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对圆明园的印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抢掠并火烧圆明园,世界最大最华丽的万园之园成为废墟,仅存颓垣败瓦。第二个印象是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十二生肖兽首铜像,被当时侵略的英法官兵盗走流失海外,并在现代引发一场流失文物回归的大戏。
不过这次在香港故宫举办的【圆明园——清代皇家园居文化】特展,回归到最纯粹的考古、文物和文化景观主题,以园内和紫禁城遗存于世的文物、史料和艺术品,展示中国园林艺术之博大精深和清朝皇家生活与人文故事。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海淀,与其两座附园——长春园、绮春园合称「圆明三园」,规模宏伟,占地 3.5平方公里。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年间,是清朝五代皇帝精心营造和扩建的大型皇家园林。集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及造园技艺之大成,吸收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巅峰之作。圆明园集起居、理政、典仪、休闲、祭祀等功能于一体。
毕竟遭受了严重破坏,圆明园内保留的文物不多并且残缺不全。但是展览的重点是通过文物、图画、纸本设色、平面图样和烫样(建筑模型)来重现圆明园最为精粹的园林艺术和设计布局:“九州清晏”、“长春园西洋楼”、“万方安和”和仿建的杭州西湖十景和无锡寄畅园等。
最为吸引的是三件「样式雷」烫样,那是由匠人根据建筑设计图样,按比例用纸张、木头、和水胶等材料做成。雷氏家族掌管皇家建筑如皇宫、园林、坛庙和陵寝等设计建造和重建修缮长达八代人之久。虽然「样式雷」传世的图档包括建筑图样、烫样和相关文献近两万件,却是很少在文物展览览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