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丝绸之路”由外国学者命名一样,“海上丝绸之路”是由法国汉学家沙畹最早提出,虽然这条海上航道先秦时期已经存在。
汉武帝平定南越交趾后,连通南海诸国的海上贸易路线已经形成。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当时商人带着丝绸陶瓷等货物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到达马来半岛,最远可至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
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从唐代开始,取代了北方因战乱闭塞的丝绸之路,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这条《新唐书·地理志》称为“广州通海夷道”的世界上最长远洋航线,从广州出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全长14000公里,途经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这条通道输出的商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进口的是香料、花草等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
当时的中外海舶从广州出发,系泊在前临珠江口、连通狮子洋直航南海的扶胥港。出远洋前大概都会在码头旁的南海神庙祈求平安、海不扬波、万里波澄。
南海神庙祭祀的主神是掌管南方南海南岳的水火大神祝融。南海神唐封“广利”,宋加“洪圣”“昭顺”“威显”等号,元封“灵孚”,明易为“南海之神”,清改“昭明龙王之神”。
香港的海神庙,祭祀的主要是天后,其次就是洪圣。据统计珠三角一带有200多座洪圣庙,可见南海洪圣大王崇拜极为普及。民间传说的洪圣原名洪熙,是唐代广州刺史。他为官清廉,致力推广学习天文地理以惠泽商旅及渔民。死后于宋代被封为“南海洪圣广利王”。
不管洪圣真实身份为何,祂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守护神是当无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