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光源赋能”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整合案例

文摘   2024-09-24 13:02   湖北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在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民政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提出,要以社工站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联动社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和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共同开展服务。



东湖高新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集聚了高校、 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等,是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东湖高新区下辖8个街道,并建有8个专业园区。随着东湖高新区社会组织数量不断增长,为有效链接与利用公益慈善资源,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通过“光源赋能”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整合项目,整合公益慈善资源,建立东湖高新区社会组织慈善资源信息库,为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实支持。


二、项目需求

(一)公益慈善资源整合优化需求

东湖高新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分布相对分散。需构建公益慈善资源信息共享平台,集区域内各类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及公益项目相关信息,实现资源集中展示与高效整合。同时,积极推动不同公益组织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打破信息壁垒,凝聚资源合力;通过定期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制定科学的资源整合计划,优化资源结构,确保公益慈善资源高效运用。



(二)公益慈善资源合理配置需求

为有效配置东湖高新区公益慈善资源,畅通供需双方渠道。需制定科学的资源配置方案,确保资源能够精准、高效地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提升资源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体系,对公益慈善资源配置和使用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拓宽公益慈善资源推介渠道,增强公益项目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公益资源长效机制建设需求

为确保公益慈善事业的持续性与影响力,需构建多元化的公益资源长效供给机制。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挖掘和分配公益资源,形成资源汇聚的强大合力。积极推广可持续发展公益项目模式,鼓励和支持具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公益项目,通过商业运作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实现公益事业的良性循环。



三、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构建东湖高新区“光源赋能”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库,实现资源全面整合、高效配置和持续供给。通过平台化运作,提升公益慈善事业的执行效率与社会影响力,助力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二)具体目标

1.搭建公益慈善资源目录库。建立一个集信息收集、分析与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公益慈善资源管理平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促进社会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

2.促进公益慈善资源推介落地。紧密围绕东湖高新区基层居民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资源库平台的匹配与推介功能,实现公益项目与社区服务的精准对接,确保公益资源切实惠及基层民众。

3.构建区域可持续公益生态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定期举办公益资源交流会等活动,形成良性循环的公益生态链,为公益事业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项目服务过程

(一)“联益力”——搭建公益慈善资源信息库

搭建东湖高新区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信息库,提升资源利用率。首先,对东湖高新区35家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的现状、服务能力与潜在需求进行调研,确保信息库紧贴实际需求。其次,高效整合各类资源信息,包括资金、物资、志愿服务等,通过筛选与分类,构建清晰可查询的慈善资源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实施多维度、多渠道宣传推广策略,增强线上平台互动性与便捷性,拓宽公益资源传播范围,加快公益资源流通速度,为后续资源对接筑牢基础。


(二)“助益生”——助力公益慈善资源落地

面向东湖高新区8个街道社工站、社会组织等进行资源推介,围绕受众群体开展详细需求调研,确保慈善资源精准对接。同时,评估各个项目所需资源,明确资源缺口,制定资源筹集计划,并积极搭建桥梁,与政府部门、企业、其他非营利组织等建立深度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资源支持网络。根据评估结果,将链接到的公益慈善资源(资金、物资、公益服务等)精准对接到有需要的群体中,并建立资源跟踪保障机制,定期跟进资源对接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服务策略,确保服务资源落地生效。



(三)“创益行”——构建可持续公益生态链

致力于构建多方参与、资源共享、机制创新的公益慈善资源可持续生态链,鼓励引导政府、慈善组织、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强大公益合力。持续优化慈善资源信息库平台,增加互动功能,探索公益慈善与互联网+等领域融合,创新资源筹集与分配模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建立科学的资源服务评估体系与长效监测机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可量化、可追踪、可改进。激发社会各界参与公益慈善的热情与活力,形成良性循环,共同推动公益事业向专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五、项目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联益力—实现资源高效整合

在联益力环节,通过信息库的建立,更精准地了解各社会组织的运营状况、资源需求以及服务能力,为后续的资源对接和服务落地提供有力支持。对东湖高新区41家社会组织采取线上问卷调研,对23家社会组织进行线下访谈,了解其组织架构、服务资源及困境难点。经过筛选和评估,目前已收集到东湖高新区24家社会组织公益慈善资源,涵盖儿童康复、青少年服务、老年服务、家庭教育、社区治理、公益基金、就业创业、急救培训、科普教育等多领域,实现资源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显著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



(二)助益生—推动服务精准落地

在助益生环节,对所掌握的慈善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了解资源数量、种类以及可用性,根据社会需求和项目需求,制定资源调配计划,确保资源能够精准落地到最需要的地方。线下成功助力13家社会组织共开展23次公益慈善服务,并举办“汇聚社工力量 共创美好生活”社工宣传周主题活动,吸引了东湖高新区10家社会组织、8个街道社工站代表和11家爱心公益服务单位共计200余人参与,并在人民日报、极目新闻、湖北省社工联、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等多个平台报道。同时,线上依托“光谷社工”公众号、月刊等平台宣传报道,扩大公益慈善服务影响力。


(三)创益行—构建服务长效机制

在创益行环节,构建了集资源配置优化、服务流程完善、合作伙伴关系强化于一体的公益生态链。通过科学的资源调配与循环利用策略,保障资源持续供给与高效利用。同时,建立全面的项目管理体系,从项目策划到执行再到评估的每一步都严谨高效,确保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秉持开放、创新、合作理念,积极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等多方合作,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公益慈善事业迈向更高水平,为构建可持续生态链注入活力。



六、反思与总结

(一)深化合作,拓宽资源整合渠道

在关系搭建方面,虽与一些慈善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加强与各类组织的沟通合作,尤其是深化与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更多政策与资金支持;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捐赠;借助媒体扩大宣传力度,提升公益事业的公众认知度;构建多元化合作网络,拓宽资源整合渠道。



(二)强化宣传,提升公益慈善影响力

目前,公益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有待提高。需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公益慈善信息的传播范围;线下组织多样化的宣传活动,如慈善义卖、公益演出等,邀请知名人士担任公益大使,借助其影响力提升知名度,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并参与公益事业。


(三)优化服务,提高资源匹配效率

服务落地是公益慈善资源效果呈现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慈善资源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在公益服务落地方面有一定提升空间,需持续优化需求评估机制,确保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加强服务管理和监督,确保资源使用合规性和有效性;建立高效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受助群体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优化服务方案。



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
实时分享武汉社工资讯,助您了解武汉社工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