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花山街道白羊山社区成立于2019年,总人口4700余人,其中4-12岁儿童722人,占人口总数的15.3%。2024年5月,白羊山社区入选武汉市首批儿童友好型社区,保护和促进儿童发展成为社区的服务宗旨。社工在前期走访调研中发现,由于社区内低年级儿童(6-8岁)较多,不少儿童面临着不能与朋辈群体建立友好人际关系的问题。多数儿童对校园欺凌的危害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存在欠缺。加上大部分低年级儿童家庭的父母是双职工,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对于孩子在同辈交往以及预防校园霸凌方面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协助。而低年级儿童的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在处理与朋友之间的矛盾时候,往往会采用不恰当的行为进行回应。上述问题需要借助社工等专业力量来纠正同辈交往中的偏差行为,引导儿童学习沟通合作技巧,正确处理矛盾冲突,促进朋辈关系友好健康发展。
二、需求分析
(一)建立朋辈关系的需求
儿童朋辈关系不仅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心理健康、认知发展、情感支持和行为控制的关键因素。同伴关系可以使儿童自己选择、自己探索、自己行动、主动发展,为以后真正独立,走向社会提供学习相关社会适应技能的机会和试验或尝试这些技能的场所或情境,它在儿童的社会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社区和家长应重视儿童朋辈关系的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二)学习朋辈之间社交技巧的需求
根据对白羊山社区儿童群体的访谈调查,大部分儿童在学校很少能学到关于人际交往的相关技巧,部分儿童获得老师及家长的帮助更多是在学业和生活上。社区需要为儿童提供学习沟通、合作、倾听等社交技巧的场景和机会,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的社交能力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三)正确应对朋辈冲突情境的需求
与同辈群体的交往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既存在愉快的玩耍,也包括相处中的摩擦。学校集体生活中合作与竞争的情境在锻炼儿童交往能力的同时,也对儿童处理冲突情景的应变能力提出要求。只有掌握了正确面对矛盾和冲突的方法,才可以让儿童学会克制自己的不理性情绪,控制自己的攻击冲动,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建立和谐稳定的朋辈关系。
(四)预防校园霸凌的需求
校园霸凌包括言语侮辱、身体攻击等多种形式,这些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可能导致其产生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正确应对校园霸凌是每一位儿童能够在学校健康成长,愉快地学习生活的现实需求。
三、服务实施
(一)服务目标
1.小组总目标
通过开展儿童朋辈关系健康成长小组,组员们能够在社工的引导下,建立友好和谐的朋辈关系,掌握基本的沟通及合作技巧,学习如何应对冲突情境和预防校园欺凌。
2.小组分目标
(1) 学会建立同辈关系:引导小组成员通过自我介绍及破冰游戏互相认识熟悉,发现各自的兴趣点及共同爱好,通过小组活动增进组员之间的互信和好感,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
(2) 增强沟通表达能力:学习沟通方法,明白双向沟通的重要性,通过练习表达和倾听,强调个体差异的重要性,来培养组员对个性特征的敏锐觉察,从而提高组员的沟通能力。
(3) 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协助组员建立换位思考的意识,引导组员区分合理的肢体接触和攻击性行为,对各种肢体行为进行分类,分辨不同情境下的恰当与不恰当的应对行为。
(4) 增强预防校园霸凌的能力:体会偏差行为的消极影响,理解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学习在校园欺凌事件中保护自我和他人的具体方法。
(二)服务理论
1.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理解原则和规则,并认为规则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和相互给予的可逆特征。在规则面前,同伴之间是一种可逆关系,我要你遵守,我也得遵守。儿童的道德判断已经开始摆脱外界的约束,自律道德水平初步萌芽。此时,儿童“自我中心”的程度下降,他们开始克服“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个方面,逐步发展了解他人观点的能力,提升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技能是相互促进的。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儿童通过社交活动来拓宽视野,获取新知识,从而丰富他们的认知结构。
2.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家长、教师、同辈群体是儿童最为密切接触的微观系统,微观系统中的人对儿童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儿童长期处于不良的同辈环境,便更容易对欺凌行为脱敏,甚至成为其中的一员,被环境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和家长分别与孩子形成的微观系统,以及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中观系统,对孩子的保护、引导和纠正显得至关重要。但是访谈资料中体现出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欺凌事件不够敏感,容易把带有校园欺凌性质的事情当作小孩子的小打小闹和小摩擦,进而导致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因此,社工应积极发挥作用,及时填补家长和学校目前工作的空缺,协助儿童建立对校园欺凌的正确认识、善待他人,同时学习保护自己的具体方法。社工更应与家长对接、反馈,提高其敏感度,并在后续持续跟进和关心遭受校园欺凌的儿童。
基于上述理论,社会工作者希望从朋辈友谊关系发展的不同阶段引导服务对象建立正确认知,从而培养良好恰当的人际关系交往行为。小组成员之间建立共同契约,一起在参与式活动中学习相识探索时期的沟通技巧,正确对待情感别扭期的冲突和矛盾,提高对校园欺凌行为的敏感度,自觉抵制暴力行为,在稳定的双向帮助期懂得保护自我和关爱他人,共同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
四、服务成效
白羊山社区儿童朋辈关系健康成长小组开展近一个月时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服务成效。
(1)在朋辈关系建立方面:通过组织破冰游戏和分享讨论,在社工的鼓励下组员们能够积极主动交流并展示自己的性格特长,组员之间的信任度和熟悉度得到明显提升;通过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增强了组员对人际交往规则的认识,帮助他们理解社交规则和礼仪,促进他们寻找合适的同伴,建立并维护稳定的关系。
(2)在沟通表达及应对冲突方面:通过引导组员建立关系和开展互动游戏,帮助组员们增强自我认知,使他们能够识别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通过阅读、表演和解读绘本,培养了组员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了如何表达自己和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培养了组员之间协调合作的行为模式,并通过实际情景模拟,让组员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化解矛盾的处理方式。
(3)在预防校园霸凌方面:社工提供了关于偏差行为和欺凌行为的宣传教育短片,组员能够正确识别和区分这些不良行为;通过事件剧场和情景模拟,使组员能够正确回应校园欺凌事件;通过生命教育课程,让组员们掌握了健康的朋辈关系的要素,杜绝自己成为霸凌者和被霸凌者。
文章来源: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花山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