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火新生:UCCA陶美术馆开启之章

文摘   2024-11-01 21:00   北京  



宜兴的陶艺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精髓。2024年,UCCA陶美术馆的开幕不仅标志着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型,更为当代陶艺与国际对话创造了新平台。


作为一件独特的艺术作品,这座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首展“器之道”展现了陶艺的丰富面貌,聚焦当代陶艺的创新与实践,激发观众对这一艺术形式的新思考,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可能性,重新连接传统与当代脉络。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青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江苏宜兴因其特殊气候和丰富的砂泥矿产,成就了世界闻名的“陶都”,五千余年的陶瓷史,在这片土地上从未间断。


相传,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带着西施隐居于太湖之滨,以制陶为业,被后世尊称为“陶朱公”,为宜兴的陶艺增添了浪漫色彩。然而,真实的宜兴更具传奇:从宜兴高铁站到陶二厂的路上,随处可见露出围墙外的大型紫色岩石,这就是当年异僧叫卖的“富贵”之源。只有经过露天摊晒、风化、破碎、筛选、搅拌、陈腐和练泥等工序,这些岩石才能由“生”转“熟”,最终成为供制坯用的宝贵紫泥,等待匠人赋予其灵魂。


依靠这种独特的“富贵土”,宜兴养育了一代代工匠,制陶技艺逐渐成为传统绝技,尤以紫砂壶闻名。到明代末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已臻于成熟,并历经时间考验。自明清以来,宜兴紫砂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一提起宜兴,人们便会联想到紫砂壶。尽管这种印象近于刻板,却也彰显了这座城市在制壶工艺上的辉煌成就。如今丁蜀镇作为主要紫砂壶产区,承载着95%的全球紫砂器具产量,延续着千年不绝的制陶传统。


作为明清时期陶瓷制作与交易的集散地,丁蜀镇如今依然保有部分江南水乡风貌,流淌的蠡河见证了“水上陶路”从这里启航,漂洋过海,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街一巷,都在诉说着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繁盛的陶器记忆,而前店后坊的格局,也承载着师徒间的情谊与技艺传承。漫步这里的青石板路,两旁尽是紫砂工坊与商铺,耳畔时常传来极其轻微的“沙沙”声,不必问,那是工匠们手中鳑鲏刀在壶胚上修型的低语,也是每一个紫砂壶诞生前最关键的时刻……


正是这种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新生的艺术空间,令这座古老的陶都,成为探索当代艺术与陶艺交汇的独特舞台。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2024年10月19日,伴随丁蜀镇陶二厂文化街区开街,宜兴UCCA陶美术馆隆重揭幕:这座建筑如同一件流动的陶艺作品,外立面覆盖着经特殊烧制的陶板,在阳光下散发着变幻莫测的窑变色彩,宛若山峦一片,静静地矗立在宜兴山水间。


作为UCCA馆群的第四座美术馆,继UCCA北京主馆(2007年)、北戴河沙丘美术馆(2018年)和上海UCCA Edge(2021年)后,UCCA选择将17年美术馆运营经验,聚焦于“陶文化”这一独特领域——这个由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旧址改建而成的场馆,总建筑面积达2400平方米,是宜兴市首家当代艺术机构。开幕展“器之道: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展示了陶艺丰富的当代性与艺术表达,标志UCCA陶美术馆在当代陶艺探索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当我们谈论美术馆的核心使命时,往往会从展品的策划、展示方式与公众教育功能入手。然而,UCCA陶美术馆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代表了在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之间的平衡与对话。作为展示艺术作品的空间,美术馆也是思想碰撞与文化交融的平台。


在当代艺术语境下,陶艺该如何保持悠久历史传承,同时回应当代社会的文化需求?这一问题的解答正是构建美术馆身份的关键。


摄影:朱迪(AGENT PAY工作室)


穿行在丁蜀镇陶二厂文化街区,昔日工业厂房已摇身变为文化创意空间,而UCCA陶美术馆与这一片历史遗迹巧妙融合。日本建筑设计师隈研吾从宜兴独特山峦地貌中汲取灵感,手工烧制的陶板外立面为建筑增添了细腻的凹凸纹理与层次丰富的窑变色彩。阳光洒下,建筑融入了大地与山峦的脉络中,在宜兴的地平线上一跃成为标志性艺术地标。


隈研吾

图片由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提供

摄影:Junya Okada。


隈研吾的设计充分展示了他对陶土的创新理解与独特运用:“我们探索的是一种陶土的全新运用方式,尽管陶土是传统的材料,但我们希望挖掘其更深层次的可能性。”这种探索不仅体现在材料的质感和工艺上,也体现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共鸣中。通过设计视觉通透的通道,隈研吾将美术馆与周边的广场、河流及园区历史遗迹紧密相连,呈现出陶艺与建筑及在地环境的全新融合可能。


紧邻美术馆的紫砂一厂,至今仍延续着深厚的紫砂文化氛围,鳞次栉比的紫砂门店、大师工作室和紫砂博物馆,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积淀。这种新旧交融的空间格局,意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景观,使得不同代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得以在此交流对话,也为美术馆建筑群增添了独特的精神氛围。


田霏宇 UCCA馆长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摄影Stefen Chow



对于这座新生的美术馆而言,它不仅是宜兴文化的一部分,更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地方与国际的文化桥梁。在全球化背景下,美术馆不仅肩负着展示艺术作品的职责,更要在推动文化对话、激发公众思考方面承担起更大的责任。UCCA馆长田霏宇表示:"这座美术馆有一个内容上的焦点,就是中国的陶瓷艺术以及国际的陶瓷艺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特殊的媒介,在中外古今之间促进一些新的对话。"他相信,未来在这里举办的展览将产生全球性的影响力,让更多国际观众了解宜兴独特的文化遗产,进而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器之道: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展览开幕新闻发布会现场

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


当陶艺从实用器皿的范畴走向当代艺术的领域,一个关于"器之道"的全新叙事,在UCCA陶美术馆徐徐展开——当代陶艺创作的核心不再仅仅是陶器的制作技巧,而是通过陶瓷这一媒介,对当代社会、文化和自然的深刻反思。


本次展览"器之道"本身便蕴含着深刻的双重意涵:"器"突破了传统实用性的桎梏,成为艺术家创造力的具象化表达;"道"则超越其古典定义,演化为当代陶艺创作的方法论。在全球化的今天,陶瓷的可塑性、脆弱性和耐久性使它成为艺术家们探索时间、空间、历史与记忆的重要工具。


这场由UCCA馆长田霏宇和助理策展人张尧共同策划的"器之道: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汇集来自全球17个国家65位艺术家的69件(组)作品,通过"自然之籽"、"几何之构"、"冥想之园"三个篇章,展开对当代陶艺的深度探索:我们可以看到来自各国的艺术家们,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打破了陶瓷作为日常器物的界限,这些作品可能是抽象的,带有强烈个人风格,也可能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叙事结构,将陶瓷从传统的功能性器皿变成了艺术家表达自我与社会反思的媒介。


《花花》,2005,陶瓷

井户真伸,日本


在“自然之籽”单元中,艺术家们突破了传统陶艺对自然的模仿性表达,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与众不同的美,呈现出一种与自然的深刻对话:比利时艺术家盖伊·范利姆普特的《巨巢》是一只半透明的碗,光影的流动在其表面交织,暗示着自然与人工之间的边界模糊,仿佛让观者在视觉的游戏中感受到自然的灵动与生命的流动。


加拿大艺术家格蕾丝·尼克尔的飞蛾造型《无题》,以细腻的手法描绘出微观生命的细节,让观众在陶艺的表面下,体悟到生态系统的复杂与脆弱。


日本艺术家柳井友一的《雪丘》,将冬日的静谧转化为现代餐具的优雅,作品的形态与材质都蕴含着对自然景观的诗意再现,而同为艺术家的井户真伸,其《花花》器皿的堆叠形式不仅仅是对花朵形态的再现,更是对生命律动的哲学表达。


当然,艺术中的静与动是辩证的,芬兰艺术家考蒂·图奥米宁-尼蒂莱的《明月盘》,在不同角度的光源照射下,可以显示出月球的盈缺变化,这件作品以极简的形式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巧妙地将天体的运动融入日常生活之中。通过这些作品,观众被引导去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感受自然的美与生命的律动,这种情感与思想的交融,恰恰是当代陶艺所追求的深度与广度。


《无题》,1989,陶瓷,20 × 48.5 × 5 cm

Grace Nickel,加拿大



“几何之构”篇章展现陶艺在形式语言上的革新,深入阐释陶瓷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形式演变与升华,探讨几何元素如何从传统装饰蜕变为独立的艺术语言:丹麦艺术家博迪尔·蒙兹的作品《瓷器》,以黑白对比探讨形式与功能的平衡,促使观众重新思考日常生活中美与实用之间的关系。


日本艺术家吉川周而的作品《陷入》则通过复杂的空间结构,暗示在现代社会中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互动。日本艺术家吉冈淳的《三角回路1992》宛如迷宫,这种结构引发观众对路径与方向的思考,呈现出在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中,个体如何在几何的秩序中寻找自己的位置。


加拿大艺术家詹姆斯·肯普的《形态2》则突破传统陶瓷造型的限制,通过粘土在不规则的堆叠与交错中,呈现出流动和变化的视觉感。艺术家们通过几何形态的探索,反映出当代人对自身存在的思考与理解,这一切都在陶艺中找到了新的语言与形式,赋予了传统陶瓷以全新的生命力与现代意义。


《钉子的可供性,由情绪驱动》2005,陶瓷,8 × 80 × 100 cm

新田广美,日本


在“冥想之园”单元中,陶瓷成为连接物质与精神世界的桥梁,艺术家们通过陶瓷这一媒介:揭示了陶瓷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如何超越其实用功能,深刻反映出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中国香港艺术家黄思达的《一百个饭碗》以大量相似却各具特色的饭碗交错排列,象征着个体与群体、统一与多样性之间的微妙平衡。日本艺术家新田广美的《钉子的可供性,由情绪驱动》,则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张力。


整体布局代表着人们情绪的流动与固化,将陶瓷的物质性与情感层面交织在一起。意大利艺术家罗马诺·马齐尼的《理想都市》则通过抽象的几何形态,设想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城市愿景,邀请人们反思城市的未来与人类的理想。


作为第13届美浓国际陶艺大奖赛的最高奖项获得者,中国艺术家麻汇源的《瓷器系列》被置于展览最显著的位置,通过重构器皿的新图式,以其独特的方式探索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冥想之园”单元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展现了陶瓷艺术的深远意义——通过对陶瓷的再创造,艺术家们让这种传统媒介在现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赋予其更丰富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器之道:

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

展览现场,UCCA陶美术馆,2024。

摄影:孙诗


展览空间的设计同样别具匠心,流线型展台与隈研吾的建筑设计形成呼应,创造出动态的观展体验。围绕立柱形成的半开放不规则多边形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展示方式,为观众营造出流动的视觉体验。每件作品都被赋予独特的展示场域,与美术馆空间展开对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种创新的空间组织方式不仅让每件作品能够与建筑空间展开深入的交流,也使得空间设计不再是被动的背景,而是主动参与了作品的叙事。由UCCA展览部杨翛然操刀的这一设计,为传统媒介在当代语境中的呈现开辟了新的可能。


从文化的维度来看,这场源自日本美浓国际陶瓷节的UCCA陶美术馆开幕展,恰恰印证了陶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当中国传统陶艺与国际当代艺术实践相遇,新的可能性被不断开启。这些作品都通过陶瓷这一富有历史感的媒介,积极回应当代议题,探索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器之道:

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

展览现场,UCCA陶美术馆,2024。

摄影:孙诗


在全球化的艺术生态中,陶艺不仅承载着传统的精神血脉,更是当代艺术的一支奔涌的活水——宜兴UCCA陶美术馆的开幕展“器之道”便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写照。


这场持续至2025年2月23日的展览,是对“美浓国际陶瓷节”近40年来艺术成果的深情致敬。始于1986年的美浓国际陶瓷节,已然成为激发创新、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今,这些获奖作品在UCCA陶美术馆的展出,不仅展现了当代陶艺的蓬勃活力,更预示着这座美术馆未来将以每年三场国际化展览,继续探索“陶”这一古老而现代的艺术媒介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对话与前沿实践搭建桥梁。


美浓烧源于日本岐阜县东浓地区,曾伴随茶道与花道文化的发展而达到巅峰,但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经济衰退和大规模生产的冲击后陷入困境。日本岐阜县自1986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美浓国际陶瓷节,与成立于2002年的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其实都是为了复兴传统陶艺而诞生的国际交流活动与艺术机构。作为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的展览部负责人、学术部长,冈田洁先生亲身见证并参与了美浓烧的涅槃与新生,且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与UCCA陶美术馆在理念上不谋而合,都致力于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寻找平衡点,为陶瓷艺术的交流架设桥梁。


芭莎艺术有幸与冈田洁先生进行深入对话——展厅的光线柔和地洒在来自美浓国际陶瓷节的获奖作品上,为这些凝结着工匠心血的陶艺品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得以窥见当代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发展脉络,特别是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在其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冈田洁的见解在讨论如何利用新技术推广陶瓷艺术、吸引年轻一代关注,以及创新展示和教育方式时,提供了深刻启发,同时也让人更为感受到陶艺领域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性。


冈田洁

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的展览部负责人、学术部长


芭莎艺术in:美浓烧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在当代是如何延续的?

冈田洁:美浓烧最显著的特色是釉彩的丰富多样,包括志野釉、黄濑户釉、织部釉等多种颜色,它们赋予陶器极大的表现力,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陶瓷的重要特点。美浓烧一直具有当代的基因,许多当代作品与战国时代古田织部所创造的织部烧相得益彰。我们看到很多当代陶瓷艺术家将这些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思维结合,尤其是在材料实验和造型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美感,也融入了现代审美。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收藏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这种兼容趋势,有些作品也来到UCCA陶美术馆的这次展览,大家可以亲自感受一下。


芭莎艺术in:您认为美浓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陶艺创作和跨文化对话中如何定位?

冈田洁:美浓烧虽然历史悠久,但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它不仅代表着日本的陶艺传统,更是与世界陶瓷艺术对话的重要媒介。传统美浓烧技艺曾一度失传,直到20世纪30年代,欧美艺术家重新发现并关注美浓烧,才使其重新焕发活力。从20世纪30年代欧美艺术家重新发掘美浓烧到现在,它已经融入了全球艺术家的创作视野。通过国际陶瓷展览,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浓烧技艺的传承,也能见证它在现代创作中的蜕变与创新。


“器之道:

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

展览现场,UCCA陶美术馆,2024。

摄影:孙诗



芭莎艺术in:在当代陶艺推动上,UCCA陶美术馆与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有共鸣么?

冈田洁:确实有很多共鸣。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的建立,是在美浓烧重新焕发活力的背景下促成的。最初,岐阜县只是计划建立一个专门收藏古代美浓烧的美术馆,但工匠们提出,美术馆应面向全球收藏陶瓷艺术品,以真正展现陶艺的价值。在工匠们的积极推动下,我们最终确立了这种开放性的定位,这不仅让美浓烧得以展示,还通过引入当代艺术元素,激发了传统工艺的创新与提升。2002年,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作为陶瓷公园MINO的主要场馆开馆,旨在与世界各地的同行开展合作与交流。这与UCCA陶美术馆的目标不谋而合,我们都希望通过展览与活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理解,推动陶艺的创新发展。


芭莎艺术in: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在收藏策略上有哪些独特之处?

冈田洁:我们的收藏范围从19世纪末延续至今,主要分为三类:艺术家个人创作、工匠的实用陶瓷品,以及优秀的工业陶瓷,比如一些大品牌生产的高档茶具和茶杯。在日本七家专业陶瓷博物馆中,我们是唯一一家同时收藏工匠作品和工业陶瓷的艺术机构,不仅关注日本本土藏品,更面向全球遴选。我们对历史悠久的工匠所创作的实用陶瓷给予极大尊重,同时也重视那些在造型和设计上具有创新的当代作品。在美浓烧领域,传统工匠与当代设计师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互相尊重,这种良性互动极大地推动了美浓烧的当代发展。


“器之道:

日本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藏‘美浓国际陶瓷节’获奖作品精选展”

展览现场,UCCA陶美术馆,2024。

摄影:孙诗



芭莎艺术in:您如何看待中国当代陶艺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及其发展趋势?

冈田洁:近年来,来自中国的当代陶艺作品在国际展览中非常突出,特别是在岐阜县的美浓国际陶瓷节中,参赛与获奖的中国艺术家数量明显增加。在最新的第13届美浓国际陶艺大奖赛中,中国艺术家麻汇源获得了最高奖项,他的作品展现了优秀的陶艺技巧和独特创意。岐阜县现代陶艺美术馆期待能够收藏更多来自中国艺术家的优秀创作,携手探索和展现“陶”媒介在当代艺术中的潜能。


芭莎艺术in:您如何看待UCCA陶美术馆的尝试,尤其是此次开幕展“器之道”?

冈田洁:我觉得,UCCA陶美术馆搭建了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跨文化对话平台,这种对话不仅能为中国的当代陶艺提供更多创作灵感,也使观众能从全球视角理解陶艺创作的多样性,这一点在日本美浓烧的发展历史中已经得到了验证。非常期待UCCA陶美术馆未来的发展,它将为宜兴及周边地区的艺术家、年轻人乃至儿童提供一个深入了解全球陶艺的宝贵平台。通过参观,访客不仅能够接触到当代陶艺的多样性,还能拓宽视野,获得更丰富的艺术给养,意义非凡。




编辑 | MU

图片提供 | UCCA陶美术馆

新媒体 | Chloe He


转载、商业合作、投稿

bbart@contivita.com

后台留言同步开放中


《芭莎艺术in》2024年7月刊



芭莎艺术in
《芭莎艺术》全新全媒体潮流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