先生完善术前检查。
在放射影像科主任张堃的指导下,由介入病房副主任医师程瑞文、谢太喜及主治医师曹亚衡组成手术团队,为患者急行下肢动脉造影术+血栓抽吸术+置管溶栓术。
▲手术中抽出长达17厘米的血栓
术中抽吸出大量血栓,部分残留血栓经留置动脉导管持续2日泵入尿激酶溶栓治疗。
术后,患者右下肢血运明显改善,血流顺畅,肤色红润,肤温上升,疼痛、麻木症状减轻,逐渐康复。
什么是急性下肢缺血?
急性下肢缺血是下肢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时,肢体动脉灌注突然迅速减少所致。
急性肢体缺血的典型表现为“5P”症状:
疼痛(Pain)
苍白(Pallor)
无脉(Pulselessness)
麻痹(Paralysis)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其中,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通常感觉足部及小腿有疼痛感、脉搏消失,并可能出现患肢感觉减退,轻触觉、两点间辨别觉、振动觉和本体感觉受累。
通常可将急性下肢缺血分为以下几级:
IIA级:可出现感觉异常;
IIB级:可出现运动功能障碍;
III级:患者已无法避免截肢。
如何治疗急性下肢缺血?
及时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对于保留患者肢体功能、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对于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应快速去除栓子或血栓,缓解肢体缺血,同时纠正存在的基础狭窄或闭塞等促发血栓形成的机械性因素,尽量保持患者肢体完整与功能。
一旦诊断明确,若无禁忌,急性下肢缺血患者应立即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或发展。
同时可联用前列腺素改善微循环,并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为挽救患肢争取时间。
对于栓塞患者,通常首选导管取栓。如取栓术后残余血栓明显,可配合置管溶栓祛除残余血栓;如发现残余慢性狭窄或闭塞,可配合球囊或支架等同期纠正病变。
对于创伤性急性下肢缺血患者,若情况允许,应行开放手术探查损伤血管并重建血流;若血管损伤严重,无法重建,可行旁路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