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大学早申录取分享:留学的“长期主义”,七年的成外学员雷恩
文摘
教育
2024-11-25 09:01
美国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申请季,不管你即将申请还是今后准备申请留学,都会有所期待、有所焦虑。向老师多年前和老学员雷恩的对话,也许会对准备留学申请或语言打拼期间的你有所帮助。即便只是英语学习和学术兴趣的探索,这个分享都值得参考。
交流视频
00:00:00
芝大初印象
00:07:25
芝大文书怎么写?
00:28:04
把握平衡
00:33:26
从原版阅读到托福118
00:44:19
在青山村的思考
00:56:18
申请的核心技能
01:12:20
雷恩:大家好,我叫雷恩,我是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的学生,我也是向老师的学生。
向杨:我记得雷恩第一次在我这儿上课,是2014年。当时开的课叫“辩论与科学”,距今已经有接近7年了。7年磨一把屠龙刀,留学的“长期主义”是咱们这次交流的主题。这次雷恩被芝加哥大学录取,也有望从老学员变为学妹。
当然,老学员就可以单刀直入,直接开问。雷恩先给大家讲讲你申请芝大的原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芝加哥大学是精神上的修道院,是个学术训练的坩埚,绝非一个fun college,你是怎么想到要申请芝大的?
雷恩:芝大的学术氛围很严谨,同时又以鼓励学生自由发展(quirky,即怪咖)著称,记得芝大校长罗伯特•齐穆(Robert Jeffrey Zimmer)说过芝大是言论自由的宝塔,这点也让我的非常神往。
向杨:嗯嗯,大学里的政治正确有时候会干扰学术至上的理想。齐穆校长之前也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呼吁大学应保持其独立性,也得到像普林斯顿等一流大学的追随。另一方面,芝大也是特立独行(quirky)的先锋,包括2018年宣布不再把 SAT考试成绩列为强制性要求,也是被其他学校跟随。那雷恩你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
雷恩:我是通过Youtube上的视频,记得一位叫Chloe tan的视频博主讲了很多在芝加哥大学的趣闻,对我了解芝大、写文书都有一些帮助。当然还有和向老师这儿长期的耳濡目染,包括“羊说”发布的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2017年给本科生的毕业致辞(commencement speech),我在文书中也引用了那篇演讲。
向杨:是的,大卫·布鲁克斯代表芝大清流派的画风,把个体经验和芝大传统巧妙对应,在学业和情感上提供了有趣的建议。我申请芝大硕士时其实也是受到学术的感召,主要是芝大的政治哲学,包括汉娜·阿伦特、斯特劳斯学派,芝加哥社会思想委员会等等。那我想问问雷恩你对政经哲的兴趣是怎样萌生的?对未来的本科专业又哪些展望?
雷恩:我最开始对天文学感兴趣,就在初二时参加了夏令营,听过向老师推荐的温迪·弗里德曼(Wendy L. Freedman)讲她的天文望远镜、用哈勃常数测量宇宙的年龄;初三时参加杜克大学研究环境毒理学(Environmental toxicology)的夏令营,由环境了解到公共政策的制定,兴趣逐渐从理科转向社会科学,所以随后参与了比较政治学(comparative government/politics )的一个项目,在教授的指导下写论文,还做了杨安泽(Andrew Yang)总统竞选团队的志愿者。 参考:对话|温蒂·弗里德曼:测量宇宙年龄的女人
向杨:所以这是一个徐徐发掘的过程,从硬科学逐渐转向社会科学。这其实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轨迹线,我其实也有类似的历程。我本科学习生物技术,但是慢慢发现时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不是生物学的机理,也不是化学的公式,而是一些哲学思辩和政治哲学的大问题。最后鬼使神差的来到芝大,似乎有一种必然性。这里我想告诉各位在坐的家长学生,从理科背景转向经济学、政治科学这样的社科领域是特别被招生官认可的角度。在你浸润在某一领域或经历某一种科学方法训练之后,再用社会科学的视角转化,很有可能产生学科跨界。比如我的一位导师,他先是在加拿大攻读了昆虫学的博士,后来转行读了一个社会学博士,40岁才开始搞社会学,最后在芝大拿到终身教授,千人计划被浙江大学返聘做高研院的院长,培养更多的社会学年轻人。所以从理科转向社会科学的成功案例很多。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发,保持自己的独特爱好,慢慢挖掘,无论起点是文科、社科还是理科,只要思维训练到位,后面的择业道路都很开阔。
向杨:谈到芝大的文书,大家印象中是比较“变态”的,你选题和写文书的过程中体会如何?
雷恩:两篇文书,第一遍命题论文(common essay)写的比较顺利,当时跟我妈在酒店隔离,大概改了5、6稿就出来了;另外有一篇芝大拓展类论文(uncommon essay),我确定了两个心仪的题目——“除以0”和“找到X”。考虑到“找到X”比较发散,写出来可能会让人感到迷惑,最后选了“除以0”。
向杨:我记得还有一个题目是“有没有原点,如何找到原点”,有种禅的意味。雷恩选的“除以零”看上去是一个数学题目——在数学里,零是无法作为被除数,这不符合数学公理。要破题,就要把它投射到日常生活,辐射到其它学科。雷恩你谈谈当时如何把文书命题投射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
雷恩:刚开始主题并不明确,只是想到一些例子,慢慢发现我关注的这些例子其实都和资本和人力相关;结合我当时在看的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Sandel)《金钱不能买什么》这本书,他指出现在的文化就是“恭维强者,失败者受到鄙夷”,产生了一些感想,主题逐渐明确。后面向老师给了很多行文框架上和学科范例的启示,都很有帮助。
向杨:雷恩这篇芝大文书融入了自己对经济学的思考。西方主流的经济学以资本和市场为框架,但是有些群体既是资本化过程中的输家,又是市场机制照顾不到的。比如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优绩主义(meritocracy),考高分的上好大学,成功本身披上了道德色彩。桑德尔的书从底层反思了这种菁英思维。文书思路成型后就是反复修改,雷恩特别喜欢琢磨,咱们改稿接近十次,不停地吐故纳新,否定后再否定。你觉得这个写作的过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你自己有什么样的体会。
雷恩:我觉得挺好玩的。文书题目非常异想天开,我先是想到一些生活实例,在跟向老师他们讨论的过程中,慢慢地发掘出例子背后的原因,也更好地了解了自己。
向杨:通过反复修改,逐渐找到自己的情感核心(emotional core)。那我知道你还申请了其它学校,可以谈谈申请学校要做的准备,以及一些需要养成的核心技能。
雷恩:我申请了科罗拉多大学、伦敦政经和芝加哥大学。申请这些大学的第一原因是真的喜欢,另外也考量了客观情况,像芝加哥大学往年录取中国学生的数据也比较多。实践活动方面,除了学术论文项目和杨安泽的志愿者,我还写了自己参与环境科学方面的一些经历——尽管有些活动和我申请的专业并不对口,但它们见证我发掘自己的过程。
向杨:顺便提一下,杨安泽的例子很有趣。他提出向每个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提供每月1000美元的“自由津贴”(Freedom Dividend)来自于芝大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的书《资本主义与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提出的“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书里专门论述了“负所得税”为什么比发福利要好。所以提起杨安泽,学术界的普遍印象都还不错,听说他今年计划竞选纽约州的市长,也祝他好运。
向杨:聊聊英语学习,因为在座很多听众可能还在英语学习的打拼阶段,还没有进入正式申请流程。那么就谈谈你的托福118,我看好像是口语扣了两分,其它都是30分。雷恩给大家讲讲你的英语学习和托福备考经历。
雷恩:我最开始是初三考了100分以下,当时就觉得还行,然后去学了阅读,听力就是自己在家听一些播客,为了适应考试有时也会挑选一些地方特色的口音。第二次考是112分,之后就开始学习赛达阅读和文法,但是因为疫情一直没有用武之地,之后上了两节口语课,又去网上考了次托福,最后考了118分。整体感觉就是确实要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回去考,可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分数。至于托福词汇,当时学了向老师托福词汇8000的视频课。向杨:因为很多同学一开始词汇水位不够的话,直接去做托福题目会有些力不从心。我知道,其实学词汇之前,你还参加过一些比赛,比如希望之星、演讲辩论,还搞过口译竞赛等等,可以给大家多分享一些输入与输出的英语学习经历。
雷恩:我在准备托福之前参加过一些英语演讲之类的比赛,因为需要写稿子,要反复改,所以锻炼了写作,而讲出来过程其实也就是口语的输出练习,同时在写稿子也要去大量地阅读、摘抄、引用,所以虽然一开始并没有专门准备托福考试,但是听说读写这四个科目都有涉及到。
向杨:就是说你没有大量刷题,而是基于演讲比赛和辩论活动来训练输出,同时通过阅读感兴趣的原版书大量输入。那么你有没有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原版书要推荐给大家?
雷恩:对的,我其实没有去刷托福阅读题,因为托福的阅读文章都是说明文性质的,读起来很乏味。在准备托福前,我已经开始大量阅读原版小说。比如我最开始读的是哈利波特,然后接触罗达尔系列的儿童小说,包括《女巫》、《好心眼巨人》等作品。在托福准备阶段,还读了向老师课程推荐的《苏菲的世界》和特德·姜的硬科幻等,这些书对视野的拓展很有帮助。
向杨:雷恩刚才讲特德·姜的硬科幻,在趣味性和难度方面都远超托福阅读的说明文。另外我知道雷恩你还阅读过查尔斯·蒂利的学术著作,比如他研究欧洲国家崛起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公元990-1992)》,那阅读学术大部头和读小说的感受又不一样,雷恩谈谈你是怎么从小说过渡到了学术文本。
雷恩:其实我阅读的学术大部头相对较少,其中的一些历史暗喻比较烧脑,跟现实生活也有一定的距离。我的非虚构类阅读之旅是从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开始,这本书写得很简洁,也有中英对照版,主要是让中国人更了解自己的哲学和历史,我觉得更了解自己之后,你才可以了解别人的,中间有一个做对比的过程。之后我还读了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作者拿过普利策奖,他用特别精彩的文笔勾勒了一些西方大哲学家的故事和主要思想。
向杨:威尔·杜兰特的那本哲学史我们一起读过,他的11卷本文明史还没有出完,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今年暑假我还讲过他的一本小册子《历史的教训》,是对11卷本的总结。当然这些还不能算是很严格的学术作品,大学阶段可能会大量接触到蒂利等人学术大部头,信息含量很大,视野也很独特。
向杨:什么是精神成长? 记得我本科时在川大的生物技术基地班,大家好像有一种使命感。因为高考分数很好,又在川大最厉害的一个基地班,外界会给予很多关注,让你去努力学习、参加各种研究活动。但是这些关注是社会性的,外在的。真正的精神成长是由内而外的,或者是内外激荡出来的,这方面雷恩能不能就你自己的精神成长做一些分享。
雷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暑假的时候去青山村,那边非常安静,就像梭罗笔下的瓦尔登湖一样。也不用关注社交媒体和新闻,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比如自己以后想干什么,或者和当地人一起讨论。当时还读了王尔德的《社会主义与个人主义》( The Soul of Man under Socialism),感觉很受触动。另外受疫情影响,学校停课几个月,大家听课、考试、传资料等都要在线上,也经历了一些奔溃时刻。但是当你亲眼看到很多人失业、许多铺子被关掉,跟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他们相比,我们至少还可以上网课。这些亲身观察加深了我的同理心(empathy)。向杨:社会现象带来的冲击,让你更深刻的思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就像是项飙在浙江村的考察,以所谓的“乡绅”视角去做研究,既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又要深入其间去当地人交流、体会当地人真实生活。在浙江村的经济生态下,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位置,与政府和市场发生互动,但这些位置又不是完全确定的,它是流动的,它的边界是模糊的。
雷恩:是的,我很受项飙研究的启发。项飙指出西方传统的研究方式可能有些屈尊俯就(condescending),学者们会呈现出居高临下的研究姿态,这一点也触动了我。所以当时去青山村的心态不是做研究,而是去展开非常平等的对话。
向杨:的确,因为人类学起家的时候是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研究姿态,比如我是牛津大学的教授,要去观察某个食人族的生活起居,把他们的异族文化当做对象。但是现在人类学变得越来越范式多元,更多地是以参与者的角色去做田野调查,这方面雷恩的体会也很敏锐。
我再问你一个让你“尴尬”的问题,我们随着阅历的丰富,可能会更多地思考自我和时代的关系,你会想象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我”对这个时代的意义是什么?我可以做项飙说的“乡绅”旁观者,也可以帮杨安泽助选,敲门拉票,深入参与。我了解到你有做过一些环保项目,也反映了个人与时代这一层面的思考,可以谈谈你的求索。
雷恩:我之前对气候问题有过不少个人和时代关系的思考,我也觉得更多人都需要关注气候议题。所以当时参加演讲比赛,我多次的以气候变化作为自己发声的议题,也见证了这一“我”是谁的求索。因为我的性格类型属于INFP——有些理想主义,看到新闻中不好的事情,会萌生想要努力改变的心态,但是太多地参与其中又会没有时间去思考自我,这时候像昆曲这样的兴趣爱好,就是我自己一个小花园(my own garden),可以沉下心来冷静思考。《苏菲的世界》里的小花园
向杨:所以你是通过新闻媒体了解到一些社会问题,形成自己的判断,同时保有一块心灵的自留地,让自己不至于太过情绪化。如果对某些问题真正地产生兴趣,你还是会实地考察。那观众可能好奇,高中时间这么紧张,你是怎么平衡学业和兴趣爱好的?
雷恩:因为我所在AP班可以自己调控学习的进度,相比IB班要轻松很多。所以时间方面其实到不是特别吃紧。昆曲作为一项爱好,就像大家喜欢流行音乐一样,也不用专门投入大量时间。我自己当时是和我妈一起去看戏,感觉莫名的喜欢,然后找老师学习,每周学习的时间其实也就一两个小时。
向杨:有没有那首曲子是自己特别喜欢的,给大家推荐一下。
雷恩:我学的是小生,入门时就是唱《牡丹亭·山坡雅》,昆曲有很多不同曲牌和填词,然后又去学《桃花扇》,排曲的过程很长,格律和音调都非常严格,所以学习过程比较复杂,但是又挺令人快乐。
向杨:就像约翰·列侬的那句话——你心甘情愿浪费的时间其实并没有被浪费掉(time you enjoy wasting is not wasted)。感谢雷恩的分享!
托福词汇8000课程是一门60个小时的导师录播课程,把绿皮书乱序版串讲完;核心资料是我的笔记,一共600多页。可以按自己的节奏一天一课,20天完成;也可以一天半课,40天完成。如果你是白领或毕业多年,只要有一定的四级基础,也适合通过词汇8000的学习,扫除英文原版阅读的障碍。如果你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可以从高中词汇3500的课程开始。若咨询报名,请在文章下面👇留言!
提示:如有入班意向,请将自己或学员的如下信息,在该文章下留言:
3. 今后的学习目标(eg: 高考、美高、美本、职业方面)4. 英语学习时间安排计划(和该课程冲突?正好符合?有部分冲突)
向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博士在读。四川大学生物技术基地班本科,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硕士。“羊说”公众号创办人,专访众多政治、社会、文化界领袖。十三年持续从事英语教学和管理。
◾ 2010年外研社演讲大赛全国季军;
◾ 2009年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风采大赛四川省冠军;
◾ 屡次在国际英国议会制辩论赛获奖;
◾ 人事部口、笔译二级(CATTI);
◾ 托福118,口语写作阅读满分。
◾ 演讲、辩论教练;托福雅思词汇,GRE教学专家;留学规划申请专家。
◾ 众多学生获得各类演讲大赛全国大奖,不少考入世界著名高中大学,如全美排名第一的高中Phillips Academy Andover(菲利普斯·安多弗),斯坦福大学东亚系博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