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 | 银行余金鑫团队
核心观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板块股息率(市值加权)为4.7%,PB估值为0.67x,如何展望板块未来估值修复情况?
利润稳定性强,分红比例确定性高,股息的可持续性有保障。24Q1-3上市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1.4%,25年受息差收窄、扩张放缓影响,营收或具不确定性,但政策有力助推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能够缓解减值计提压力,支撑利润表现。银行股东背景以国资为主,银行分红作为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意义重大,历史来看上市银行分红比例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悲观预期改善、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估值上限或进一步打开。板块估值曾在悲观情绪下探底至0.5x PB,尽管目前修复至0.65x左右,但相较于2018-2021年间曾处于的0.8-0.9x PB区间,仍有一定差距。对地产和平台债务的悲观预期,有望伴随着稳楼市及化债的系列政策而逐步好转。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权益期望收益率或随之下降,在股息折现模型(DDM)框架下,银行股的估值上限可能进一步提升。
保险、被动基金、固收+资金或进一步增配。1)险资对银行股红利属性较为认可,24Q3末险资重仓前20只个股中有11家为银行股,其中绝大多数银行的股息率超过5%;2)被动基金持续扩容,银行作为主要指数的市值高权重板块,将显著受益于资金流入,推动银行股实现价值重估;3)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探,相比之下,银行股多数拥有4%以上的股息率,投资吸引力显著提升,有望吸引固收+类资金的青睐。
对标海外银行,扩表降速时期,中长期或有分红比例提升预期。24年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银行淡化“规模情结”,24年1-11月人民币信贷增速7.4%,相比23年全年的10.4%有所下降,中长期这一趋势或仍将延续,资本消耗减慢,内生资本补充的力度下降,带来分红比例提升的动力。
投资建议:在“高股息+”中寻找性价比:预计2025年银行业继续保持稳健经营,为分红可持续性提供坚实支撑,在行业高股息属性的基础上,叠加细分逻辑,优选性价比较高的股息标的。1)H股银行股息率绝对水平更高,建议关注国有行(H股)、中信银行(H股)等;2)高股息+风险缓释/公募基金仓位低/估值低的股份行,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3)高股息+优质区域银行,经济景气区域,建议关注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化债受益区域,建议关注渝农商行、重庆银行等。
报告正文
1.
重视银行板块高股息属性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板块股息率(市值加权)为4.7%,PB估值为0.67x,红利投资角度下,如何展望板块未来估值修复情况?
1.1 利润稳定性强,保障股息的可持续性
高频、高比例分红依赖于更强的盈利稳定性。24Q1-3上市银行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0%、1.4%,25年受息差收窄、扩张放缓影响,营收或具不确定性,但政策有力助推地产和平台等领域风险化解,能够缓解减值计提压力,支撑利润表现,提高银行分红确定性。
当前估值仍处于历史较低区间。银行板块PB估值曾在悲观情绪下探底至0.5x,尽管目前较历史最低水平有所修复,到达0.65x左右水平,但相较于2018-2021年间曾处于的0.8-0.9x PB区间,仍有较大差距。对地产和平台债务的悲观预期,有望伴随着化债及稳楼市的系列政策而逐步好转。
与此同时,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投资的期望收益率容忍度提高,权益期望收益率或随之下降,在股息折现模型(DDM)框架下,银行股的估值上限或有可能提升。
险资:高股息银行较受险资青睐,24Q3末险资重仓持仓市值前20的个股中有11家为银行股,其中绝大多数银行的股息率超过5%。同时监管积极推进险资长期入市,预计25年增量资金持续进入。从险资角度来看,目前普通人身险、分红险和万能险的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5%、2.0%和1.5%,而长债收益率难以覆盖资金成本。在这一背景下,高股息银行资产凭借稳定的分红回报,或将继续成为险资配置的重点方向。
被动基金:2024年以来,被动基金的规模扩容主要受宽基ETF的快速发展驱动,其中中央汇金、险资和固收+产品成为ETF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而银行板块因其在主要宽基指数中的高权重地位,将显著受益于资金的持续流入。截至2024年12月31日,银行板块在沪深300、中证A500、上证50市值占比分别为12%、8%、19%。
固收+资金: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均明确提出,2025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市场流动性预期宽松,资金成本持续下行,推动国债收益率持续下探,相比之下,银行股多数拥有超4%的股息率,对固收+类产品的吸引力显著提升。
银行具备持续分红的资本实力。24年以来央行多次提示银行淡化“规模情结”,且实体融资需求仍处恢复进程中,24年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7.4%,相比23年全年的10.4%有所下降,中长期这一趋势或仍将延续,节约资本耗用。截至24Q3末,上市银行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5%,各家资本实力均高于监管要求水平。
港股外资银行扩张速度较慢,分红比例、频率较高。外资银行近年信贷增长明显放缓,依赖非信贷业务盈利的程度更高,有更多资本余力用于分红。高质量发展思路下,国内银行信贷或在中长期保持相对平稳增长,相比之前高速扩表时期,资本消耗压力减轻,或为分红比例提升提供支撑。
2.
在“高股息+”中寻找性价比
2.1 高股息+低估值港股
考虑通过港股通投资按20%税率扣税情形下,部分港股银行的股息率仍相对较高,且分红稳定性较强。
2.2 高股息+风险缓释/公募基金仓位低/估值低的股份行
股份行估值低、资产质量逐步改善、增持有空间。受资产质量担忧影响,股份行估值修复速度在上市银行中偏慢,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份行PB为0.59x,低于国有行(0.69x)、城商行(0.67x)、农商行(0.62x)。而从主要经营指标来看,营收增速逐步收敛,利润增速平稳正增长,资产质量前瞻指标逐步向好,均反映出股份行经营质效的逐步改善,为稳定分红提供支撑。
部分股份行股息率较为可观。受客观环境影响,股份行贷款增速、资产增速可能继续保持低水平增长,但也使得其更有能力分红,增强股份行的高股息属性,已有部分股份行显著提升其2023年分红比例,动态股息率相比大行并不逊色。
2.3 高股息+区域景气/化债受益的城农商行
部分城农商行分红比例稳定,资本充裕,同样具备高股息特征。在这些银行中,部分银行展业区域经济景气度高,兼具成长性特征;部分银行受益于化债政策推进,资产质量改善潜力大,兼具信用提优特征。
3.
投资建议
在“高股息+”中寻找性价比。预计2025年银行业继续保持稳健经营,为分红可持续性提供坚实支撑,在行业高股息属性的基础上,叠加细分逻辑,优选性价比较高的股息标的。1)H股银行股息率绝对水平更高,建议关注国有行(H股)、中信银行(H股)等;2)高股息+风险缓释/公募基金仓位低/估值低的股份行,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等;3)高股息+优质区域银行,经济景气区域,建议关注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化债受益区域,建议关注渝农商行、重庆银行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超预期;资产质量恶化;行业净息差下行超预期。
本文来自民生证券研究院于2024年12月31日发布的报告《银行业专题报告:红利驱动银行估值修复有望持续》。余金鑫 S1220520100003;联系人:王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