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解的社会,那人人都是《怪物》

文摘   电影   2024-04-21 12:28   重庆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欢迎大家点击上方蓝字“作家任彧”,关注本公众号。也欢迎大家购买我的科幻小说作品《超凡觉醒》,下一部《超凡觉醒:AI创世》也马上要上市了,敬请期待

很多电影的结尾,都有着和煦的金色阳光,为的是在那一刻让观众们彻底放松,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场景,哪个电影里的阳光和绿色充沛,哪些电影就能在我心中留下很美好的印象。

这部电影,如果你完全不了解剧情,直接去看,相信你的心情一定是过山车,从愤怒到惊讶,再到温馨。
是枝裕和的电影,在我现在看来,似乎还没有翻车过,卖座不卖座另说,但其内涵,艺术价值普遍非常优秀。

电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最不了解真相的单亲母亲安藤樱,此时我们跟着她关注到她孩子麦野凑在学校受体罚,受欺凌的现象,观众也会感觉到非常愤怒,开始对学校的做派、权力体系,以及直接参与事件的老师产生极端负面的心理感官。

因为我们再次先入为主,觉得孩子,是不会瞎说的,并且很多伤啊,痕迹啊,似乎也都表明存在着霸凌。

第二个阶段,从被认为霸凌的男老师的视角切入,他本过着普通的生活,但因为卷入了麦野以及星川还有班级上其他同学之间的霸凌,而被误认为霸凌者,受到开除,但他也一步步调查真相,最终和安藤樱饰演的母亲相遇。

第三阶段,视角聚焦到了两个孩子的身上,麦野和星川,两个懵懂,但相互有好感的孩子(都男生),走得近了,被班里的同学霸凌,而星川更严重,他的家庭也有严重的问题,父亲认为他很有问题(性取向),而麦野实际上是因为单身母亲的教导,一直压抑和害怕超乎常理的行为和发展。

当然她母亲给他的教导自然是大直男了,连花的名字都不能记,异性间的教导自然是偏向异性类型的教导,并且这位母亲给孩子施加了一种,必须要像父亲一样的压力,嘴里总在念叨。

然后麦野和星川两人从萌芽,到接触,再到误会,然后到达结局的一起度过台风天(在俩人的秘密基地),迎来灿烂的阳光。

整个电影是一种以极端压抑,等到最后一起释放的方式来呈现,但中途又有无数的细节和伏笔在勾着你继续看下去,在我来看,比是枝裕和很多那种慢节奏的作品要精良不少。
并且电影中,还铺陈了大量细节来误导别人。

比如在前两个阶段,校长似乎成为了体制中,那个冷血的权威,对待安藤樱这位愤怒的母亲,她几乎全程没有任何表情,而我们观众,此时是对安藤樱处于一种共情阶段,我们自然会对她产生一种厌恶感。

包括第二阶段的男老师也一样,观众理所应当地认为他们的口头道歉相当虚伪,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孩子间的霸凌,作为校长,作为老师,没有在那么多发的情况下,去了解情况,并且制止事态的发展,我认为绝对有很大责任。

毕竟你不可能期待一个没有生活在事发地点的人,去当当事人,所以安藤樱饰演的母亲,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从孩子的只言片语和来到学校之后所亲眼看到的,作为她的事实基础来判断。

但校长和老师们的行为,其实已经在处处暗示,他们对于教育事业的麻木,养鳗鱼的老师说家长是怪物,也是点明了主题。

在这部电影里,大多数人,都相互觉得是怪物,共情几乎没有,电影中用视角的变化,将观众带入每一次共情戏中人的拍摄手法,真的是非常高明,让观众的上帝视角来慢慢参透整个事件和环境的真相。

家长与老师之间(这是双向的),孩子与老师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
当一个社会,相互之间完全无法共情的时候,这里的相互之间,非网络,而是现实,周围,那这个社会的事态发展,就会走向一个不可逆转的扭曲。

相信这也是,是枝裕和对于日本社会,那种相互之间的冷漠,歧视的一种反思。
为了防止很多人误会,我还是要解释一下共情能力到底是什么,共情能力,并不是我问你,你怎么了?

关心,并不是共情的全部,只是最基础的条件之一,之后更重要的是观察,然后理解,当然这两样,需要一些能力和用心,确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是枝裕和这种搞艺术的导演应该问题不大(他能力不强也就不用拍了),但很多普通人,有时候是有心无力。

所以,更重要的是交流,减少单方面灌输,因为单方面的灌输,本就是在阻止交流,希望对方听你的,这种暗示下,孩子也不傻,耳濡目染,自然就不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了。
这就是少说,多看的精髓,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他人。

两个孩子之间,为什么最后能破镜重圆,能消除误会,能最终一起奔向阳光,就是因为他们做到了,少说,少听,多去用行动去证实一些美好的事情,那这些美好自然能在台风中也保护他们,保护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才是两个孩子为什么可以,但这些大人最终都不行的原因。
这部电影,确实铺陈了巨量的细节,大家如果想切身体会,真的要仔细看每一句台词,今儿就说到这儿吧。


作家任彧
作家任彧,每一个作家都是观察者,从残忍而客观的角度解读电影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