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有关重要指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民生兜底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者培养体系,提升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根据东湖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出台《关于加强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武新发[2021]25号)、《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扶持奖励暂行办法》(武新管社[2022]2号)文件要求,推动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高质量发展。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规划总面积518平方公里,集聚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多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院所、数量较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在校大学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东湖高新区建有8个专业园区和8个街道,95个社区,引入6家专业社工机构和51名专职社工,8个街道社工站由承接机构配备44名相关资质人员,持证率达91%,全区持证社会工作人才总数达1217人,其中社区工作者持证人数1083人,持证率达79.28%,持续两年位列全市第一。东湖高新区各街道社工站以街道社区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1+4+N”服务重点,分级分类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
二、项目需求
(一)社会工作人才综合能力提升的需求
目前全区能够综合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开展专门服务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不足,社会工作的工作对象较为复杂,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这包括思维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因此,需要在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方面,注重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综合能力,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和社会实践能力深度结合,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社会工作人才,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服务能力。
(二)社会工作人才保障措施完善的需求
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激励措施和保障措施目前不足以满足需求,导致服务的积极性和专业性不够凸显,社会工作人才稳定性相对较差,需要进一步完善梯队激励措施,定期进行人才大赛和表彰,给予物资、精神和荣誉奖励,同时倡导保障社会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从根本上提升社会工作人员的内生动力。
(三)社会工作人才环境结构优化的需求
“肥沃的土壤”是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的关键,优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区域结构、领域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形成合理的分级分类人才梯次结构,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在各区域、各领域的全覆盖,优化社会工作环境,提供社会工作发展更多地空间和机会,促进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
三、项目目标
(一)总体目标
社工人才队伍是社会创新治理发展中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引擎,是构建光谷社工事业美好蓝图的重要举措.通过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一批高素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形成“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良性循环,推动东湖高新区基层社会治理的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扩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规模。通过“内培外引”进一步培育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引进外部社会工作优秀人才,扩大社会工作人才基数,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2.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形成以各领域的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社会工作实务人才为基础,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人才为支撑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
3.提升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水平。主动适应本区民生服务和社会治理精细化、专业化的需求,着力提高相关领域从业群体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技能,增强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4.完善社会工作人才保障体系。优化社会工作人才政策和制度体系,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创新社会工作人才评价激励方式,优化社会工作人才发展环境。
四、服务过程
(一)“芯·管理”:健全管理模式,优化人才结构
根据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三级服务体系,通过“网络+”的形式,落实社会工作者人事档案动态管理。一是及时更新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职称、工作年限、岗位职务等情况的动态梳理,形成社会工作人才信息库,并且协助在光谷民政后台设置街道社工站和社会组织账号进行动态管理,促进社会工作人才有序流动。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服务清单和资源清单,形成社会工作实务人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社会工作督导和研究人才为支撑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结构。三是在人才管理、人才培养、人才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有效整合社会组织孵化、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社区治理创新等配套资源,形成一批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群。四是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分类评价方法。通过采用用人单位评价、服务对象评价、岗位评价等多种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涵盖品德、能力、业绩等要素,以赛代评、以赛促评的技能人才评价模式。
(二)“芯·赋能”: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质
面向全区社工人才进行分类赋能培养,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及素养。将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分为两域四类,包括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两域以及社会工作督导人才、社会工作研究人才、社会工作管理人才、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四类。一方面,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领域的社工人才开展梯队式培养管理,确保培养的实施更具备针对性、有效性、精准性,促进人才进行“蝶变”,切实提升人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专业与实际相融合。另一方面,进行重点人才培养。通过集中培训、实务交流、课题研讨、项目跟踪等多种方式,开展社会工作专题培训24场,重点对社会工作者、社区持证社工不同类别的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培养,提升培育效果,提升人才素质,结合实际发挥各类人才的不同优势,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东湖高新区整个行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三)“芯·激励”:完善激励措施,打造人才梯队
通过评比、考核、宣传、鼓励等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社工评优评先,不断完善激励措施,助力社工人才梯队的打造。一是协助在全区开展2023年和2024年两届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大赛,在全区营造奋进拼优的良好氛围。二是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活动载体,广泛宣传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和服务成效,宣传专业社会工作优秀案例成果,大力营造关心、理解、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浓厚社会氛围。三是政策倡导,通过收集多方建议和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激励政策提供相关的依据,持续推动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蓬勃发展。
五、项目成效与经验总结
(一)双向管理模式,助推人才成长
人才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关键,区指导中心建立街道社工站社工人才管理库,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动态跟踪了解街道社会工作人才基础信息、入职离职、专业素养等相关情况,建立个性化、网络化、专业化人才动态管理模式。通过光谷民政后台,协助建立全区社会工作人才库,管理全区19家社工机构及8个街道社工站社会工作人才的准入和准出。同时初步撰写《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发展建设意见稿》,对街道社工站、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等社会工作人才进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二)分类赋能培育,落实培养成效
根据社会工作人才实际情况分类赋能,区指导中心每月通过常态化开展培训、交流、主题探讨等活动,全面提升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一方面开展社会工作人才专题培训共计24场,其中针对社会工作者主要开展“公益项目品牌打造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实务操作沙龙培训”“社会工作品牌服务建设的实践路径专题培训”16场,针对社区工作者开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题培训”“资源整合之社区篇专题培训”等8场。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督导研究型人才的作用,建立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督导库,积极探索与高校研究型人才的合作模式,重点培养一批社会工作管理“领军人才”,常态化开展社会工作实务人才多元化活动。通过分类培育联动体系建立,推动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全覆盖、精准化、专业化建设。
(三)激发人才动力,推动治理发展
人才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充分发挥人才的专业性和能动性,是打造东湖高新区“治理样板间”的基础。逐步完善社会工作相关激励竞争机制,开展社会工作人才调查,收集有关薪酬及职业发展等相关信息,倡导加大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方面激励措施,促进薪酬与日常绩效挂钩的落实,从而提高社会工作人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同时协助开展全区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大赛、光谷优秀社会工作服务视频合集制作宣传等活动,协助授予优秀社工及优秀案例区级荣誉。后期将进一步通过职业技能大赛、薪酬物质激励、荣誉激励等方式激发社会工作人才内生动力,为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反思与总结
(一)提升综合素质,加强人才储备
建立全区社工人才培养跟踪库和专业督导库,目前各方面综合素质突出的社会工作人才相对欠缺,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社会工作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开展社工人才专业培训,提升社会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及综合素质;引导社区工作者、社区网格员、社区志愿者等参加社工职业水平考试或社会工作继续教育培训,赋能转化为社工专业人才,增强本土社工人才储备,促进本土社区社会工作人才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协调配合,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土社会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激励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探索东湖高新区社会工作人才激励机制,建立“奖优罚劣、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管理机制;组织开展优秀社工案例评选,举办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大赛,加强表彰奖励;拓宽社工人才上升通道,鼓励在基层服务机构和社区工作者招录中,优先招录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不断激发社会工作人员干事创业活力。
(三)聚焦宣传展示,加强氛围营造
在社会工作全面铺开阶段,需要增加社会工作角色和作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明确社会工作者可提供的服务和发挥的作用,大力宣传东湖高新区优秀社会工作人才的先进事迹,优秀社会工作服务案例成果,扩大社会工作宣传效应,充分展示社会工作人才顾大局、有担当、能作为的良好形象,树立社会工作的正面形象,在全区营造知社工、懂社工、用社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