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两种有毒的执念:语法原教旨主义、单词原子主义
文摘
教育
2025-01-01 19:36
西班牙
先看这个视频
学习词汇不要一上来就定义、翻译、例句;而是把单词作为切入一个场景,一个故事的线头。经过思维的发散和聚合,勾勒出词的磁场,牵扯出一个个鲜活的知识网络。无论是托福词汇还是高中词汇,需要强调用法,见微知著,收获洞见。同样,语法从来不是目的。语法不应该是一条条公理化的规则,语法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中英语使用的细微之处。1. @长街亦暗:我有过一些思考,索绪尔认为能指与所指是相互对应的,能指就是“笔”这个发音和字形,所指就是“笔”这个概念(不是指你桌上的特定的某支笔,而是泛指用来写东西的工具)而我们学单词的习惯是中英对照,所以理解的顺序是:“pen”英语能指→“笔”中文能指→“用来写东西的工具”中文所指。习惯之后,我们的大脑总是尝试英译中,再用中文思考。这就有问题了。能指也许无法指向特定所指,每个人心中对“婚姻”的概念都不同,就像两个有交集的圆圈,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在用这部分交集(大家公认的)来完成沟通。也就是解构主义讲的“每个人都是装成明白对方的话,也尽力说话骗对方”。也就是说,我们日常不会纠结“革新”和“创新”的差异,随便用用,意思差不多就得了,因为我们大脑中对两词的理解就是模糊的,没有准确划分的。所以英语能指≠→英语所指,中文能指≠→中文所指,英译中时,其实质是英语所指≠→英语能指≠→中文能指≠→中文所指,最后我们大脑里的概念也许是有偏误的。
因此一些英语老师会建议将单词放进英语语境的段落理解,这容易帮我们构建自己的英语所指,也就是所谓的"英语思维"。@大爸爸p 回复:因为我们学会的并不是目标语言,而是一种介于母语于目标语之间的interlanguage(中间语)@艾米莉娅tan 回复:我认为这就是母语者和我们本质上的差别,母语者真正做到用英语思考,而我们要想达到这种程度必须得尽量摆脱翻译带来的能指运作上的繁琐,这一定是需要大量阅读的,同时要接触语言环境。2. @沉默的乔老师 最要命的是不要在中翻英和英翻中的时候逐字逐句翻译,意译才是最重要的。摆脱中文思维才能学好英语。比如“辛苦了”在英文中其实完全没办法翻译,最合适的就是简单的Thank you so much;Bottomline的中文意思不是底线,而是强调重要的事。意译意译意译!@ 丁柏东 回复:对的,我的观点,不同的语言是对客观存在的不同解释结构。不同语言间,每个词的范畴划分,词之间的组织方式是语言更本质的特征,翻译这件事就是用一种文化的结果去表述另一种文化的结构,这其实不是一种高级的东西,我认为应该用英语学习英文,用汉语学习中文,不要翻译,就是直接用图片,实物,事件这种实际的东西理解语言的表达。如果必须要翻译,意译是更优的选择。3. @ 壹只比尔德 个人感觉,看重语法也没大问题,只要保证一个意识——语法大概是这样的,没有所谓“正确”的语法,别陷进完美主义的陷阱。看重单词也是,单词意思大概是这样的,没有完美的定义,只有常用法。因为时不时会有奇奇怪怪的语法和“自认为”来错地方的单词,来源于一群人的乐子。如果像编程语言一样应对人类语言,按照历史规则进行编译检查,永远通不过。4. @ 马拉波杰克 精简版的维特根斯坦5. @ 末日浪漫l 请教老师一个问题,词汇量2万的小孩读原版爱伦坡小说有困难,应该如何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