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长银行盘点,聚焦“双高”银行 | 民生·银行余金鑫

文摘   财经   2025-01-12 23:09   北京  

民生证券 | 银行余金鑫团队


核心观点


高成长银行有哪些?ROE13%的有7家。从近三年42家上市银行ROE水平来看,上市银行近三年ROE2024年使用24Q1-3数据代替)平均在11%水平,部分银行表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成长性较优,近三年ROE均值超过13%的银行有7家:城商行里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农商行里常熟银行,股份行里招商银行。



这些银行高成长的原因一般源自于:1)区域信贷增速较好:比如过去几年浙江、江苏、四川省信贷增速领先全国整体水平,这些区域的头部城商行从中受益,信贷扩张速度较快,例如成都银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等;


2)较高的净息差:比如招行活期存款占比高,负债成本较低,常熟银行微贷业务成熟,信贷产品收益率更高;


3)中间业务较强:财富管理业务产生的中间业务收入,可不依赖规模扩张增厚收益,零售客群基础较为扎实的,比如招行。



高成长+高股息的“双高”银行受资金青睐,股息价值不明显的高成长标的估值修复较慢。复盘2024年板块行情走势,高成长且叠加股息价值的银行,整体录得较好表现。这类银行因其高成长性,吸引了追求超额收益的主动公募基金,同时凭借稳定的股息回报,受到险资、被动基金和固收+资金的青睐,资金受众广泛。具体标的包括成都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南京银行等。而分红比例相对不高,股息价值不明显的高成长银行,涨幅相对靠后,例如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等



1月金股:宁波银行。1)截至2025110日的PB估值为0.84x,是银行板块估值的1.3倍,而2020-2022年间基本是板块估值的2倍以上,估值修复进度偏慢,后续有望补涨;



2)过去减值计提较实,利润表现较为保守,宁波银行24Q1-3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7.4%+7.0%,利润增速与营收增速较为接近,拨备充裕,未来潜在减值压力较轻;



32024年个人房贷按揭利率两度下调,居民端信用修复,银行个贷投放意愿有望边际回暖,个贷风险或阶段性触顶回落,宁波银行不良生成率有望下行。



投资建议:紧握高成长属性,红利景气两不误

2025年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或仍将继续,伴随着财政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建议,高成长和高股息所代表的“双高”标的作为银行板块优选,建议关注招商银行、江苏银行、成都银行;高成长属性较强“单高”标的,有望补涨,建议关注宁波银行、常熟银行;高股息属性较强的“单高”标的,建议关注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


风险提示:经济波动超预期;净息差下行超预期



本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于2025年1月12日发布的报告《银行业定期报告:高成长银行盘点,聚焦“双高”银行》。余金鑫 S1220520100003;联系人:王琮雯


重要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民生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民生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民生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免责声明


本报告仅供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

本报告是基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预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且预测方法及结果存在一定程度局限性。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刊载的意见、预测不一致的报告,但本公司没有义务和责任及时更新本报告所涉及的内容并通知客户。

本报告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客户做参考之用,并不构成对客户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客户不应单纯依靠本报告所载的内容而取代个人的独立判断。本公司也不对因客户使用本报告而导致的任何可能的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公司未确保本报告充分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本公司建议客户应考虑本报告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以及(若有必要)咨询独立投资顾问。

本公司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参与、投资或持有本报告涉及的证券或参与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金融交易,亦可向有关公司提供或获取服务。本公司的一位或多位董事、高级职员或/和员工可能担任本报告所提及的公司的董事。

本公司及公司员工在当地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向本报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以及顾问、咨询业务在内的服务或业务支持。本公司可能与本报告涉及的公司之间存在业务关系,并无需事先或在获得业务关系后通知客户。

若本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发送本报告,则由该金融机构独自为此发送行为负责。该机构的客户应联系该机构以交易本报告提及的证券或要求获悉更详细的信息。


Banking深度
银行业深度研究干货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