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联动视角下以志愿服务促进精康人士回归社区 —以硚口区六角亭街“小太阳”志愿服务模式为例

文摘   2024-08-27 13:42   湖北  

一、背景介绍

2020年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关于印发《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规范》民发〔2020〕147号(以下简称“规范”),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此为工作标准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规范中指出: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小太阳志愿服务队正是“规范”指引下,根据“复元”理念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过程中精康群体回归社会的产物。


二、分析(需求)预估

(一)需求分析

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康复服务,清晨公益六角亭街项目点主要针对服务对象进行排摸调研。调研主要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面向辖区精康人士及其家属收集调查问卷信息表;利用网络平台,面向辖区精康人士发放线上自填问卷。本次计划完成有效调研问卷72份,实际完成调研问卷85份,其中有效调研问卷80份,问卷数量达成率111%。根据调研报告分析得出:


1、渴望与外界沟通交流

在社区康复方面,社交能力训练需求排名第一位,被调查者希望能通过社交技能训练能更好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期待可以主动与人交流。原因在于:由于患病时间较久,对疾病没有正确认知,存在病耻感,同时社会接纳度较低,因此长期居家,较为封闭,只能和家属接触,与他人交流的社会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调研对象的社交需求较大,希望能获得更多参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及平台,期待建立更好的外界社会关系。


2、服务对象希望参与到社区生活中

在社会融入方面,希望能通过社区康复服务排第二位,服务对象因长期居家,较为封闭,平时较少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导致社会角色缺失和部分社会功能的丧失,但人具有社会性,需要参与社会活动,所以服务对象希望能够恢复原有的生活技能,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融入社区。


(二)介入要点分析

1、通过赋能,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社区康复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能力培训,培养服务对象成为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在初期以提升志愿者的综合能力为主,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束后,社会工作者通过引领志愿者复盘,促进志愿服务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在持续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志愿服务精神——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理解和认同。


2、整合社区资源,增强服务对象与社区的链接

社会工作者作为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主体,可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社区类的各大类资源,依托社区平台和辖区内的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提供更多参与社会交流的机会及平台,并且通过社交技能的提升,更好的进行外界沟通交流,促进其社会融入。


3、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实干助推社区治理

服务对象作为社区居民的一份子,为了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可依托社区平台去参与疫情防控、社区环境整治、扶贫帮困,关心慰问孤寡老人。


三、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促进精神障碍服务对象能力提升,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其回归社会。

(二)服务策略

1、通过开展多元化的志愿培训活动,挖掘志愿者骨干,提升志愿者综合服务能力,培育志愿服务团队。

2、链接辖区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参与平台。

3、加强服务激励,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开展。


四、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一)加强志愿者能力建设、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常规培训和专项化培训等多元化的志愿服务培训,提升志愿者综合能力,培育志愿服务团队。截止日前社会工作者共开展了关于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主题的课程及实践活动共11场,累计参与35余人次,微爱送餐服务流程内容、志愿者行为规范、文明用语等方面培训6场60余人次,志愿者自主出行的社交技能小组6场,其中志愿者自主策划2场。


(二)参与社区活动,促进社会融入

为了更好地融入社区,六角亭项目站点社会工作者联合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居民赠送节日祝福。如:与荣东社区居民及养老院老年人群体开展“喜迎元宵,共度佳节”活动,服务对象自发组成志愿队在荣东社区幸福食堂给居民和老年人送元宵。在植树节,社会工作者联合服务对象及家属及社会公众开展“不负春光,植树韶华”绿树种植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服务对象及家属亲近大自然和学会如何与社会大众相处。


(三)服务社区困难群体,实现自我价值

服务对象不仅参与服务,还作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认可。如:为环卫工人“夏日送清凉”。联合企业志愿者开展生日会活动。在端午节给荣东社区、顺道社区和自治社区的困难家庭提供端午物资慰问。此类活动不仅是提供给服务对象与外界交流的机会,促进其社会融合,同时在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帮助的人群都是属于社区里面的困难群体,通过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关爱,也是由服务对象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以五社联动其中之一的主体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的体现。


随着志愿服务的深入及周边社区居民的认可,小太阳志愿队被纳入到六角亭街道志愿服务队。在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具体指导下成功孵化出“为爱送餐小分队”,通过与荣东社区居委会的深度合作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在荣东社区居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独居老人T爹爹,这位爹爹患有精神疾病和肢体残疾,因居住在楼梯房,上下楼不方便,且陶爹爹不会做饭,经常吃方便面,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陶爹爹身体瘦削缺乏营养,在居委会处得知陶爹爹的处境后,社会工作者向居委会毛遂自荐小太阳志愿服务队,可为陶爹爹提供送餐服务。形成了幸福食堂出餐,志愿服务队工作日送餐的合作模式,解决就餐困难,此外养老服务站还能提供心理精神支持服务和医疗保健服务以及上门康复理疗服务,满足了陶爹爹的身心健康需求。服务一直从2021年9月持续至今,不仅解决了陶爹爹一日三餐的问题,还解决了加重垃圾清洁问题,得到了本人、社区居民、居委会及养老服务站的一致认可。


(四)通过志愿积分奖励制度、激发志愿者积极性

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以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长为衡量标准,为每一位志愿者记录志愿服务积分,并定期开展志愿积分兑换活动,为其兑换生活物资。通过积分兑换的形式,志愿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自己的付出,合理运用志愿者的竞争心理,进而激发志愿者的参与热情。志愿者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和组织认同感逐步提高,组员也愿意自发的在社交圈中宣传志愿服务,并邀请自己身边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通过积分奖励机制激发志愿者活动积极性。


五、成效评估

(一)提高了服务对象的参与主动性

目前小太阳志愿队已有14名核心志愿者,有较强的意愿和服务能力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几乎是只要有时间均会参加志愿活动和康复活动,因此有较多机会参与社区活动,经过近半年的发展,有7名志愿者的社交能力和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之前志愿者是听从社会工作者安排参与到社区活动中,缺乏自主性,如今部分志愿者能够参与社会工作者活动设计,并能在活动中积极献言献策。例如在与汉中街道联合举办的志愿者情景剧中,志愿者凯凯担任情景剧的总导演充分发挥其自主权,从剧本的撰写和人物台词场景的设计均由他一人承办,后期剧本的排练也是有凯凯在社会工作者的辅助下借用社区场地,召集情景剧参与人员参与排练。在此次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也与社区形成了良好合作关系,社区认可了服务对象提出的活动方案,并在活动过程中提供了支持。这些支持包括场地支持,人员借调,社区工作人员的参与等,服务对象的社区参与层次从最底层的假性参与上升到行使一定权力的参与,参与的层次得到提升。


(二)强化了服务对象的志愿服务意识

经过近半年的社区康复活动的参与,服务对象的参与意识发生了积极变化,主要表现在参与动机更加多元化。以往服务对象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因素大致有以下几项:感觉好玩、可以表演节目展露才艺、领取小礼品等等,现在服务对象对于社区参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意识到社区参与不仅仅是机械地听从社会工作者命令,更重要的是以社区为平台,通过参与发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改变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刻板认知。服务对象的动力从关注自我延伸至为精神障碍群体争取权益,不再局限于满足个人的兴趣爱好或者锻炼个人的能力,而是意识到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应该为群体利益作出自己的贡献。正因为自己是群体的一员,对群体所面临的困境能够感同身受,对社会环境的变化能够敏锐感知,因此能够持久地参与。


(三)提升了服务对象的社区参与能力

社区居委会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与人互动的平台,服务对象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学到了如何与他人进行合作。首先志愿活动增加了了服务对象同伴交往的次数和深度,参与日常康复活动的服务对象虽然能够在社会工作者的带领下参与活动,但是彼此之间的交流较少,但是在近半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核心志愿者人数较为固定,经过长期的同伴支持和互帮互助,志愿者间的联系也逐步加深,服务对象彼此之间更能感同身受,并能及时提供帮助。经过团队的互帮互助,志愿团队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得到提升,相应地社区参与能力也逐步增强。


(四)改变了家属对服务对象社区参与的态度和支持力度

家庭是支持服务对象社区参与的重要力量。对于服务对象而言,仅仅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是不够的,康复的最终目标是要回归社会,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获得收入,经济条件的改善可以增强服务对象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比起文化活动,服务对象更想参与能够创造收入的经济活动。可服务对象就业存在许多阻碍,其中之一是来自家庭的阻碍,部分服务对象的家属对服务对象的就业持消极态度,但是通过长期的志愿活动,家属也看到了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随着后续社区参与程度的加深和志愿任务的完成,事实证明服务对象可以胜任,家属意识到服务对象是有一定能力的,愿意为服务对象就业提供支持,让其尝试能力范围内的工作。


(五)减轻社会对精障群体的污名化认知

通过以康复群体为主的志愿者社区治理的参与和社区精神卫生的科普,也让社区居民和社会大众认识到精神障碍患者也是可以为社区治理贡献力量,他们不仅是需要被帮助的群体,也是可以用自己的微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上的其他困难群体提供帮助。


六、总结反思

(一)不同阶段社会工作者角色也需要发生相应转变

在队伍初期,社会工作者期主导作用,引领志愿团队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等服务内容;队伍中期,社会工作者主要培育骨干志愿者和核心志愿者,社会工作者从主导位置像边缘位置转移;在队伍成熟阶段,社会工作者位置边缘化,挖掘志愿者潜能,自主主导志愿服务。


(二)过程中需要关注疾病影响

由于小太阳志愿队成员的特殊性,队员仍处于康复阶段,需要规律服药和定期复诊,其具体状态可能会随着季节气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志愿培训和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志愿者的身体情况合理安排。


(三)改变污名化任重道远

小太阳志愿者属于精康群体的一部分,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通过参加助人活动改变大众对精康群体的刻板印象。社会工作者在组织志愿培训和开展实践活动时,可以向公众科普精神健康知识,营造良好宽松的社会氛围。



文章来源: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武汉市社会工作联合会
实时分享武汉社工资讯,助您了解武汉社工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