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种类多样,从东西至南北,跨越传承着不同地域与民族的传统艺术与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品牌与中国非遗传统手工艺文化展开合作。国际奢侈品牌开启带头作用,与在地文化对话,从与中国非遗技艺联名合作到开展项目或基金会扶持非遗发展。中国头部时尚品牌从设计与概念、秀场,到回归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实穿,都在从非遗传统的纺织技艺、布料材质或是视觉文化中获取灵感。青年潮流品牌翻陈出新,将中国传统非遗元素玩味融入青年精神,一幅新青年形象跃然展现眼前。成长于全球化环境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设计师,领略过世界各地文化,回归拥抱属于自我身份的文化,深植于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舞台上延续着民族文化的传承。
【国际奢侈品牌与非遗在地叙事】
随着中国市场在全球奢侈品中占据愈发重要的位置,国际奢侈品牌在近几年愈发深入探索中国本土及其文化,逐步增强与中国非遗文化的关注与合作,形成一股“在地文化”营销浪潮。
在国际奢侈品牌与中国非遗的合作中,有以罗意威与芬迪代表的单品合作,将非遗元素融于品牌经典单品之中,融陈于陈,推陈出新。在单品合作的同时,奢侈品牌也更加注重讲述在地文化的故事,将视角投向了手艺人及其土地,以短片,摄影文字等不同风格纪录并向观众讲述这其中的故事。
2024年春节前夕,Loewe品牌推出了 “玉”系列,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古老而神秘的玉雕工艺。以皮具手袋制造起家的Loewe此次将玉雕艺术与包挂相结合,并同时推出了六款全新配色的Flame Mini手拿包。延续了古人佩戴玉器的传统,更将传统工艺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Loewe的2023早春系列,由其创意总监 Jonathan Anderson受明清两代间极简的传统单色釉陶瓷美学启发设计。为了向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展示这项陶瓷工艺瑰宝,Loewe特别在第十届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上展出了邓希平倾力打造的单色釉陶瓷金钟碗系列。
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于2023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名为"hand in hand"的艺术展,这次展览特别邀请到彝族非遗传承人阿西巫之莫和勒古沙日,将银饰制作技术与Baguette手袋结合共同打造经典法棍包。Fendi还与国内创意团队合作制作了时长六分钟的纪录片,探寻彝族刺绣和彝族银饰这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并向工匠精神致以敬意。
除了非遗与奢侈品牌的单品合作之外,对于非遗文化的扶持与公益合作也是奢侈品牌对于非遗独有的关注。在2022年,钻石品牌De Beers深入贵州苗寨,与苗族绣娘合作苗绣项目,共同创作了以蝴蝶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品牌承诺将长期帮助苗族绣娘,持续为苗寨社区提供商业机会,同时也致力于提升女性的技艺水平,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2022年,Burberry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携手,正式启动了名为「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该项目计划在三年内,走进苗族、土族、侗族等10个少数民族地区,针对具有一定纺织非遗传统技艺的女性从业者进行设计能力提升培训,并开展展览展示、交流学习、公益宣传等相关活动。截至2023年底,“博柏利手艺设计师培训公益项目”已经为苗族、畲族、瑶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等7个少数民族的女性非遗手工艺人开展了公益培训。
【中国服饰品牌与非遗工艺】
国际奢侈品牌发掘在地文化趋势已然,而中国本土知名品牌则无需由外向内探索,是进一步地将固有的身份文化拉近距离。主打民族服饰的雅莹继续在民族文化的领域探索,而更都市前卫的品牌JNBY也巧具技法将传统非遗元素融入摩登成衣,更有品牌如HUI将非遗设计带入国际时装周的秀场。时尚设计与非遗技艺的融合不仅在创意边界拓展上有所突破,更重要的是将观赏性大于实用性的工艺品转化为可携带或穿着的配饰,拉近与大众消费者的距离。
雅莹于今年三月下旬推出国风民族系列服饰品,在当代语境下探索彝族纹样工艺与黔南图腾,推出以彝族与苗族工艺为灵感与特色的手袋包艺与民族风格服饰。在设计中融贯传统与现代,如将摩登的牛仔面料与传统牛皮面料结合。雅莹作为中国当代民族时尚品牌,在国内各城市与海外多国拥有多家店铺,融入中国非遗元素的时尚成衣,能进一步让国内至海外的时尚消费者看到、接触到非遗的纹样与技艺之美。
同样在今年3月下旬,JNBY 2024春夏系列发布,以苗寨采风作为灵感来源。设计师们以全新的视角和理解,运用银丝与不同纱线织造、提炼花型印花、以编织解构银饰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将传统与现代重新融合。苗族空申百褶的褶皱元素与片状结构,大量出现的花卉元素都被创造性地运用到本季的设计之中。作为注重艺术细节设计,在同类中国时装品牌中更具风格辨识度,消费群体更偏都市青年女性的JNBY,将非遗元素融入成衣中,似乎能想象那些都市光影中疾走的倩影留下一丝传统美意的所带来的趣味。
去年9月,米兰时装周上,中国设计师赵卉洲创办的女装品牌HUI发布了2024春夏系列。HUI将时装秀场与非遗文化艺术展相结合地呈现。在秀场上展示的四印苗的印章元素点缀在牛仔外套上,手工百褶、蜡染、苗族破线绣等传统工艺在现代时装剪裁与版型中呈现。中国的非遗元素,由中国时装品牌传播至世界的时装天地,非遗的技艺,似乎与占据世界时尚话语权中的手艺越走越近。
【青年潮流品牌与非遗文化传承】
青年潮流品牌通常致力于捕捉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趋势,这些品牌常常注重与潮流现象、波普文化,流行元素和时尚趋势,街头艺术与音乐等领域的合作。传统文化如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和创意,这些元素常常成为青年潮流品牌设计的灵感来源。将非遗作为灵感与元素融入潮流单品设计之中,颇有新青年之味,传承与重建,借鉴与融合,带着对过去的思考奔向新岁的纪元。
adidas Originals于2022年十月推出「万物寻宗」企划,以「根」与「宗」作为出发点,以一场非遗之旅探索传统东方文化之源,带来一系列鞋款与服饰。「万物寻宗」以「骤、典、武、咏春」为主题。第一季「骤」围绕西北地区风土人情展开,邀请长调歌者,马头琴演奏者共同探讨游牧民族文化。第二季「典」系列设计围绕北方孩童传统围兜上的经典图案——神兽“麒麟”展开。第三季「武」深入太极世界,从太极文化中获取灵感融入到全新的产品设计当中。第四季以「咏春」为出发点,将这套中国传统武术中所蕴含的丰富理论及哲学思想融入到时尚设计当中。
而运动品牌FILA斐乐在2024新年来临之际,联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英姿,以「敦煌守宝龙」为灵感,推出全新FILA非遗苏绣大师合作系列。此次联动合作融合了多种苏绣刺绣工艺,是FILA首次联动中国非遗工艺美术大师,亦是品牌首次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
【中国设计师品牌根植传统非遗文化】
近年来,中国独立设计师品牌的力量逐渐涌现,相较于更传统更规模化的品牌,他们拥有更多创造表达的自由度与原创性,每一个品牌都和设计师本身的故事相联。在青年设计师中,他们大多于世界各地深造,在见过万千世界的不同文化后,再一次回归故土,以更全面、根植的视角,讲述自己的设计故事。
来自彝族的设计师龙红紫娓于2017年创立了配饰品牌Soft Mountains 软山,将彝族文化融入品牌文化本身。从第一季产品开始,品牌就保留了许多彝族的传统元素,比如标志性的种子耳环,其吊坠形状代表吉祥,是每个彝族人都能辨认的符号。Soft Mountains大部分产品由彝族匠人手工制作,这一举措不仅传承了彝族传统文化,还为当地手工匠人带来了持续性的收入,并重新重视起当地民族的传统工艺。
来自杭州的时装设计师裘淑婷,从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于2020年创办了自己的同名品牌SHUTING QIU,带着对传统工艺的尊重与热爱,她多次与家乡杭州的绣娘合作,将亮片与纱线转化为精美的花朵纹样,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精致的工艺。在初期就与杭州绣娘合作的她,经过不断的调整,沟通与修改,融入其设计的苏绣,在一季季的打磨中,显得日益成熟。
纵观各类品牌与非遗文化的合作,以较为直接具象的呈现形式为主,如纹案与颜色的视觉、手艺的触觉。而对于概念性,挖掘民族文化的非遗合作还是比较少见。每一项非遗的具体技艺,都有其深远的民族文化性格在为其背书,穿上苗族特有用鲜花植物染料制作的成衣,是否能想象当地文化顺应、赞颂自然,待至春季在山间摘取鲜花的心境。因此,在产品之外,用心讲述当地文化,比如以纪录片的形式去探访当地手艺人与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
品牌与非遗合作的浪潮正兴,商业机会、消费者与观众的目光逐渐投向此前少在消费舞台出现的非遗文化。在此趋势下,非遗手艺人群的商业发展必然增长,而作为“慢工出细活”的手艺工种,再加上需要师与徒代代相传,以及个人数年的练习。更甚如苗族语言作为“无字天书”,并没有文字可以记载下其中的故事与手艺内容,更需要将关注点放在培养下一代人去传承手艺。商业合作数量增加的同时,同样需要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扶持,并且保持慢工出细活的手艺模式,避免将非遗手艺演变为现代工业流水线般的生产模式,那本就是非遗文化弥足珍贵的一点。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Joyce He
新媒体 | Chloe He
转载、商业合作、投稿
bbart@contivita.com
后台留言同步开放中
《芭莎艺术in》2024年4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