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早晨四点半起床,带上准备好的行李,飞机五小时左右,从北京到了曼谷。
接下来,我要在泰国旅居半年到一年时间。
一方面出来深度了解一下东南亚社会经济民族的实况,一方面把日常英语练习熟练。
从2019年开始,到2024年,我在北京呆了5年。这五年来,我一直在所居住的顺义区,基本没进城。因为我不喜欢现在的北京。
2002年,那时候我刚上大学,暑假来北京玩,第一次看到故宫。后来毕业后,北京作为一个开放的城市,开始大规模的迎接外来人口到北京发展。那时候的北京,处处生机勃勃,百业待兴。工作好找,薪水也高。地铁没有那么挤,街道上的店铺也各有特色。现在几个垄断市场的大公司当时还不存在。
房价也不高,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当时我的几个同学和亲戚都纷纷到了北京。
我没去。我在读大学的时候,经常在学校图书馆读书,读了很多有关历史,文化,艺术,哲学,一开始就很明白,对品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很肤浅,生命中最要的是心境和个人智慧的增长,不能让自己盲目的卷入社会意识形态的洪流中,所以,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繁华的大都市,一直都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尽量少的分散注意力,又能不断吸取知识的地方,作为我安身立命的地方。
这是我第一份工作选择在家乡做大学老师的原因。
虽然没有在北京工作, 但是在我的价值体系里,北京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是有价值的。所以在刚参加工作,开始有个人收入那几年,我把北京的大部分人文古迹,名人故居,博物馆,书店,逛了好几遍,以及一些感兴趣的演出都看了。
其他的就不感兴趣了。
2019年开始来北京,主要是来和赵先生团聚。我认为婚姻虽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但却是锦上添花的。人不能为了完成任务去结婚生孩子,但是遇到了真正的灵魂伴侣,也很值得珍惜。
所以,我不是奔着北京来的,而是奔着赵先生来的。
辞职以后我的工作,只需要一台电脑, 和互联网就能完成。如果他人在西藏,我也会去西藏的。无论和他在哪里生活,都不会影响我的个人发展。
这五年来,在北京的生活,除去出差,游玩,其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顺义的家里,周围的图书馆里,读书,工作。
这次终于要离开了 ,心里一阵轻松。
人活着总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多了解一些世界上的信息,增强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多一些体验,感受感悟,才不算白来一趟。如果让我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在城市固定的格子里,重复的吃喝拉撒,繁殖后代。无论表现形式看上去多么现代,我也会感觉自己像个养殖场的牛羊家畜。
母猪没发现自己是母猪,还要和别的猪攀比,看谁下的崽多。
拉磨的驴和别人攀比自己的笼头比别人的高级,自己生的小驴比别的驴能拉磨。
太绝望了,人不能这么活着。
王学泰老师在《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中说,作为个体的平民百姓,只是宗法网络中的一个点,他们没有独立自主性,因而也就丧失了独立自主意识。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长成人的个体,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必然会个性萎缩、思想保守、缺少主动精神。他们缺少独立应付社会的办法,对外,要靠宗法制度中的领袖人物代表自己,把自己应享受的权利和应该承担的义务一股脑交给族长。
一旦宗族崩溃、家族破裂,这些宗法人便很难面对社会。这时,他们或者因为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被淘汰,或者只是表现出求生的动物本能。
人只有在脱序的状态下,才能发展出真正的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否则,一直是嵌入组织中的一个零件,则不可能保持独立自主的意识。
我之前对泰国不是很了解。我的标准是,只有从人类学层面对一个地区族群有深入的了解才算了解。
之前大众熟知的有关东南亚的信息,基本都来自民间传说,导游解说,和游客们的传话。这些内容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娱乐性更多,和现实偏离很大。
这些天我一直想找几本有关泰国的学术性著作,了解一些,以便后期在泰国生活的这一年,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和启发。
结果发现,很难找到,除了中国一些大学的社科院,在一带一路课题下做的一些经济型研究之外,西方学者只有少部分有关东南亚的的研究,而把泰国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的著作很少,我只找到一本,是英国的克里斯贝克写的《泰国史》,他在文献综述中也提到了,在写书的过程中发现英文的泰国研究基本没有 ,只找到很多泰文的本地文献。
书写的一般,但是很受欢迎,大概是因为这方面研究稀少。
这几天在读的时候,不禁掩卷感叹,人类学和社会学发源于西方世界,对西方世界的原始部落和现代社会的研究汗牛充栋,但看来对东南亚的研究却明显不足。大概是有点远。
不过这倒是对后来的学者有好处,这是一片还值得挖掘探索的区域。
很多国人认为出国就一定好,这是一种幻觉。从宏观角度看一个国家好不好,主要看政体,经济发展程度,和主要宗教信仰。从个人角度看,你选择在哪个地区生活,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目的,为了能满足你的目的,你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出发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社会治安问题。
无需质疑,地球上没有几个国家的治安能比中国好。决定社会治安的关键因素是政府的强控程度和社会经济程度,次要因素是民众的宗教信仰导致的价值模式。
在了解社会治安方面,我看到了一个美国调研机构的结论。是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在调查了17.5万名来自144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以上的居民,按照受访者对当地警察的信心,对自身安全的感受,和受访前一年中的盗窃,人身伤害和抢劫案件总数比率,综合评分定出排名。是2019年的数据。
其中,治安最好的三个国家分别是新加坡,土库曼斯坦,和中国。我想,曹县之所以榜上无名,应该是没机会去调研拿到数据。
而美国,爱尔兰,法国,瑞典,持平,排在三十六位。
泰国是君主立宪制,又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治安从哪方面讲都不占优势。
不过,只是说社会治安无法和中国比,倒也不是很差。对于我们这样社会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来说,也不是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即可。
我们住在曼谷的新CBD中心,这里大概是曼谷最有现代化气息的地方。有几座类似上海北京的国贸大厦一般的建筑,和宽敞的街道,但是这个场景范围不大。周边就是居民区。一些年代久远的建筑,平房,别墅穿插其中。
街上的店铺都有各自自己的门脸,路边也有小摊,看上去像90年代的三四线城市。
杂乱而有生活气息。
【本地油价】
这些杂乱的私人住宅以及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电线,和经济发展关系不大,更多的是和政府的权力程度有关。
住宅的土地是私有的,未经允许,任何组织部门都不能随意乱动,而且可以继承。在这种情况下,市政的基建设施和市容市貌的规划,就很难推行。
当然,从中国出来,可能觉得哪里的市容市貌和基建的先进程度都比中国差远了。毕竟中国是基建狂魔。
那么,就要看个人是怎么理解文明的本质,和个人生活的关键点了。
这也是我不喜欢北京的原因,每次出去都很压抑,尤其近几年,像一个巨大的整齐的水泥怪物,人在怪物的缝隙中非常压抑。也很难和其他人真正的交流。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水泥一般的冷漠,也带着长期压抑之后的焦虑和恐慌。
如果人活的没有人气,城市看上去再整齐漂亮,又有什么意义呢?
刚来的这两天,还没有往远走,为了深度体验,我是来旅居的,不是来旅游的。休整的这几天,先在周边逛了一下。CBD周边外国人多,物价相对较贵,应该不能反映普通泰国人真正的生活。
但是也能看到在卷入全球经济体系,以及受周边国家尤其中国影响的痕迹。
昨天中午饭后,本来想买个显示器。去据说是曼谷最大的电子城看了一下,很像十五年前的中关村,比较热闹,卖二手手机的,各种从中国进口的小商品,各种国际品牌和杂牌的电子产品。甚至还有卖软件光盘的,我最后一次见到软件光盘还是在十五六年前。
电子产品普遍比国内落后,有些型号国内都下架了这边还在卖,而且价格还很贵。所以最后决定不买了。
出来后,站在商场门口看了一会。
来来往往最多的,是骑着摩托的外卖员,有男有女,面色黝黑,身上的衣服也很破很脏。楼下有个专门的车棚,用来停放外卖员的摩托。车棚上的标识显示,有十个外卖平台。
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在这种炎热的中午顶着太阳奔忙。
马路中间穿着马甲的摩的,和汽车数量差不多。风驰电掣,在汽车中间穿梭,载着客人,看上去很危险。
回家后就仔细查了一下泰国的经济结构,泰国主要的经济行业是旅游业,其次是农业。工业制造业比例很低。
这就能理解外卖员为何那么多了。
计划下周先去曼谷国立博物馆看看,先了解一下泰国的历史,和民族融合的过程,以及他们的宗教理念,也许我就离能读懂本地的人的眼神的,更进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