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从来不是一个让你轻松的东西—《布拉格之恋》

文摘   电影   2024-05-04 15:49   重庆  

本公众号作者——任彧——喜欢看电影聊人生。

作家,北京作协会员,影评家,欢迎大家点击上方蓝字“作家任彧”,关注本公众号。也欢迎大家购买我的科幻小说作品《超凡觉醒》,第二部《超凡觉醒:AI创世》在出版社官方小店也已经有货了。

这部电影的时长将近三个小时,讲述了蛮多的东西,改编自小说《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故事大致上就是,男主这个浪荡不羁的大帅哥和女主以及他情人,这三个人的经历,电影的时代背景在布拉格之春时期,用时代和个人思想以及爱情间的对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

男主的演员是丹尼尔戴刘易斯,演技老牛逼了,唯一一个三次奥斯卡最佳男主,我还解析过他主演的《魅影缝匠》,电影里的他属于女人看见就会馋他身子那种,所以有着无数情人,但情人中最让他痴迷的,肯定是画家萨宾娜,俩人那放荡不羁的个性,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都很类似,所以还能相互理解。

女主特蕾莎则是和男主有着完全相反的性格。

虽然性格相反,但实际上,两人的三观是比较合的,女主后来的职业是摄影,男主是医生,但发表过关于“布拉格之春”的文章到报刊上,最后也因此丢了工作。

出轨这个东西,怎么说呢,无论男和女,哪一方是弱势方,都容易原谅出轨那一方,女主对比男主最开始,肯定是非常弱势的一方,工作远远不如,又只身一人跑到布拉格来找男主,还是男主帮她找了自己的画家情人,才慢慢把女主领上了摄影之路。

可能很多人不服气我刚说的,但就在前些日子那个新闻,一个老婆给老公生了三个不是他的孩子,你觉得这个老公真的傻吗?肯定不是啊,那之前都没发现么,十六年,怎么可能呢?
还不是因为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弱势地位非常明显,如果开除了这个出轨的老婆,也找不到其他女人了。

在这样的关系里,弱势一方,没有退路的一方,妥协的几率实际上非常高。
男主之所以会和女主结婚,就在于性格上的反差,我之前解析过《东京爱情故事》,里面三上和小医生的爱情,其实也建立在这种反差之上,和自己相反的事物,对于人来说,有着强烈的吸引,也能勾起人强烈的好奇心。

女主(24岁的茱莉亚比诺什此时还具有着强烈的少女感),和男主以往接触的那些成熟性感浪荡的女人都太不一样了,男主涌起占有欲跟她结婚,也就不奇怪了。

不过男主毕竟是个交际花,浪荡的本性在那,就算和女主结了婚,婚后也经常瞎搞,搞得女主很痛苦,但女主又不想离开男主。

这里一是涉及真爱,二也是两个人的关系里,女主依旧属于弱势的一方,女主是不玩的那种人,比较含蓄,年纪又小涉世未深,她的弱势其实体现在方方面面,你说她离开男主,这个工作配这张脸是不是再也找不到了……

男女主都有其唯一的特性,使双方都不愿意彻底离开对方,包括后来女主因为男主出轨而回布拉格,男主最终还是找去了。
因为拥有过,如果没有替代品,就不想再失去,是人的本性之一。

女主也有着对于男主的不可替代性,所以男主就算出轨,最终也会回到女主身旁,并且后来有一次,画家和男主又出轨的时候,画家可是问了男主,要不要一起去美国的。

这个画家对于痴心自己的普通男人,那可是决绝的很,绝口不提未来,走得也很彻底,但到了男主这里,就不一样了,甚至希望男主抛弃女主跟自己走。
可从男主的回答来看,他就从没想过跟这位画家有未来,和对女主的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当然这里不是说男主出轨就是可以被原谅的,而确实是不一样。

画家其实是整个电影里,最最最追求个人自由的,她厌恶纷争,在国家有难的时候,第一个选择离开,然后当一个男人真心爱上自己,并且离婚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欧洲,直接去了美国。

但她是完全坚定的吗?在男主这里,并不是。
男主呢?他对于个人自由的追求以及社会层面自由的追求,都排在中间阶段,他对社会有着一定的责任心,对女主也有着“一定”的责任心,但都做不到全情投入,或者坚守不变。

女主则是对事物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对男主更是痴心一片,她似乎是整个电影中,最不追寻自由的那个人,但却最符合人们普遍的道德观。
她始终被社会道德,个人道德所捆绑,就算踏出出轨的那一步,但马上又要逃离,她的逃离跟画家有着对比的功效,一个是逃离责任,一个是逃离内心自我的谴责。

原作叫做《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指的是生命本身并没有一个切实的目的和意义,人们如何在这种轻飘飘中去寻觅生命的意义和快乐。
如果从女主的视角出发,这份轻是一种迷茫,是一种对过度自由生活的迷茫,在这种自由中,女主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该怎么去面对生活,她需要生活给她责任和重量,她甚至需要男主给她压力,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在另一半说出吃醋的抱怨时,会感觉高兴的原因,很多人都希望用给自身的压力以及捆绑去证明自己在对方心里的重量。

所以她第一次离开男主的时候,才会说,她不能承受这份轻。
当然,男主因为自己丢了医生工作以及女主出轨两重作用下,和女主一起离开热闹的大都市之后(女主要逃离),也算是拾起了生命之重,不再浪荡。

他也算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我以前写过一篇关于《蓝白红》三部曲中《蓝》的文章,正好也是朱丽叶比诺什演得,在那部电影中,其实就探讨了关于自由的话题。

自由其实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东西(轻松和电影指代的轻不一样),很多人宁愿被拴住,也不愿去追寻自由,就在这里了,因为就像电影中的画家一样,她确实不承担一丝责任,不过生活却处于东奔西跑,不得安宁,如果她在美国又遇到责任了呢?她还能再次跑去哪里?

她内心也不是完全不想安宁,也不是绝对想承受这份轻飘飘,看她对男主就知道了,但她对于男女主的情谊,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份重量,压在了她心底,在听闻男女主的死讯之后,重量化为了眼泪。

当然这部电影里还说了很多时代的问题,文章太长了,就到这里吧。


作家任彧
作家任彧,每一个作家都是观察者,从残忍而客观的角度解读电影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