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教育的本质,降低控制你的成本而已—《抓娃娃》

文摘   2024-10-27 14:29   重庆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欢迎大家点击上方蓝字“作家任彧”,关注本公众号。也欢迎大家购买我的科幻小说作品《超凡觉醒》,第二部《超凡觉醒:AI创世》已经在各大平台开始售卖了。

这并不是一个看着轻松的电影,我甚至无法将其称之为喜剧。
沈腾的电影和周星驰电影有一个质的差距,那就是一个看完想骂街,一个看完想哭,周星驰总能在表象之间,抓到那些打动人心的东西。

沈腾的电影更流于表面,确实是诉说了些许社会现实,但更深的东西基本不探讨,打动人心的能力就不在一个层级了。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一个富豪家庭,很有病地装穷,沈腾饰演的这位父亲期待在“贫穷”环境下的儿子就能一飞冲天,考上清华北大,简称清北大学(二极管思维也不知道怎么富起来的)。

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
穷人家里的孩子早当家。
别人家的谁谁谁怎么样。

这些都是我们8090后从小听到大的,我父亲在那个年代学历不低,是哈工大出身,其实跟大众说的台词并没有任何区别,并且还秉持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身上所有的优秀品质都继承于他,但所有糟糕的品质,都是我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跟他毛关系都没有。

如今有很多博主在强调,你的人生,不能都去埋怨父母,但问题在于,出了问题的人,一点都不这么觉得,他们活得相当理直气壮。
如果一个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说了声抱歉,你或许不会在意,但如果他还得意地笑笑,你是不是会火冒三丈呢?

我父亲至今认为,他是我爸,所以他写文章、写小说一定都比我好

当我们意识到问题,而他们无法意识到,这才是所有人心中最纠结的点。
儿子要穷养,女儿要富养,在很多现代人理解来看,其中的意义可以说是完全不懂,这里的穷和富,指的并不是金钱,指的让男孩充满渴望与追求,不能让他满足于现状,女孩则是懂得什么是真正珍贵的东西,无论从物质还是精神上,怎么才是富足。

你往该是土的地方放钱,这苗子能长好才有鬼了

我听过的真实案例,家里很富,但父母做生意陪伴很少,女儿最终被一个穷小子用花言巧语骗走了,这就是典型,因为缺爱,所以被伪装的“爱”所欺骗的典范。
电影中,这位大老板对穷的理解,只限于,让这个孩子真的穷,却完全不了解,这个年龄阶段,给孩子自信,带给孩子安全感,少一点自卑,有多么重要。

电影其实完全没有写事情的“果”,一直在写“因”,这就是我说的沈腾的电影容易流于表面,如果真的像电影里一样,精神被这样摧残出来的孩子,未来会形成不少糟糕的思维定式,我就帮大家补充一下。

电影中,引导的桥段其实很少,大多都是沈腾以愧疚感,在要挟孩子考上清北大学,电影中的主要行为,就是他加上孩子的母亲和老师,一起卖惨,什么鞋破了也舍不得换,一句只要能考上清北,砸锅卖铁我也要供你。

说实话,愧疚感教育,是一种典型的糟糠。
让孩子产生愧疚感,以此达到父母的目的,这种做法,你父母的目的可能是好的,但如果转换到社会上呢?
孩子是不是也会因为各种莫名奇妙的愧疚感,而被别人利用呢?

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孩子此时是不自信的,那他就算再聪明,也无法确定自己得出的答案是否正确,而更容易陷入愧疚,产生自责倾向,在社会里,这种性格的人,非常容易被拿捏,毕竟从小被父母拿捏到大,已经习惯了。

说个例子,真正的调查里,高个儿就是比矮个在高管职位上,更加得心应手,或者说自信,这就是因为个高儿在生理上,在人类这个动物的基础上,它体现了基因的优越,当周围的人对你都是羡慕,异性对你也是肯定的时候,你的其他表现就会更好。

人就是这么一种动物,千万不要因为历史上某“个别”名人是矮个,就觉得这是瞎掰,意志论你可以用在自己身上,但给别人说那就是蠢或者独裁了。
所以,从小塑造一个人的自信,才是真正的自立之道。像电影中,小男主表现的这么穷,同学们都欺负他,嘲笑他,这未来不产生个反社会人格就不错了,还望子成龙呢,简直异想天开啊。

愧疚式教育非常常见,就好比我那个时代小时候,应该不少人都听过,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突然听父母说,“这我们都不舍得吃,给你吃。”
本来可能很香的饭,瞬间就变得无味且沉重。

这就是愧疚式教育,那对于父母来说,为什么他们沉迷于此道,而无法自拔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成本低,这世上,什么工作是成本最低的,街边讨饭,你不需要住处,你不需要完整的衣服,你只需要卖惨。

愧疚式教育的表象就是在卖惨,而卖惨在关系中是降低控制成本的最有效手段,卖惨几乎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去理解孩子的想法,不需要付出,这个东西,只需建立在孩子对父母与生俱来的依附感(普通关系卖惨未必有效),就可以行之有效。

直播行业,卖惨的就不少,中国人喜欢把走捷径形容成智慧,但捷径塌陷的后果记得要承担
再者,“乖孩子”的乖谁定义的?
很显然是亲子关系中,掌握权力的那一方定义的,其目的依旧有一大部分,是为了降低控制成本,一小部分才是防止孩子走偏。

就好比父母总会吐槽孩子挑食,但长大之后,绝大多数人都会发现,原来父母从来不做自己不爱吃的菜。(补充个常识,孩子嘴里味道比较淡,所以亲嘴也没啥,等到大人嘴里味道浓烈之后,大家就厌恶亲吻了,所以也更不容易挑食了,只不过成年人不愿意面对自己口臭的现实而已,所以从来不提及这事)
而你让TA吃苦,你不心疼TA的时候,那TA未来不心疼你,也是对你的一种效仿。

妈妈本来也只烧自己爱吃的

电影里还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学校的老师带着体校老师来,想收小男主入体校,并且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个道理,也是一个现实里,众人非常非常喜欢用,但又非常不符合现实规律的经典古话,因为这句话要达成,很显然需要特定条件,就好比房地产大亨,王石说过,别让你孩子光顾着学习,也可以去全世界旅行,去山川大河看看等等等等。

我就知道,咱们这里的各种体校,不交钱,你就很难往上走,足球是典范

很显然这些话都带着某种“成功者”的傲慢,如果你已经为眼前的事情焦头烂额了,什么未来啊,能想得到才有鬼了。
如果你下个月房租交不出来,你是着急房租,赶紧打工挣钱,还是别人跟你说,我来教你编程,等学个两年,你就能挣大钱了。

人生就像打扑克牌,手里牌肯定分大小,拿到大的,你智商10就能赢,拿到小的你智商99也未必能赢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时间上错不开,你选哪个?
你是饿死,被赶到街上,还是能不被饿死,睡大街两年,然后学编程?
这种一眼就能看出答案的选择题,却成了很多人批评他人没有远见的基底,在远见之前,先得能活下去,先得有基本智商。

永远要记得,思维有带宽,不是无极限的,不要相信意志论

整个电影,对于沈腾与马丽这对父母的塑造相当扁平化,就是把市面上搜集的台词,统一扔进了剧本而已,沈腾最后一句,可能确实是很多很多父母的心声,“你以为我操控了你的人生?你也操控了我们的人生。”

不过话说,你生孩子之前,取得这孩子的同意了没有?
但取得你俩自己的同意肯定是真的,要不就是刑事犯罪了。
当然电影里还吐槽了一些其他的,比如公开课的意义是什么?用一种虚伪的作秀来让自己升级评职称。

但都是一笔带过,我也就不多解析了。

持续更新五年不易,希望喜欢的朋友多多点击下方的在看和赞。

作家任彧
作家任彧,每一个作家都是观察者,从残忍而客观的角度解读电影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