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考古》
在家里整理旧杂志的时候,发现了一本1987年的《考古》月刊。《考古》是创刊于195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的考古专业学术性资料性期刊,主要栏目有考古发现、考古学研究、科技考古、古建研究、信息交流、简牍研究等;刊载考古学研究论文,发表野外考古发掘调查简报、考古资料的综述和书刊评介,和介绍自然科学在考古中的应用成果等。是中国考古学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
1987年的这一本《考古》不是我最旧的收藏,书架上有1980年全12期,也有偶然淘到的零星旧期刊,都是我十多年前开始读考古学博士时收集来的。
但是这本1987年《考古》很不一样,是我三十多年前学生时订阅并硕果仅存留下来的一本。翻着这本久违了旧期刊,才恍然想起原来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起了考古梦。
小时候的考古梦
小学时已经对四大古代文明很着迷:三皇五帝、巴比伦、吉萨大金字塔、特洛伊木马等对我都用无比的吸引力。初中时经常流连家附近的公共图书馆,除了借阅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就是历史、古代文明、考古一类的书,也包括远古外星人这样的猎奇书籍。
八十年代能进入大专院校读书的学生都不容易,除了立志个人成就一番事业之外,也承担着减轻家里负担,让家人共同富裕这样一种使命。在大学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发展前景和赚钱能力,个人兴趣一般都排得很后。
于我来说,本身读的是理科,自然就选择看来挺有前途的工程科。对于个人兴趣的历史考古,变成了繁重的课堂和作业之外闲余的阅读。1987全年的《考古》大概是一时兴起,从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订阅的;记得每期我都认真的阅读,奈何没有一丁点的根基,看得非常吃力,甚至感到枯燥。
二十年后重拾梦想
毕业之后有幸发挥自己所学之长,投身在船舶、重化工行业里多年,从打工仔到职业经理人再到创业者,走的是一条具挑战性,也跌宕起伏的道路;不过这还是一条千千万万创业者走过的道路,没有特别不寻常之处。不过闲暇时间还是会翻翻历史和考古的书、看古代文明纪录片,旅行时特意去文化古迹和博物馆参观,对这方面的兴趣一直未有消减。
人生道路的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之前一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所在的行业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处理了手头上一些旧项目后,几乎没有新的事情可以做了。预计未来数年市场将会一片死寂、哀鸿遍野。有些同行选择更努力更勤奋的去争夺日益缩小、利润趋薄的市场份额;有些人选择转行;有些人选择休养生息几年再说。而我则选择回炉重返校园,重拾儿时梦想,读一个考古学博士学位。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工作和创业多年了,趁着经济不景气不如给自己放一个悠长假期,学习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打发时间。在与复旦大学文博系的高蒙河教授(后来我的博士生导师)一席话之后,我改变了想法:这不是消闲的玩意,这是开启我人生新篇章的重要序幕,必须认真对待。忆起少年时代的梦想,曾希望通过考古学来研究解答人类文明的起源、揭开神秘远古文明的真实面貌,甚至去验证人类与外星文明是否有关等命题。现在是去实现这宏大梦想的好契机。
开启第二人生
重返校园这件事非常严肃,值得我投入最大的精力和时间,因为这将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个重大决定;我将在这个全新的赛道上开启人生的第二个篇章。作为一个系里年纪最大,又是几乎零基础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异常漫长、艰辛却又充满趣味和惊喜的学习历程。
我决定报读复旦大学文物及博物馆学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是2009年5月,已经过了当年9月入读的报名期。没有关系,我就从那时候开始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把文博系几乎所有的本科生、硕士生课程都上完了,正好补足了作为中途插班生缺失的基础知识。到了2010年9月正式入学,我与系里的老师和很多同学都已经很熟悉了。
之前杂七杂八的读了一些书,对于考古学和古代文明的知识都是些碎片,没有体系;不能融会贯通之余更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和观念。这些问题都在后来的正规学习和学术性指引下被纠正。
文博系里的学科包括考古学、文物学研究、博物馆学和文化遗产管理与研究。我的博士论文方向是文物研究,对于传统考古学的田野发掘并不擅长。但是各位导师鼓励我结合自身跨学科的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开拓考古学研究与应用的新方向。这一点我铭记于心并在未来的十年里不断的予以思考和探索,终于在香港的公众考古和文化遗产教育方面开拓出一片新天地,这是后话了。
七年博士生涯
国内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修读学分,这是比较轻松的,一般一年到一年半就完成,可以拿到博士学历证书。不过关键部分是博士论文,要通过了才会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在国内有学位证书才是学术界真正承认的博士资格。
博士论文从开题到搜集资料到完成初稿,从预答辩到论文完成到明审到盲审,花上三四年时间是常态。中间还需要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一到两篇论文,论文要发表了学位证书才能到手。要寻找愿意发表博士生论文的期刊并不容易,毕竟僧多粥少,很多时确认刊登了还要排队一两年,以致很多博士都毕业几年了才能拿到学位证。
以我自己为例,2010年入学,2016年毕业,加上预备学习的一年半时间,总共用了7年取得博士学位。个人认为,花了这么长时间来读博士是值得的,除了获得专业知识和开拓了眼界,更重要的是懂得以学术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处理吸收的知识,怎么系统地严谨地去研究和分析知识和问题;如何把碎片化的信息有机组合进个人知识系统中,成为活的有用的知识。就像本来是零散的一片砖一片瓦,被有序地按设计图则砌成摩天大楼,每一片砖瓦都有其独特位置和功能。
少年时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但是当年心中的终极问题解决了吗?对于人类文明起源、远古文明面貌的探索,是个永无止境的追寻。不过人类文明是否来源于外星人,从目前看见的考古证据来看,应该不太可能。我们人类还是这个地球上文明的缔造者,我们要珍惜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要尊重从远古人类流传至今的智慧和思想,让我们的文明能得以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