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剧本:语言如何成为表达思想与塑造命运的武器?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2-07 08:50   美国  


        《汉密尔顿》不仅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百老汇音乐剧,更是一部充满生命力的历史读本。如果细细探究其中蕴含的故事和情感,少说需要30万字。这30万字,正是剧本创作者林-曼努埃尔·米兰达(Lin-Manuel Miranda)创作灵感的起点——普利策奖得主罗恩·切尔诺(Ron Chernow)的鸿篇巨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我曾在芝加哥剧院亲历《汉密尔顿》的现场表演,感受剧场的心跳与呐喊,那一刻,我深刻意识到,要真正理解这个剧本、唱懂每一首歌、说透每一句台词,远远超越一次普通的观剧体验。这需要深入学习,甚至需要回溯到传记中的细节,将戏剧与历史的交汇处细细剖析。




        于是我精心设计了一门录播导师课,带领学员潜心研读《汉密尔顿》的剧本,在感受百老汇音乐剧速度与激情的同时,以此为媒介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剧本不仅是语言学习的范本,更是一扇进入美国建国史的窗户。在课程中,学员将通过精读和写作,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深入了解汉密尔顿与杰斐逊之间的世纪辩论,甚至体验音乐剧中的说唱语言之美。这不仅仅是语言的提升,更是思维的锤炼和视野的拓宽。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把英文剧本读懂,更是通过剧本的张力,穿越到历史的深处,领略一场关于国家、自由与信念的宏大叙事。


        作为一部将历史与现代说唱融合的剧作,《汉密尔顿》用快速而复杂的歌词、强烈的节奏和极具时代感的语言重塑了十八世纪的历史。要参透这部作品,需要的不仅是语言的基础能力,更需要对历史背景的深刻理解。例如,汉密尔顿与杰斐逊的辩论并非单纯的对话,而是一场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思想交锋。通过研读剧本,学员不仅会理解这些辩论背后的历史意义,还会学会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权力、政治与理想的关系。



        同时,剧本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首歌,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细节与隐喻。例如,“My Shot”一曲不仅是汉密尔顿对命运的呐喊,更是对美国革命精神(自由主义革命)的浓缩表达。而《汉密尔顿》通过独特的说唱语言,将历史人物汉密尔顿塑造成一个不服输的斗士形象,这种现代化的叙事方式让历史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在我的导师课程中,学员不仅能够提升英语精读能力,还会通过剧本学习深刻领悟历史事件与时代精神(Zeitgeist)之间的联系。通过将剧本与真实历史背景并置,我们将探索汉密尔顿这个人物如何从一个贫穷的孤儿崛起,成为塑造美国宪法的关键人物。他的决心、智慧与缺陷,交织出一个复杂而引人深思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通过剧本的学习,学员将感受到语言学习如何与历史素养融会贯通。例如,在学习“Cabinet Battle”这场极具张力的戏剧辩论时,学员不仅会理解杰斐逊与汉密尔顿在财政政策上的分歧,还会感受到语言如何成为表达思想与塑造权力的工具。




《汉密尔顿》课程的核心价值


        为什么要通过《汉密尔顿》学习英语与历史?因为这不仅仅是语言的练习或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维的拓展。剧本背后的故事,教会我们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塑造世界观的力量。通过学习剧本,学员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还能重新审视语言如何在历史叙事中构建身份、权力与记忆。


        例如,当学员学习剧本中快节奏的说唱时,他们会发现,每一句歌词背后都有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定义与解读。说唱不仅是节奏感的体现,更是一种思维的挑战与表达方式的创新。这种学习过程,能激发学员对英语的兴趣,同时引导他们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历史。


        无论是对英文原版的精读,还是对美国建国史的深度探索,这门课程都致力于为学员提供一场思想与语言的双重旅程。下面9000字的概要,无法囊括汉密尔顿的一生,更无法穷尽美国历史的全貌。但它提供了一种方法——一种通过语言深刻理解历史的路径,一种在学习语言中重塑思维的方式。


        欢迎加入这场穿越时间与语言的旅程。从《汉密尔顿》的剧本出发,我们将逐步走向历史的深处。用语言重新发现历史的脉搏,用历史激活语言的生命力。



以下图片均来自向老师注解的课件。课程介绍链接如下↓,后台可以留言咨询报名,报名后会提前发送所有课程资料。
咨询前,请按文末步骤先测词。


🔗:导师制:历史音乐剧《汉密尔顿》《授者》硬技能精品班




剧本以伯尔的标志性叙事展开,介绍了主人公汉密尔顿的身世:“How does a bastard, orphan, son of a whore...”。汉密尔顿母亲Rachel Faucette曾有过一次不幸的婚姻,1750左右她和丈夫闹翻后离家出走,在圣茨基岛认识了汉密尔顿的生父詹姆士。由于没有办理过正式的离婚手续,Rachel在家乡的名声受到前夫中伤,汉米尔顿连带成为不被宗教承认的私生子(Bastard),失去了财产继承权。1766年,他们举家回到圣克罗伊,然而接踵而至却是系列厄运,先是父亲选择离开(When he was ten his father split),接着母亲也在一场大病死去(Two years later, see Alex and his mother bed-ridden),不久之后,唯一可依靠的堂兄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Moved in with a cousin, the cousin committed suicide)。至此,汉密尔顿成为一个真正的孤儿,年仅14岁的他不得不自力更生(You gotta fend for yourself)。




 


🖱️Alexander Hamilton



18世纪正值奴隶贸易盛行,英法等殖民国家在北美和西印度群岛建立种植园、开设矿场,将搜集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再从欧洲港口出发,用军火与消费品在非洲换取奴隶;之后横渡大西洋,于美洲进行再次交换,构成邪恶的三角贸易,汉密尔顿所处的加勒比海就属于其中重要的一环。


母亲去世后,小汉密尔被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行雇佣,在这里,他不仅了解到航海路线与货币转换等商业知识,还目睹了从朗姆酒到黑人奴隶等形形色色的贸易活动,也许正是这一时期的经历触发了他废奴主义(abolitionism)的思考。虽然触目所及尽是肮脏,但他却始终心存热望(Every day while slaves were being slaughtered and carted away across the waves, he struggled and kept his guard up),这种对立似乎预示着这个满脸灰尘的穷小子注定要成为一个大人物(Inside, he was longing for something to be a part of)。


到17岁时,汉密尔顿已充分展现出自己的商业头脑,他精通记账,善于经营,与当地商户相处非常融洽。更重要的是,人家还写得一手好文章。1772年,一场席卷克罗伊岛的飓风过后,汉密尔顿的一封家书打动了众人。乡亲父老决定共同集资,将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送去新大陆读书(This kid is insane, man; Took up a collection just to send him to the mainland)。在那里,全新的机遇在等着他(In New York you can be a new man)。



1773年,汉密尔顿进入国王学院,这位天赋异禀的年轻人急于自我证明,从来不放弃每一个机会(I'm young, scrappy and hungry, And 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 )。同一时期,为弥补法国-印第安战争(French Indian War, 即七年战争)带来的财政亏空,英国加征印花税等税种,激起了北美人民的不满。12月16日,200名自由之子(The Sons of Liberty)打扮成印第安人,将波士顿三条货船的茶叶全部倒进海里——长期以来,波士顿商人能够通过走私大量获取便宜茶叶,而英国国会的系列法案授权东印度公司成为实际上的茶叶贸易垄断者,破坏了当地的基本贸易原则,断了波士顿人的财路。英国政府在系列暴乱之后索性将马萨诸塞州置于军事管制之下,议会颁布强制法关闭波士顿港口,直到当地居民赔偿损失为止。北美各州殖民者在法律的高压下团结起来,呼吁在费城召开大陆会议(The First Continental Congress)。




 

🖱️ My Shot



此时,纽约的政治氛围也变得异常紧张。亲英派以威彻斯特农夫为笔名,在报纸上抨击大陆会议及其政策;造反派一方,汉密尔顿撰文《大陆会议的全面辩护》和《农夫一驳就倒》,他回顾波士顿惨案,声援了人民大众对于北美殖民地在议会中没有席位却要被迫纳税的不公平待遇,并为大陆会议通过的贸易抵制政策做了辩护。汉密尔顿还精准地预言,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一定会援助殖民地的斗争,北美终有一天会全面超越自己的母国。与此同时,英国国会宣布马萨诸塞进入叛乱状态,派兵抓捕自由之子的领袖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 和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并且试图收缴“爱国者”在协和镇储备的大量军需品。途径莱克星顿的时候,英军受到袭击,美国革命打响。1775年5月10日,第二届大陆会议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召开,形成第一届美利坚合众国的政府,并且任命南方乔治亚州的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Here cones the general!);次年2月,汉密尔顿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炮兵连长。



对于北美的乱象,英王乔治三世终于按捺不住,他决定派出一支军队让这些桀骜不驯的臣民(subject)回心转意(I will send a fully armed battalion to remind you of my love!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曲目是 Miranda在度蜜月期间写成的,受披头士启发,曲风轻松而欢快,糅合了乔治三世的恐吓后,又令人忍俊不禁。




 

🖱️You'll be back



1776年,战争已处于公开状态。英国的3,2000名士兵在纽约长岛公然登陆;7月6号,北美正式宣布独立。面对声势浩大的英军,大陆军队从布鲁克林一路撤退到(retreating)南方的宾夕法尼亚,从对话中可以看出局势的紧张:大陆军缺兵少粮,装备告急,原本的作战计划被打乱,甚至有大规模动乱(mass mutiny)在军队内部出现。此刻华盛顿迫切地需要一位得力干将来协调军队与大陆会议之间的关系,保障军需供应,于是邀请了小有名气的汉密尔顿。至此,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22岁的汉密尔顿从圣·克罗伊岛一个沮丧的小职员变成了美国最显赫之人的副官。 



和事业一起收获的,还有爱情。在一次冬日舞会上,汉密尔顿结识了斯凯乐姐妹(Schuyler Sisters),与二姐Eliza一见倾心。他敞开心扉,展现了自己的全部弱点,以坦诚搏得美人芳心(I've been livin' without a family since I was a child; My father left, my mother died, I grew up buckwild; But I'll never forget my mother's face, that was real; And long as I'm alive, Eliza, swear to God, you'll never feel so...)。之后俩人迅速坠入爱河,并于1780年完婚,共育有8个子女。在斯凯乐家中,汉密尔顿同样很受欢迎,当初正是大姐Angelica将妹妹引荐给他,成为一家人后他们经常互相通信件,保持了长久的友谊。



另一旁,伯尔却显得有些失意,他和华盛顿好像一从开始就气场不合(have no chemistry),也没能得到重用。和汉密尔顿相似,伯尔的命运同样多舛,尽管出身显赫,但父母却在他幼年时期就双双离世;战争年代,伯尔爱上了一位英国军官的遗孀,婚后育有一女Theodosia;1804年,他在决斗中射杀了汉密尔顿,政治生涯随之终结。命运展现给伯尔的似乎总是其残暴的一面,让他相信自己应当做的就是耐心等待(wait for it),在机会到来前不露锋芒。相比之下,汉密尔顿出身卑微,却也无所顾忌。他像铁甲坦克一样不断往前推进,争取每一个机会(I'm not going throwing away my shot)。



 

Wait for it



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Battles of Saratoga)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北方的胜利缓解了英军对纽约的威胁,使华盛顿得以抽调兵力去加强南方摇摇欲坠的战线。这场胜利还让犹疑不定的法国加入了革命。法国政府先派出了拉法耶特,这位年仅19岁的侯爵热衷于革命理想,与汉密尔顿一见如故,简直像兰斯洛特(Lancelot)一样勇敢。紧接,司令官罗尚博(Rochambeau)率领5500名法国士兵从海上赶来支援。1781年,大陆军声东击西,三面夹击了约克镇,使英军7000多名士兵被迫投降,整个战局被彻底翻转(the world is turn down upside)。汉密尔顿由于在战争中的英勇表现成了公认的英雄。



似乎与国家的诞生相呼应,汉米尔顿和伯尔的孩子相继出生,此时曲风突然变得柔情:二人幼年都是孤儿,现在初为人父不禁流露出了满满的关爱与自豪,他们愿尽最大的努力为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we lay a strong enough foundation)。



 

Dear Theodosia



战后不久,天赋异禀的汉密尔顿开始在法律和政治界崭露头角。他先是用九个月的时间通过律师考试(Bar exam),之后成为邦联政府的收税员,并于同期开始构想金融计划——设立国家银行管控货币,并且由国会垄断收税权。接着,受腐败问题和经济停滞(stalling)的困扰,汉密尔顿决定竞选纽约州议员,在从事法律实践的同时思考完善法律的途径(I practiced the law, I practically perfected it)。



1787年5月18日,制宪会议(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召开。作为纽约州代表之一,汉密尔顿喋喋不休的讲了六个半小时,终于说服各路英雄(Talks for six hours! The convention is listless! )。会议全面修订了《邦联条例》,描述了未来美国政府的蓝图——建立由最高法院、行政和司法机关组成的国家政府,同时保持各州的自主性(individuality)。对他来说,这一结果总算差强人意。经各州代表同意,新宪法进入审批阶段(ratify),汉密尔顿回到纽约继续奔走。



他邀请麦迪逊(James Madison)和杰伊(John Jay)共同为新宪法辩护,以惊人的速度写出后来的《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 Paper)——杰伊处理涉外关系问题,写作5篇;麦迪逊负责历史领域以及新政府的一般构造,写了其中的21篇;汉密尔顿阐释政府行政、司法部门、参议院的某些部分,以及军事和税收问题,独自完成了51篇。


最终,“联邦党人”的努力收到成效,1796年,纽约州成为通过《新宪法》的第九个州,使美国告别邦联,正式迈入联邦时代。首届总统由华盛顿全票当选,汉密尔顿被任命为新政府的财政部长。不久后他发起财政提案——建立中央银行管控货币,同时集结各州债务由中央统一偿还。这个人好像永远处在追逐梦想的途中,永不自足(never satisfied)。



(To be continued...)





第二幕开始,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带着爵士风出场——what did I miss, what did I miss,不过此时的纽约已经开始流行hip-pop了,似乎他错过了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历史的风起云涌。此前,杰佛逊在巴黎担任驻法外交大使,帮助拉法耶特起草法国独立宣言,目睹了大革命爆发和旧秩序破灭(no status quo)。1789年,他刚一回国就收到了国务卿的任命(secretary of state),于是便马不停蹄的赶往联邦政府所在地。



在纽约,汉密尔顿的财政提案一经出现就争议不断。新计划执行后,收税权将由中央政府垄断,届时各州就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偿清债务,提高国家信用。但在麦迪逊看来,这种集权式的做法与独裁无异,更不用说新的金融体系还会伤害到老兵与南方种植园主的权益。现在杰弗逊的回归无疑是个好机会,他们要联合起来为美国的灵魂战斗(we're engaged in a battle for our nation's very soul)。



 

 What Did I Miss


围绕财政提案的争议升级为正式的内阁辩论(Cabinet Battle #1)。杰弗逊一方率先陈词:首先,南方诸州已经还清了战时贷款,新政策要强迫它们承担北方的债务,这无异于挖肉补疮(rob Peter to pay Paul);其次,庞大的金融法案必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工作,届时税务机构将变得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再次,税务权的归属没有在《新宪法》中得到明确定义,联邦政府的僭越有违宪的嫌疑;最后,杰弗逊做出警告——Look, when Britain taxed our tea, we got frisky. Imagine what gon' happen when you try to tax our whiskey——美国人民由于厌恶英王的税收发起独立战争,现在联邦政府要调整税务,难道不会引起叛乱吗?



轮到汉密尔顿反击:杰弗逊喜欢谈理想,但你自己就是一个奴隶主(还跟奴隶身份的女仆Sally Hemings生了6个宝宝);而南方州之所以能够还请贷款,是因为你们压榨了黑人,居然还好意思说“We plant seeds in the South. We create.”,简直胡扯一通(keep ranting);你在这儿说教战争,当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时候,你还在巴黎夜夜笙歌呢;现在联邦政府面临治理国家的重任,不能整日沉浸在幻想中无所事事,采取积极的财政计划刺激国家经济才是正道(financial diuretic)。至于麦迪逊应该赶快吃药,you're mad as a hatter, take your medicine。争执僵持不下,虽然汉密尔顿暂时赢得上风,但是财政计划却因为共和党人拒绝投票无法在国会通过。双方暂时休战(take a walk)。



场景转到汉密尔顿家中,儿子菲利浦(Philip Hamilton)已经9岁,妻子劝他稍作休憩,多陪陪家人。汉密尔顿写信给大姐Angelica舒缓压力:现在的情况就像那场苏格兰的悲剧,我被当作麦克白,因为愚蠢野心被众人厌弃,杰麦二人反倒成了反抗不义的英雄,国会正化身为波南大军摧毁我的财政计划。而你,亲爱的Angelica,却远在大洋彼岸。



同年夏天,Angelica返回北美与Eliza前去度假,汉密尔顿留在纽约继续工作(i have too much on my plate)。1797年一个寒冷的夜晚,身心俱疲的汉密尔顿遇到了美丽的雷诺夫人(someone under pressure meet someone pretty),二人互生情愫,不慎迈出了第一步。本想就此了结,但也许因为太过孤独,他也不知道如何去拒绝——I wish I could say that was the last time. I said that last time. It became a pastime。数月之后,这段恋情被雷诺先生发现,成为要挟汉密尔顿的把柄,后来又被得知内幕(inside tips)的共和党人爆料,成了美国政界的第一桩桃色新闻,汉密尔顿也就此失去竞选总统的机会(cost him presidency)。



在美国政治语境中,room象征着民主政治不透明的一面。政党大佬在烟雾缭绕的小房间里(the smoke filled room)做出改变国运的决定,没人知道具体步骤。根据杰弗逊记录,他邀请汉密尔顿参加秘密晚餐,双方相互妥协:联邦党人要支持新政府首都选址华盛顿,作为交换,杰弗逊一方在国会投票通过财政计划,to save the financial world。



伯尔述说了事件的经过,当双方在room中博弈的时候,他也想要参与其中,然而正如果剧中所言:政治是一场需要投入身家性命的斗争,if you stand for nothing, what do you fall for it。不久之后,为赢得纽约州的参议员职位,这位朋友又转投共和党麾下,立场灵活得让人惊讶。对伯尔来说,他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向上攀升的机会(I changed parties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I saw),这种毫无原则的做法令汉密尔顿感到担忧。自此之后,二人间的友谊逐渐演化成敌意。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 


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欧洲各国结成反法同盟。作为战时的同盟国,美国需要表明立场(take a stand)。这一次,杰弗逊和汉密尔顿的意见再次发生分歧。


杰弗逊同情法国,认为独立战争获胜离不开法国政府的资助,现在法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发起了革命,这不正是我们回报恩情的好时机吗(we made a promise; we sighed a treaty);退一步讲,即便要宣布中立,也应该由国会来执行,而不是总统。


汉密尔顿更加务实(pragmatic),在他看来,当初法国施以援手不过是为了打击老对手英国;自从革命在法国爆发,政府已经发生了更迭,难道我们还要向路易十六的首级履行承诺吗;另外,大革命期间的流血恐怖事件以及法国在欧洲战场上的侵略者角色也让汉密尔顿感到担忧。他认为,当务之急,美国政府应该立即宣布中立,避免卷入纷争。


最终后者的意见得到华盛顿认可:合众国刚刚诞生不久,羽翼未丰(unfledged),还不适合去参与到欧洲大国的争执中。随后总统颁布了中立声明(Neutrality Act),宣称美国对交战各方持“友好、公正”的态度。这一举措奠定了合众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基调(isolationism),直至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未参与其它国际争执。



由于政治理念的巨大差异,财政部长和国务卿经常争的不可开交(详见向老师讲座 🖱️Hamilton vs Jefferson),而华盛顿总统又常常站在汉密尔顿一边,最终,杰佛逊决定离开内阁,从外部扑灭共和国的火情(douse the dire form outsides);同样对财政部长感到不满的还有麦迪逊,尽管他们曾一起写作《联邦党人文集》,但当问题涉及到《宪法》的具体解读方式时,二人却显得争锋相对。汉密尔顿坚持宽松解读《宪法》,以扩充中央政府的权威,提高行政效率。对于近似原教旨主义者(fundamentalist)的麦迪逊来说,这种行为简直不可容忍。在联邦政府的前两届,两位弗吉尼亚政治家结成统一战线,并凝聚了一批联邦党的反对者,他们以共和党人(republican)自居,在报纸上抨击政府的财政和外交政策。到1796年华盛顿卸任之时,党争状况已相当严峻。



对于汉密尔顿的得势,共和党人早已忿忿不平(it's must be nice, to have Washington on your side)。他们不甘隐于幕后,下定决心挖掘政府中的不端行为——If we follow the money and see where it leads. Get in the weeds, look for the seeds of Hamilton's misdeeds。此处作者化用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将杰弗逊等人比作为1972年那两名正义的记者,预示了雷诺桃色新闻的爆发。



1796年,第二届任期届满,华盛顿决定做出表率——让完善的制度超越个人影响,为国家带来长久秩序(If I say goodbye, the nationl earns to move on. It outlives me when I'm gone)。这位总统最后一次发表了声明(one last time)。



演说词由汉密尔顿主笔,刊登在《美国每日广告报》。华盛顿真诚谦虚地感激了美国人民,并警示党派分立的危害(warn against partisan fighting);在两届任期内,他没有故意犯下的错误,坚持中立的外交政策(I wanna talk about neutrality),留下了合理的公共信用、稳定的政府,以及切实可行的宪法。在为国尽忠四十五年之后,这位共和的缔造者终于能够像所有同胞一样,坐在自家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下,享用革命的甘美果实(I want to sit under my own vine and fig tree. A moment alone in the shade)。



 

One Last Time


1796年,亚当斯(John Adams)当选美国第三任总统。他出身贫寒,崇尚节俭,曾先后出使伦敦、巴黎及阿姆斯特丹等地。富兰克林对他描述入木三分:“他对国家有贡献,诚实可信,时常显示出智慧,但有些时候在一些问题上却绝对缺乏判断力。”


在国际上,法国对联邦政府的外交立场展开报复,前后扣押了300多艘美国商船。1797年,当美国政府派出代表前去谈判时,三名法国外交官竟公然索取贿赂,并提出系列严苛条款,来自三人的外交信件分别被编为X、Y、Z,消息公开后,美国国内一片哗然,美法处在战争的边缘。


另一方面,国会通过了臭名昭著的《外侨与煽动叛乱法》(the Alien and Sedition Act)系列文件。按照规定,总统有权将表现不好的侨民驱逐出境,外来移民拿到绿卡的门槛也由5年增加到14年。《外侨法》还赋予了总统另一项权力,他可以将任何向美国宣战的国家的公民归入外国敌对势力的范畴,这加速了到法国移居者的外流。针对两党间愈演愈烈的争论,《镇压叛乱法》规定:涉嫌诽谤和诋毁名誉的文字将被定为犯罪,这直接侵犯了《宪法修正案》中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州的权力。


党争、地方主义、国际冲突、违反宪法,这一系列乱象与华盛顿的预想截然相反。联邦党内部,亚当斯和汉密尔顿的相互攻讦上升到人身攻击的程度,本已混乱的政治局面被推向野蛮状态。共和党人乘机曝光雷诺事件,汉密尔顿陷入了滥用公权的旋涡。



身处舆论中央,此时的汉密尔顿必然面临奔溃(crack in his mind)。回顾17岁那年,一场突然的风暴几乎摧毁了一切,他以优秀的文笔感动同乡,得到来纽约上学的机会。汉密尔顿走出地狱,参加了革命,依靠自己的勇敢与才智,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成为华盛顿的左膀右臂,并虏获了妻子Eliza的芳心。联邦建立之际,他执笔为新宪法辩护,谱写出宏大的金融计划,成为合众国的首任财政部长。现在面对这场更加严峻的危机,他说服自己捡起笔来,写下救赎之路(write my way out)。



“他们指控财政部长滥用公权,但真正的罪行是我和雷诺夫人的恋情,她的丈夫心知肚明(knowing consent)并借此敲诈,尽管让侦探来调查吧(you sent the dogs after my scents, that's fines),我愧对家庭,但是没有侮辱公德(sullied my good name)”。汉密尔顿坦白了所有细节,不想这却带来了毁灭(self-sabotage)。雷诺手册(The Reynolds pamphlet)使Eliza陷入不义,她一怒之下烧毁了与丈夫的所有通信(Burn),从历史中抹去了自己的身影(I'm erasing myself from the narrative)。本剧没有将人物脸谱化(stereotyping),主人公(protagonist)是英雄,但也掺杂了反派性格(villain)。他就像希腊神话中飞向太阳的伊卡洛斯(Icarus)一样,因为太靠近权力昏了头脑,毁了两个家庭的生活,也失去了竞选总统的机会,而最后出现的画外音——Wait for it, Wait for it——似乎也在预示着前方还有一次更大的失败。



出生于战争年代出生的菲利普如今已年满19岁,他不负厚望地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正努力学习,渴望成为一名律师。他的性格和父亲相似,荣誉感强烈,同时也比较莽撞。一次,菲利普碰到共和党律师伊克(George Eacker)在发表演讲,言语中暗示汉密尔顿想用军队来威慑政治对手。为了维护父亲的名誉,他向对方发起决斗挑战。



汉密尔顿并不赞成以这种血腥的方式解决争端,可另一方面,当时人们对荣誉的重视超过了生命。于是他想到一个折中的办法——在决斗中放空枪(This was an actual technique in dueling called the “delope.” It allowed for everyone to show up and prove they were men, and go home alive),让儿子在不伤害对手性命的前提下为名誉而战。菲利普听从建议放弃了射杀对手的机会(“I'm a little nervous, but I can't show it”),中枪后坚持将子弹射向空中,不久他就离开了人世。1802年,第八个孩子在汉密尔顿家中降生,同样取名菲利普,以纪念他死去的哥哥。



失去长子后,汉密尔顿一夜白头,整日在小城中喃喃独行。也许,对于那些陷于沉痛(the unimaginable)中的父母来说,“随波逐流”反倒更容易一些,The moments when you're in so deep. It feels easier to just swim down。作者打破舞台的第四堵墙(break the forth wall),召唤观众心中的怜悯——have pity, have pity。终于,Eliza不忍丈夫如此痛苦,决定尽释前嫌(reconciliation)。阴霾过后,他们手拉着手,共同面对平静的夜晚(It's quiet uptown)。



 

It‘s Quite Uptown


1800年选举分两个阵营展开,联邦党派出了亚当斯和平克尼,共和党方面则由杰弗逊与伯尔出面竞选。时任总统亚当斯因为《外侨与煽动叛乱法》变得举步维艰(shat the bed/in traction);平克尼由于缺乏声望也无缘进入下一轮。总统将在杰弗逊与伯尔之间产生。杰弗逊受法国牵连失去部分民意。伯尔看到机会,决定放弃副总统,转而竞选总统。在选民眼中,这位变化无常的政客倒显得非常亲民——like you could grab a beer with him,二人得票屡次不相上下。



大选难产之际(it's a tie),汉密尔顿挺身而出,大局观战胜了私人恩怨,为政敌杰弗逊背书(endorsement)。他的声音影响到联邦党人在众议院的投票,从而间接决定了总统宝座的归属。在汉密尔顿看来,尽管政见不同(we have fought on like seventy-five different fronts),但杰弗逊比伯尔更有立场【鉴于1800年的选举危机,美国国会在1804年提出第十二宪法修正案,规定总统与副总统的选举要分开投票,并且要在选票上标注正副总统的姓名和具体得票数】



对于伯尔,汉密尔顿的“背叛”成了二人血拼(go toe to toe)的理由之一。1804,伯尔竞选纽约州州长时再次受阻,回想过去,每当野心快要现实的时候,汉密尔顿总是那块最大的绊脚石(I look back on where I've failed, And in every place I checked, The only common thread has been your disrespect)。累积的宿怨彻底化为愤怒,一向沉稳的伯尔向汉密尔顿下达战书:if you've got something to say, name a time and place.



在汉密尔顿看来,他所做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南北方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毫无立场的伯尔很容易为了目的不择手段,所以绝不能让他当选。他回应对方:Burr, your grievance is legitimate. I stand by what I said, every bit of it. You stand only for yourself. It's what you do. I can't apologize because it's true. 至此,所有谈判空间都被消磨掉了,二人约定黎明时分于新泽西州的沃垦霍(Weehawken)一决生死。临行前,汉密尔顿最后一次写信给妻子表达爱意,best of wives and best of women。



 

Best of Wives and Best of Women


不幸的是,这次决斗似乎重现了三年前菲利普的悲剧。汉密尔顿不想伤害伯尔,但又必须维护名誉,于是他故意射空后被子弹击中了肋骨。此时场面陷入沉寂(in silence),往事在脑中浮现:战争年代并肩作战的劳伦斯、已经去世的母亲以及在决斗丧生的菲利普、华盛顿最后一次发表告别演说,挚爱的Eliza也出来挽留他,然而汉密尔顿最终还是离开了,伯尔的政治生涯也就此终结。伯尔回顾这次错误,the world was wide enough,世界不是既生瑜何生亮,而是足以容下他和汉密尔顿两人。现在,由活着的人讲述剩下的故事。



丈夫死后,Eliza集结整理汉密尔顿的文稿,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政治遗产(legacy)。现在看来,是汉密尔顿的财政计划奠定了美国的金融体系,而联邦党也早已融为美国政治的一部分。除了抚育自己的7个孩子,Eliza还建立了纽约的第一所私人孤儿院。或许,再也没有什么比为了孤儿而努力奋斗更能表达她对汉密尔顿的柔情了。1854年,Eliza去世,享年97岁,她被埋葬在她梦寐以求的地方:三一教堂汉密尔顿墓地的旁边。


(End)






        这篇基于向老师课程的解读概要,只能点到即止。更多丰富的细节和英文原版的引导,可以加入向老师的课程。课程详解和展开方式参考如下链接,咨询或报名可在文章后面留言。


课程参考:导师制:历史音乐剧《汉密尔顿》《授者》硬技能精品班
课程清单:英文原版阅读进阶全路线清单 | 导师制





《汉密尔顿》插画放送🥚

  • "Aaron Burr, Sir"

  • "My Shot"

  • "The Schuyler Sisters"


  • "You'll Be Back"

  • "A Winter's Ball"

  • "Satisfied"

  • "Ten Duel Commandments"

  • "Meet Me Inside"

  • "Guns and Ships"

  • "Dear Theodosia"

  • "Ham4Ham Show: Ladies of Hamilton"

  • "What'd I Miss?"

  • "Say No To This"

  • "The Room Where It Happens"

  • "Cabinet Battle #2"

  • "One Last Time"

  • "The Reynolds Pamphlet"

  • "Burn"

  • "Blow Us All Away"

  • "Stay Alive (Reprise)"

  • "It's Quiet Uptown"

  • "Your Obedient Servant"

  • "Best of Wives and Best of Women"

  • "The World Was Wide Enough"

  •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以下图片均来自向老师注解的课件。课程介绍链接如下↓,后台可以留言咨询报名,报名后会提前发送所有课程资料。
咨询前,请按文末步骤先测词。

🔗:导师制:历史音乐剧《汉密尔顿》《授者》硬技能精品班



提示:如有课程学习意向,请将如下信息,在该文章下留言:

1. 年龄工作或所在学校和年级

2. 学习目标(eg: 高考、美高、美本、工作进修)

3. 目前的英语能力水平描述,提供测词结果 (精确到百位) http://testyourvocab.com/  英语能力的量化评估:如何测词,理解自己的词汇水位?




教师简介




向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四川大学生物技术基地班本科,芝加哥大学政治学与社会学硕士。“羊说”公众号创办人,专访众多政治、社会、文化界领袖。十三年持续从事英语教学和管理。

2010年外研社演讲大赛全国季军;
2009年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风采大赛四川省冠军;
屡次在国际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获奖;
人事部口、笔译二级(CATTI);
托福118,口语写作阅读满分。
演讲、辩论教练;托福雅思词汇,GRE教学专家;留学规划申请专家。

众多学生获得各类演讲大赛全国大奖,不少考入世界著名高中大学,如全美排名第一的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菲利普斯·安多弗)。指导学生申请成绩斐然,如帮助成功申请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博士,芝加哥大学本科等。



羊说
英语作为一种领导力!「向杨Alan君」在「羊说」分享与世界领袖对话,英语学习方法,自我成长方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