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现在能够主动来跟我们说她看到单元门口有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愿意组织楼栋居民定期进行清理...”“我们团队的社工现在已经可以将所有落到辖区的社会慈善资源,通过社服中心(社工站)得到最大化利用”“为了辖区资源方能够持续参与社区服务,我们在设计服务时会将资源方的需求也会作为服务目标之一”.....9月6日,江岸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320会议室内,16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项目的精彩故事被娓娓道来、不同项目团队在碰撞中擦出灵感火花、专家评估团队的点评“直击灵魂深处”,热情之火在江岸区民政局组织的2023-2024年度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评估现场不断燃动。
为真正实现“以评提质、以评增效”的评估作用,本次评估将结项成效汇报展示改为开放式的评审模式,现场全员参与式,从不同的视角给予评价和指导,进一步深入引导和推动着江岸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深度思考和讨论——如何适应现阶段购买方不断提高的工作要求,如何满足服务对象不断提升的需求,因此本次项目末期评估会既是总结会、展示会,更是学习会、交流会。
切换模式,让社工在深度交流中擦出新“火花”
打破常规工作汇报,自主选题进行阐述。本次评估再次突破项目评估中汇报展示多以日常工作常规化汇报为主的方式,结合目前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被要求“出新、出彩、出亮点”的现状,综合分析后列出“本服务年度中,项目最突出的成效或成果是什么”等4个具体问题,任由项目点自主选择1-2个主题,不拘一格展开阐述和呈现,促进社工对项目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和提炼,将服务“真”成效呈现出来。
不限个人站台汇报,项目团队亮相答辩。项目服务成效是整个服务团队的合作结果,因此汇报也是团队全体成员登台亮相,集体参与到主题汇报和答辩中,并将现场团队的分工和合作纳入评分参考标准。例如百步亭社区、花桥街道项目组在现场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社工在提问环节主动接过话筒回答属于自己的工作内容,再督导给予补充和总结,“合唱”效果直接拉满。
突破专家一堂之言,现场全员参与评分。本次评估持续打破以往由权威专家评审打分的惯例,以“开放空间”形式,由专家团队、区委社工部、区民政局、街道、项目团队五方共同参与打分,还将现场项目点之间的互动和讨论纳入综合评价分值中,大家从不同的视角对服务给予评价和指导,为项目建言献策,促进江岸社会工作后期更好的发展。
提质增效,让项目在思想碰撞中“百炼成金”
项目多向互动,充分交流经验。每个街道资源不一样,每个项目的起点也不一样,16个项目的展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可圈可点,有项目聚焦枢纽型平台建设,如依托“心归岸·后湖家”,创新平台型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机制的后湖街项目;有项目协助社区品牌打造较成功,如西马街“成为社区的一瓣”社区创变者计划;还有项目以公益慈善为抓手,为街道、社区减负增效,如四唯街公益慈善项目IP打造——“红盟唯益”。评估和督导如何在统一标尺下兼顾“个性化”,也是评估组一直在思考的点。
社工主动回应,研讨氛围浓厚。除了专家点评服务团队回答外,现场社工也主动发起提问,“您为什么会担忧明年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否还有如此多的资源可以享用?”大智街项目社工现场发起反问,待明确提问是想与之交流项目在辖区资源链接和使用的长效机制有哪些思考和探索这一目的后,双方展开了激烈讨论。“这次的评估会我觉得我来值了,常规性的汇报不令人心动,让人心动的是通过讲好一件事,让人获得了做好其他事的经验”。有街道代表在听完项目汇报后由衷感慨,认为通过开放式评估,能够真正看到其他项目值得学习的经验,看到社工们自带的大情怀、看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信心。
“评估不是终止,结束是全新的开始”,期待项目后续能运用“共同缔造”方法,持续创新“五社联动”机制,秉持“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的精神,打造江岸精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成就“金牌”社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