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 | 银行余金鑫团队
核心观点
坐落经济大省,资产规模有望延续高扩张。从外部环境来看,1)信贷空间广阔:山东省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前列,为银行规模扩张带来较好经济环境;同时在新旧动能转换等政策支撑下,优质信贷需求或更为旺盛。2)山东城商行扩张空间相对广阔:一是与浙江对比来看,山东省内城商行整体资产规模与全省经济体量匹配度相对较低;二是对标浙江两家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的上市城商行,齐鲁银行规模也有一定向上空间。
从内部发展来看,齐鲁银行近年来规模扩张保持较高速度,且有望延续,1)规模扩张有驱动:2023年末齐鲁银行基建相关类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31.3%,位于上市城商行前列,同时区域内都市圈、世界级港口建设等政策有望持续带来基建类融资需求。2)资本相对充裕,规模扩张有基础:24Q1末齐鲁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3%,且公司尚有66亿元可转债未转股,若顺利转股也可有效补充资本。
净息差有望充分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资产端,贷款定价整体仍面临行业性的下行压力。而负债端成本优势显著,且有望延续:1)负债结构、定价均较好,齐鲁银行2023年吸收存款平均余额在计息负债中占比达到77.7%,存款成本率2.11%,助推其2023年负债成本率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三低。2)定期存款占比高有望更受益于存款挂牌价调降,齐鲁银行2023年末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占比67.8%,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在总存款中占比达到40.4%,即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的范围相对较大。
历史不良包袱基本卸下,当前不良认定较为严格。目前,齐鲁银行资产质量历史压力逐步得到化解,虽然当前24Q1末不良率1.25%在可比同业中仍相对偏高,但是不良认定标准较为严格,2023年末逾期90+/不良为65%。静态测算,若齐鲁银行2023年末逾期90+/不良和另外16家上市城商行均值相等,则对应不良率为1.04%,即使保持304%的拨备覆盖率水平,对应也可少提贷款减值准备19.8亿元;若逾期90+/不良为100%,则不良率为0.83%(测算仅作为对比参考,不代表公司资产质量管理策略)。
投资建议:规模稳步扩张,资产质量改善
立足于经济大省,齐鲁银行区位优势突出,当前山东省内多重政策推动,优质信贷需求或更为旺盛,为公司的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张有望延续较高速度;且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高有望更充分受益于存款挂牌价调整,净息差表现或更稳定,量增价稳支撑营收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且不良认定较为严格,后续不良仍有下降潜力,从而为利润增长带来支撑。预计齐鲁银行2024-2026年EPS分别为1.00、1.13、1.28元,2024年6月28日收盘价对应0.6倍24年PB,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报告正文
1.
山东省会城商行,扩张潜力充足
1.1 国资持股比例较高,管理层深耕银行体系
发展历程:山东首家城商行,曾于新三板挂牌。1996年,济南市16家城信社合并组建成立了济南城市合作银行,济南城市合作银行是全国首批、山东省内首家设立的城商行,而后在1998年更名为济南商业银行,2009年再次更名为齐鲁银行。2015年,齐鲁银行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文简称“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2021年,齐鲁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股权结构:地方国资持股比例较高。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齐鲁银行前十大股东中,第一大股东为外资股东澳洲联邦银行,澳洲联邦银行自2004年起对齐鲁银行进行战略投资;另外还有八家山东省或济南市地方国资背景股东,国资持股比例较高,也为齐鲁银行对公业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管理层均多年深耕山东省内银行体系。董事长郑祖刚先生多年任职于农业银行,能为公司带来更多大行视角的管理经验,且董事长曾于山东、天津两地任职,和齐鲁银行的网点分布契合度也较高。行长和副行长均为内部晋升,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逻辑更为熟悉。
1.2 资产规模稳步扩张,异地扩张空间广阔
近年来公司资产规模进入稳步扩张阶段。2014-2016年齐鲁处于新三板挂牌的规划和初始时期,且资产规模基础较小,扩张速度较高;2017-2020年,资产扩张速度相比上一阶段的较高水平先有所放缓,再逐步恢复;2021年以来,资产质量包袱减轻,公司资产扩张速度相对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截至24Q1末,齐鲁银行总资产规模为6248亿元。
机构布局:立足山东,辐射天津、河南、河北。机构的区域分布上来看,齐鲁银行总部位于济南市,并在山东省内设有多家分行,同时省外在天津设有分行。另外,齐鲁银行还拥有16家村镇银行,通过村镇银行将经营范围延伸至河南、河北。
省内:济南地区资产规模领先,部分济南外分行资产增速相对较高。1)网点区域覆盖进度方面:2024年菏泽分行获批开业后,对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齐鲁银行分行已覆盖13个。另外,2024年淄博分行也获批筹建,目前剩余济宁市和枣庄市尚未有分行覆盖。2)各地资产规模方面:齐鲁银行“大本营”所在的济南地区资产规模远高于其他地区,但2022年、2023年日照、德州、青岛等分行资产的增速相对较高。
省外:天津设分行、河南河北设村镇银行。
天津分行不良率曾较高。2019-2020年天津分行不良率快速提升,或出于控风险考量贷款投放随之放缓,根据公司披露的最新数据,22H1末天津分行不良贷款率下降至6.75%。
村镇银行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23年末,齐鲁银行共投资16家村镇银行。1)区域分布上,山东1家、河南7家、河北8家。2)经营表现层面,2023年末16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158.2亿元,同比增长14.2%;2023年内16家村镇银行合计ROA1.38%、ROE13.48%。
1.3 核心逻辑:资产质量向好,规模稳步扩张
首先,公司总资产规模扩张速度有望保持较高水平。一是区域经济总量较大,为银行规模扩张提供较好的基础背景,且山东省内城商行整体资产规模与浙江相比较小,对比来看山东城商行资产规模仍有向上空间。二是齐鲁银行基建相关类贷款占比较高,而省内新旧动能转换、都市圈建设、世界级港口建设等政策有望带来较多优质基建类信贷项目,对公司的信贷投放起到支撑作用。三是对标上市城商行,齐鲁银行资产规模仍有提升空间,截至24Q1末,齐鲁银行总资产规模在17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13。
其次,净息差存在收窄压力,但负债成本率有望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调降。资产端面临一定行业性定价下行压力,但负债成本率和城商行同业相比具备相对优势,而且齐鲁银行定期存款占比较高,也有望更加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调整。
另外,齐鲁银行资产质量进入平稳向好阶段,当前齐鲁银行不良率稳步向下,而且是在认定标准较严的背景下实现的“含金量”较高的下降。资产质量稳步向好,从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压力有望减轻。
综上,齐鲁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在可比同业中领先,且有望延续优势。齐鲁银行业绩表现相对亮眼,24Q1归母净利润同比+16.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三,而在规模持续稳步扩张、资产质量向好的背景下,业绩有望延续优异表现。
2.
区域经济体量大,银行扩张空间广
山东省经济体量大、城商行规模较低,齐鲁银行规模扩张空间较为充足。总体来说,区域经济环境方面,一是山东省经济体量大,二是山东省杠杆率相对不高,三是新旧动能转换、世界级港口群建设规划、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建设规划等多项政策支持,银行信贷投放扩张空间较为广阔。同时,山东省内城商行中,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两家银行体量相近,24Q1末总资产规模均略超过6200亿元,其他12家城商行规模则相对较小,因而齐鲁银行扩张面临的城商行同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
2.1 山东省经济体量大,但杠杆率不高
山东省经济体量较大,结构上第三产业占比不断提升。1)总量上来看,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大省,山东省GDP总量较大,2023年山东省GDP总量9.2万亿元,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三。2)结构上来看,山东省产业结构以农、工业为基础,但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2023年末山东省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3.8%,而且在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推动之下,省内产业结构有望持续优化。
省内工业体系完善、单项冠军多,信贷市场空间广阔。山东省是全国工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省内工业体系完善。同时,山东省也涌现了全国最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在工信部发布的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山东省以累计237家上榜企业,成为单项冠军第一大省。省内经济主体的活跃,是银行信贷需求旺盛的主要动力。
而且山东省杠杆率和其他省份相比不高。截至2023年末,山东省杠杆率为150.6%,在全国GDP前十大省份中排名第七。而且山东省居民部门杠杆率,也处于全国各省相对低水平。
2.2 多重政策促经济,银行发展环境优
第一,新旧动能转换为山东经济增长持续提供内生动力。从2018年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到2022年的《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及2022年以来山东省多项与先进制造业、新能源发展相关的政策接连推出,山东省产业转型步伐也有望在政策推动下加快,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第二,山东省规划建设世界级港口群。202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短期来看,港口建设的项目投资中,银行或将参与配套的信贷投放。2023年8月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对《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行了解读,其中表明在强化项目支撑方面,“未来三年,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涉及的续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将超过100个,总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三年内预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
中长期来看,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是推进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的带动之下,三市经济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建设济南青岛两大都市圈,并辐射多个经济圈共同发展。2023年末,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文内提出要培育发展济南、青岛现代化都市圈;并以都市圈引领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一体发展,大力推动鲁南经济圈转型跨越。以经济圈形式开展一体化发展,更利于省内各个城市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促进省内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2.3 山东省内城商行扩张空间相对广阔
省内城商行对比,仅青岛银行与齐鲁银行资产规模相近,其他城商行规模均与齐鲁银行有一定差距。山东省内共有14家地方法人城商行,对比来看:1)是否上市方面,目前省内有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威海银行3家城商行在A股或H股上市;2)体量方面,目前齐鲁银行和青岛银行总资产规模相近,但其他城商行规模和齐鲁、青岛银行均存在一定差距。
对比浙江,山东省内城商行总体资产规模相对较小。2023年山东省GDP规模略高于浙江省,同时两省地方法人城商行数量相近,山东省14家、浙江省13家。但浙江省内13家城商行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为7.3万亿元,而山东省14家城商行2023年末总资产规模为3.6万亿元。
山东省内城商行扩张空间相对广阔。综上对比来看,山东省内城商行的整体资产规模与全省的经济体量匹配度相对较低,省内城商行规模扩张空间或较为广阔。
齐鲁银行资产规模有一定向上空间。一是山东省内,齐鲁、青岛银行外的城商行资产规模与二者有一定差距,因而齐鲁银行扩张面临的城商行同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二是对标浙江省两家资产规模达到万亿元级别的上市城商行,齐鲁银行资产规模有一定向上空间。齐鲁、青岛银行24Q1末总资产均在6200亿元左右,但浙江两家上市银行规模均在1万亿元以上。
自身表现:规模扩张能动性较强,资本相对充裕。一方面,齐鲁银行近年来规模扩张速度较快,2021-2023年总资产规模增速均在15%以上。另一方面,公司资本相对充裕,具备资产扩张基础,24Q1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3%。而且公司利润增速较好,内生资本补充能力也较为优异;另外截至2024年6月13日,公司有66亿元可转债尚未转股,若能够实现转股,也可实现对资本的有效补充。
3.
盈利分析:负债端成本有望维持优势
3.1 业绩:2021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提升
得益于资产质量的改善,2021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提升。2018-2020年阶段,齐鲁银行营收增速表现较好,但是受资产质量拖累,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并不如营收增速亮眼。而2021年以来,随着资产质量压力逐渐减轻,以及营收增速保持一定韧性,归母净利润增速整体较2018-2020年提升。
2022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处于同业前列。齐鲁银行2022年、2023年、24Q1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18.2%、+18.0%、+16.0%,在17家上市城商行同业中分别排名第5、第2、第3。
结构上,非息收入对营收贡献度逐步提升。齐鲁银行营收结构中,静态上,主要为净利息收入,24Q1净利息收入占营收比重为73.3%;而动态上来看,2019年以来,非利息收入对营收的贡献度波动提升,尤其是中收对营收贡献度从2019年的6%提升到24Q1的11.8%。
3.2 规模:基建类贷款为有力支撑
规模扩张较快,是齐鲁银行营收的重要驱动因素。齐鲁银行2013年以来的总资产规模,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同比增速。从资产结构上来看,齐鲁银行也曾依靠金融投资来支撑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如2014-2016年齐鲁银行金融投资同比增速均在60%以上。但2017年以来,在监管引导下,逐步回归信贷本源,贷款在总资产中占比从2016年末的40.3%提升至24Q1末的49.1%。
当前信贷结构以对公为主。拆解信贷结构来看,对公贷款一直是齐鲁银行信贷投放的重要领域;同时齐鲁银行自2013年确定大零售业务战略目标,从披露数据来看,2015-2019年零售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整体处于上升通道,2021年以来零售贷款占比小幅向下,但基本维持在25%以上水平。
对公贷款中基建相关类贷款占比较高,且在地方政策支撑下投放空间预计仍较充足。存量上来看,齐鲁银行2023年末对公贷款前五大投向依次为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业和建筑业。
动态上来看,2013年以来基建相关类贷款占比波动向上,2023年末齐鲁银行对公基建相关类贷款(基建相关类贷款=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交运仓储邮政+电热燃气+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后同)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31.3%,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六。后续来看,在当地新旧动能转换、港口建设等政策推动下,基建相关类贷款投放的空间预计较为充足,有望支撑齐鲁银行总资产延续较高增速。
3.3 息差:负债端成本优势显著
负债端成本优势明显,净息差下行压力主要来自资产端。2023年,齐鲁银行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下降22BP。资负两端拆解来看,净息差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资产端,而计息负债成本率则稳中有降,且在上市城商行同业中处于较优水平。
资产端,收益率承压,但资产结构逐步改善。LPR下调、新发贷款定价下行、以及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都给贷款收益率带来一定压力,不过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逐步提升,结构的优化一定程度上对冲定价下行的影响。
受益于良好的负债结构,负债端成本优势显著。齐鲁银行2023年负债成本率2.18%,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第三低。负债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其存款的量价双优:1)存款付息率在同业中表现相对较好,齐鲁银行存款付息率为2.11%,2023年在城商行同业中排名第五低。2)负债端中存款占比较高,2023年末齐鲁银行计息负债平均余额中,存款占比达到77.7%,在上市城商行中占比排名第二高,而且动态来看,这一占比在2021年以来持续提升。
定期化趋势延续,但存款成本有望充分受益于挂牌利率调降。从存款内部结构来看,虽然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给齐鲁银行存款成本率的下行带来一定阻力。但同时,定期存款占比较高也有望更加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的调降,2023年末齐鲁银行定期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占比达到67.8%,而其中个人定期存款在存款总额中占比为40.2%,均在上市城商行同业中排名第六高。
4.
历史不良包袱基本卸下,质量有望持续改善
4.1 不良认定严格,拨备覆盖率提升
从自身资产质量变化来看,齐鲁银行不良-拨备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2012-2013年低不良率、高拨备覆盖率;2014-2015年不良率陡升、拨备覆盖率下降;2016年高不良率、拨备覆盖率回升,公司开展“资产质量管理年”成效突出,虽然不良率仍较高,但已经较高点明显下降;2017-2020年不良率波动下降、拨备覆盖率波动上升;2021年至今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较快上升后稳定在300%附近。
和同业相比,齐鲁银行不良率偏高,但不良认定较为严格。从2023年末数据来看,齐鲁银行不良率水平和上市城商行同业相比偏高。不过不良贷款认定标准较为严格,2023年末齐鲁银行逾期90+/不良贷款比值为65%,在上市城商行同业中处于较低水平,因而即使当前其不良率水平下降较为缓慢,但却是“含金量”较高的改善。
若与上市城商行拉齐认定标准,静态测算齐鲁银行2023年末不良率可降至1.04%。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或仍有一定下降空间,一是可以看到2018年以来齐鲁银行不良生成率水平波动向下,不良率具备向下的基础;二是目前齐鲁银行不良贷款认定相对严格,若其认定标准向另外16家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靠拢,则不良率也有一定下降空间。
以2023年末数据进行静态测算:
1)若齐鲁银行逾期90+/不良贷款等于另外16家上市城商行均值79%,则对应不良率为1.04%;拨备覆盖率保持在304%水平,对应可少提贷款减值准备19.8亿元。
2)若齐鲁银行逾期90+/不良贷款为100%,则对应不良率为0.83%;拨备覆盖率保持在304%水平,对应可少提贷款减值准备39.7亿元。
(注:考虑到各家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而逾期天数为相对客观的标准,此处测算仅作为进行同业对比的参考,不代表银行自身的资产质量管理策略。)
随着不良率逐步下行,信用成本也有望进一步向下。测算齐鲁银行2023年不良生成率为0.81%、信用成本率为1.32%。存量不良处置有效,且当前不良生成率已经降至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后续随着不良率逐步再向下,信用成本率也有望接续再向下。
4.2 资产质量有望持续改善
业务条线角度来看,历史不良压力主要来自对公贷款,目前零售贷款不良率有所提升。从披露数据来看,齐鲁银行2016-2019年对公贷款不良率水平较高,其中2018年末对公贷款不良率达到2.27%,而同阶段零售贷款不良率则处于较低水平。2020年以来,对公贷款不良率持续向下,但零售贷款不良率逐步提升。
对公端:当前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已从高点明显回落,而制造业不良率仍在波动过程中。齐鲁银行不良贷款率和山东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在2012-2015年区间内波动趋势较为一致,或均部分源于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落后产能退出过程中释放了一定不良资产。2016-2018年山东省银行业不良率仍在明显提升阶段,而齐鲁银行不良化解效果则相对显著。2020年以来山东省银行业不良率逐步向下,在省内信用环境改善的大背景之下,齐鲁银行的资产质量压力也有望减轻。
同时信贷结构上压降高不良率行业贷款占比,且房地产敞口较小。从贷款结构动态变化上来看(见图24),2014-2020年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不良率较高,同时间段该行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逐步下降;2015年以来制造业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该行业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也随之呈现波动向下趋势。另外,齐鲁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敞口较小,风险也相对可控,2023年末,对公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1.5%,为上市城商行中最低水平。
区域角度来看,天津、聊城、青岛区域不良率曾较高。从区域层面来观察齐鲁银行的资产质量,济南地区不良率相对较低,而天津、聊城、青岛地区不良率曾达到较高水平。从各区域不良率变化情况来看,青岛地区不良处置较快,2020年不良率已经下降至0.23%。相比之下,聊城、天津地区的不良处置稍有滞后,不过两地区不良率都已呈现出从高点回落趋势。
目前零售贷款不良率略有波动。齐鲁银行2023年末零售贷款不良率为1.18%,历史维度来看,2020年以来零售贷款不良率呈现逐步提升趋势。一方面,当前零售贷款需求尚未显著恢复,零售贷款规模即不良率的分母增长较为缓慢;另一方面,居民还款能力偏弱使得零售信贷风险有所暴露。不过整体来看,2023年末齐鲁银行零售贷款在总贷款中占比27.9%,比例相对较低;且齐鲁银行零售贷款以住房按揭为主,也为零售资产质量奠定了较好基本盘。
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立足于经济大省,齐鲁银行区位优势突出,当前山东省内多重政策推动,优质信贷需求或更为旺盛,为公司的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公司的资产规模扩张有望延续较高速度;且负债端定期存款占比高有望更充分受益于存款挂牌价调整,净息差表现或更稳定,量增价稳支撑营收持续增长。同时,公司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且不良认定较为严格,后续不良仍有下降潜力,从而为利润增长带来支撑。预计齐鲁银行2024-2026年EPS分别为1.00、1.13、1.28元,2024年6月28日收盘价对应0.6倍24年PB,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6.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
2)区域信用风险加速暴露。
3)地方金融竞争格局变化超预期。
民生·银行 专注深度 时常相伴
本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于2024年6月30日发布的报告《齐鲁银行(601665.SH)深度报告:扩张稳健质量改善,利润释放空间可观》。余金鑫 S1220520100003;联系人:马月
听说每点一次'在看',就会有一个奇迹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