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螺之下:杨沛铿的欲望地图与身体叙事

文摘   2024-11-11 21:02   北京  





在阿那亚艺术中心的展厅里,一场关于欲望、身体与空间的对话正在展开。艺术家杨沛铿以"软螺"为题,通过一棵肥皂铸就的倾斜之树,串联起伦敦、香港与北戴河三地的欲望地图。在海浪声、呼吸声与气味的包裹下,观众漫步于松软的沙地,与散落各处的海螺对视,思考着在这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里,脆弱的欲望该如何安放与表达。




在海水与沙滩间,像有一只黑色的“螺”。


阿那亚艺术中心。这座结合了现代建筑美学与自然风光的艺术空间,以其厚重漆黑的外表和内部螺旋上升的阶梯,在海滨构筑起一座探索艺术的迷宫。从底端的圆形剧场到逐层展开的展厅,每一个转角都在重新定义着观展者的视觉体验——但在此刻我的眼中,它像极了一只“螺”,而走进它的人们,都成了这只“螺”的欲望和身体。


在这座"螺"的内部,一场名为"软螺"的展览正在徐徐展开。艺术家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充满意味的展名,或许正是看中了艺术家杨沛铿对空间转译的独特能力——他善于通过精心编排的材料触感、气味和光线,将展览空间转化为一种异化的身体经验。这种转化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多年来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持续思考。


现居香港的杨沛铿1988年出生,热爱动物植物,其艺术实践往往立足于对人际关系内在逻辑的细致挖掘。在他的创作中,这些兴趣更成为一种独特的叙事媒介,并得以构建出一种关于"人造自然"的深刻论述。在确保功能性的前提下,杨沛铿巧妙地允许物件、生物保持自身的逻辑,同时又将其纳入自己建立的规则框架之中。这种张力,最终成就了一场与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的沉浸“软螺”体验——从伦敦Gasworks到香港Para Site,最终抵达北戴河阿那亚,杨沛铿完成了独特的展览三部曲,每一站都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相遇点,共同编织出一幅关于人类欲望的复杂地图。




上图:

现场图,杨沛铿,“Soft ground”,Gasworks(伦敦),2023

摄影:Andy Keate

© 杨沛铿

图片致谢艺术家

Installation view, Trevor Yeung, “Soft ground”, Gasworks (London), 2023

Photography Andy Keate

© Trevor Yeu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下图:

杨沛铿,《海岸看更(秦皇岛)》 ,2024

收藏级艺术微喷

60 × 40 cm

© 杨沛铿

图片致谢艺术家

Trevor Yeung, Shore Sitter (Qinhuangdao), 2024

Archival inkjet print

60 × 40 cm

© Trevor Yeu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肥皂塑树

三座城市的欲望地图



在杨沛铿的个展“软螺”中,展览的核心装置《滑捋捋的树》成为连接三座城市的关键纽带,这件由肥皂制成的奇异雕塑,是伦敦汉普斯特德荒野中一棵因人类行为而倾斜的橡树的等比例复制品(杨沛铿第一次见到此树,是在2022年伦敦驻留期间)——这棵树的主干几乎呈九十度倾斜,仿佛一具躺卧的身体,随着岁月的流逝,树干上逐渐显露出明显的耗损,脆弱的生命状态激发了杨沛铿记录与保存它的愿望。


杨沛铿将这棵树的生命状态,凝固在了同样脆弱的肥皂材质中,散发出特殊的味道,不光是肥皂味,还混合了策展团队特别调制的香气,融入了北戴河当地的海风、沙滩和贝类气息,在展厅中,创造出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感官场域。肥皂这一特殊材质的选择,不仅暗示了清洗与净化的过程,又以其易溶解的特性象征着欲望的脆弱性:在伦敦,这棵树是欲望展开的象征,在香港,它与林村的许愿树传统对话,探讨集体欲望的表达方式;而在在充满设计感的阿那亚艺术中心,这件作品获得了新的解读维度——身处中国中产阶级的度假乌托邦,它成好像为了一面映照当代社会欲望投射的镜子,也使得整个展览成为一幅多层次的欲望地图,呈现出当代人类情感与生态之间的深刻联系。




上图:

杨沛铿,《呼吸中的隐士》 ,2020

澳洲大香螺、共振扬声器、声音

57 × 27 × 27 cm

摄影:South Ho Siu Nam

© 杨沛铿

图片致谢艺术家

 

Trevor Yeung, Breathing Hermit, 2020

Syrinx aruanus, resonance speaker, and sound

57 × 27 × 27 cm

Photography South Ho Siu Nam

© Trevor Yeu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下图:

杨沛铿,《不远矣》,2020

收藏级艺术微喷

150 × 100 cm

© 杨沛铿

图片致谢艺术家

 

Trevor Yeung, Soon to Meet, 2020

Archival inkjet print

150 × 100 cm

© Trevor Yeung

Courtesy of the artist

 



边界游走

公私之间的微妙平衡



阿那亚艺术中心展览空间的设计,体现了杨沛铿一贯的创作特点:打造既开放又私密的观展体验:散落在展墙上的海螺,均采自北戴河当地物种,既是对在地性的强调,也是对“躲藏”与“显现”这一主题的隐喻。正如海螺随潮汐若隐若现,展览在公共展示与私密空间之间寻找平衡点——这些海螺的存在不仅让观众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更促使人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那些隐秘而又不可捉摸的欲望。


策展人张震中与艺术家的合作在空间布局上显得颇具匠心:展厅中铺满的沙子不仅呼应了阿那亚的海滨位置,更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感知体验:观众的每一步都会在松软的沙地上留下痕迹,这种即刻的身体参与让观展成为一次完整的感官之旅,沙子的触感与声音在空间中回荡,仿佛在提醒观众每一次互动都是独特的,也是短暂的。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不仅在视觉上得以享受,更在身体与心理层面上与作品产生了深刻的连接。在这个空间中,杨沛铿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构建,让观众得以在轻松与紧张、开放与封闭之间自由游走,思考自身在这幅欲望地图中的位置。




现场图,“杨沛铿:软螺”,阿那亚艺术中心

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3月2日

摄影:孙诗


Installation view, “Trevor Yeung: Soft conch”, Aranya Art Center

October 27, 2024 - March 2, 2025

Photography Sun Shi




生态系统

控制与自由的辩证



杨沛铿长期以来对生物材质的关注,在本次展览中得到了新的发展,他的作品《呼吸中的隐士》是一件声音装置,通过将人的呼吸声与海浪声混合,创造出一种介于自然与人为之间的声景。这种声音的介入不仅打破了视觉艺术的界限,更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与早期作品中常见的封闭水族箱系统不同,杨沛铿对控制系统的迷恋在此次展览中表现得较为克制,“软螺”展现了一种更为开放的生态观,这种转变或许也暗示了艺术家创作理念的演进:从严格的控制转向对自然生长的尊重。


展览中的橙黄色幽光、渐变的墙漆与混入沙粒中的香气,逐渐对观众施加了一种煤气灯效应般的心理作用,动摇了对自身主体性和所处时空的明确性。正如“软螺”般,观众在这里卸下坚硬的防御外壳,柔软地随着艺术家进入一个介于公共与私密、藏匿与暴露之间的欲望空间。萦绕耳畔的呼吸声,仿佛在提醒观众关于自身存在的深刻思考,探讨个体如何在自然的脉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也使观众在体验艺术的同时,对社会与环境问题有所关注,重新思考个体在当代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与意义。



现场图,“杨沛铿:软螺”,阿那亚艺术中心

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3月2日

摄影:孙诗


Installation view, “Trevor Yeung: Soft conch”, Aranya Art Center

October 27, 2024 - March 2, 2025

Photography Sun Shi




理想真实

身体与空间的对话



在阿那亚展现的“软螺”,对杨沛铿而言,具有特殊的寓意:作为一个设计感十足的人造社区,这里不仅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度假胜地,更是理想生活的乌托邦投射。在这一背景下,杨沛铿的作品促使观众反思:在精心规划的环境中,如何寻找到真实的情感连接?这些设计完美的空间是否真的能容纳人类最本真的欲望表达?


杨沛铿的作品同样流露出对身体政治的深刻关注。在“软螺”中,身体不仅是观看的主体,更是情感与欲望的载体。展览通过海螺、沙子、肥皂等日常物品,以及多感官的体验,促使观众反思自身的位置与身份。身体与展览空间的互动使得每位观众在这个欲望空间中不断探索自我。展览的每一处细节,似乎都充满了对身体经验的关怀与探索,从而增强了观众的艺术参与感——在“软螺”中,身体的脆弱性与欲望的复杂性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对身体与空间的辩证关系的探讨,使得这些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回应。




现场图,“杨沛铿:软螺”,阿那亚艺术中心

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3月2日

摄影:孙诗


Installation view, “Trevor Yeung: Soft conch”, Aranya Art Center

October 27, 2024 - March 2, 2025

Photography Sun Shi




尾音

软螺之下的真实



从伦敦到香港,再到阿那亚,杨沛铿的展览三部曲勾勒出一条跨越地理和文化的欲望轨迹。每一站都呈现了欲望的不同面向:隐秘与公开,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在阿那亚这个展览的终点站,杨沛铿不仅总结了前两站的主题,更通过对本地元素的细致运用,创造出了一个既独特又具有普遍性的观展体验。


“软螺”这一展览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富有诗意的矛盾——螺类以其坚硬的外壳而闻名,但“软”的形容却暗示了脆弱性。这一看似简单的标题准确捕捉了展览的核心:在坚硬的社会规范和公共空间之下,存在着柔软而真实的人性需求,也许只有在卸下防备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欲望。而艺术的功能,或许正在于为这种面对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


通过这次展览,杨沛铿不仅完成了从全球到地方的叙事转译,更重要的是,他为思考当代社会中欲望表达方式提供了新视角。随着展览的推进,观众在感官与心理的交织中,或许能够找到更接近自我的表达方式与认知,开启对欲望与生命的新思考。然而,深入解读这一展览,我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人工与自然交织的世界中,真正的欲望与多感的身体,又该如何定位与表达呢?



“杨沛铿:软螺”展览海报

展览地点:阿那亚艺术中心

展览时间:2024年10月27日至2025年3月2日





编辑 | MU

图片提供 | 阿那亚艺术中心

新媒体 | Chloe He


转载、商业合作、投稿

bbart@contivita.com

后台留言同步开放中


《芭莎艺术in》2024年7月刊


芭莎艺术in
《芭莎艺术》全新全媒体潮流品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