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作者——任彧——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欢迎大家点击上方蓝字“作家任彧”,关注本公众号。也欢迎大家购买我的科幻小说作品《超凡觉醒》,第二部《超凡觉醒:AI创世》已经在各大平台开始售卖了。
这应该算是一部带点魔幻现实主义的电影,无论是最开始的三条新闻,角色们的突然歌唱,还是最后的青蛙雨,导演的手法都堪称特立独行,给电影添加了许多荒诞元素。木兰花的花语是高尚的灵魂,但很明显,故事中的角色们,都拖着一副破碎且疲惫的灵魂在焦虑地活着,说实话,我不推荐心情焦虑的人来看这部电影,它很有可能会加重你的负面情绪。电影里主要角色很多,并且戏份均摊,你很难说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又或者说大家都是主角,电影整整三个小时,所以每一个人的戏份都挺足的,我只能一个个人物来讲他们的故事。首先讲克劳迪娅,一个沉迷于吸毒的女孩,和父母的关系冰冷到极限,天天都处于狂躁、浪荡的状态,父亲来见她,她也是歇斯底里地狂吼。我们可以看到克劳迪娅一直处于一种极度焦虑、暴躁的状态,不是在喝酒、吸毒就是在“运动”,她在干什么?她的每一个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降低自己内心的焦虑,用麻醉和欲望来冲洗自己内心的恐惧。这种状态不稀奇,很多人都有,所谓的放纵自己,极限也不过如此了,只不过克劳迪娅的精神状态在这种放纵之下,只会越来越紧绷。因为放纵和人理性上判断的“好生活”,相距甚远,人在焦虑的当下,会做出感性的判断,比如会去想,我的人生都这个德行了,我为什么要活得如此之痛苦,我为什么不能让自己放纵一下?这些想法都是内心的痛苦引发的,人类的思维会让人尽量不要去伤害自己,尤其在压力值极高的状态下,人类更倾向于安慰自己去选择那些能让自己暂时放松的“事物”,但当人类“放纵”过后,暂时性的焦虑感下降,理性占据高地时,又会陷入自我攻击的状态,这时候焦虑值再次升高,精神状态就会再次陷入同一种循环,并且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当然这也跟生理有关,也就是多巴胺的分泌机制有一定关系,精神能战胜一切,意志论,这些都是自称唯物主义者的伪科学论调,实际上,多巴胺等物质才是决定一个人情绪的关键,但是多巴胺的分泌,是需要同一种刺激来的更强,才会持续分泌的,这也是各类毒品让人上瘾的关键,并且需求剂量会逐步升高。克劳迪娅在电影中的轨迹,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酒精到性爱再到毒品,她分泌多巴胺来缓解焦虑的“物品等级”在明显升级。人,就是被这么个简单的化学公式控制的,少一点自以为是的伪科学吧
后期在和警察科林相遇之后,克劳迪娅想放弃吸毒(极短暂),但马上又陷入了“Why not”的迷思中,为什么自己要活得这么痛苦和纠结这类想法再次占领高地,马上就让她再次放纵,并且想主动放弃和科林的接触。她行为和焦虑的源头,实际上来自于亲人,来自于父亲的猥亵和蔑视。亲子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毕竟谁都是在没有经验、等级1的情况下,直接转职成了父母这个职业,谁也都是在没有经验,等级1的情况下,投胎成了孩子这个职业。克劳迪娅的父亲是一位知名主持人,住着大房子,人们对他相当敬重,妻子也很崇拜他,也就是克劳迪娅的妈妈,从俩人的对话可以看出来,这位妈妈也相当宠这位主持人丈夫,说话间都是温柔和顺从。讽刺的是,这位主持人父亲还是一个儿童节目的主持人,和各种智力超常的儿童打交道,但和自己女儿的关系却一潭死水。当我们最开始,看到克劳迪娅在这位父亲到来时表现出的那种歇斯底里,一般人都应该是不解,这位爸爸如今还得了癌症,加上看起来彬彬有礼的说话风格,让人们主观上就对克劳迪娅难以产出一种同情,但随着电影故事深入,这位父亲的发言加上真相的揭露,就会发现克劳迪娅才是那个可怜人,她的焦虑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歇斯底里而已。她的行为,其实都是在对抗父母,如果你恨一个人,这个人又期待你能更好,你怎么报复TA,那无疑就是自我摧残了,相信克劳迪娅的行为中,也有着自残和自我堕落的倾向性,以此反击父母的期望。她的父亲无疑是虚伪的,在猥亵过自己的女儿后,依旧装作无事发生一样,导致身边人都不解克劳迪娅的行为(尤其她的母亲),而隐藏了真相的父亲也几乎要自我欺骗到,真的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被这样虚伪、不能得到理解的环境包裹,克劳迪娅无从发泄,自我爆破也就成了她反抗的唯一手段。为什么爱别人之前,先要爱自己,那是因为爱别人是需要力量的,在你没有爱自己之前,你根本没有余力去爱别人,克劳迪娅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她根本没有力量去爱别人,所以她害怕,她躲,她怕自己付出,对方不能给予回应。她在一段关系中,只能做出一种行为,那就是尽量去拆掉这段关系,一是害怕,二是希望对方爆发更多的力量去爱她。当然她已经是自然而然地这么想,并不是心机重,认真思考过自己的行为,所以她才会在和警察科林的接触中,不自觉地想躲回毒品的怀抱,因为科林的出现,让她更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