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为期两周的活动中,艺术家们在上海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现场考察,与居民开展各种形式的共同创作,并参与街道美化工作的方案设计,积极为街区的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艺术家们以东明路街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灵岩南路为重点对象,对服务中心的群众文化活动、灵岩南路的日常生产和群众生活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各国青年艺术家欣赏到社区居民组织的沪剧表演、中国传统乐器表演,体验社区健康关怀服务措施,走访小区自治金项目中由居民设计和管理的花园及公共活动空间等项目。艺术家们表示,调研活动不仅使自己感受到当代中国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到上海的文化发展状况,也极大地开拓了自己的专业视野,看到了上海在通过艺术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成果。同时,表达了参与居民文化活动的愿望。
威廉·德哈恩(Willem de Haan)是来自荷兰的青年艺术家,通过装置和设计等方式从事在地性创作,非常细心和投入。他绘制了“东明旅游图”,化身为“东明老居民”,假设自己在灵岩南路出生长大,从自己的视角为真正的原住居民进行导览。在他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市场的早餐、街旁的小笼包等美食店铺,小区的花园,小河边的传统建筑和高楼大厦,并请大家将自己视为游客拍摄街道场景。他认为,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就是生活,却容易被人忽略,高楼大厦就像小笼包的蒸笼一样,解决着越来越多人的居住问题,楼里老百姓的生活,也像各种口味的蒸包一样丰富多彩。可以启发人们感受和思考发展的问题。
来自爱尔兰的劳拉·加拉格尔(Lara Gallagher)和阿根廷的马里亚诺·罗萨莱斯(Mariano Rosales)都是从事声音创作的艺术家。劳拉在都柏林也从事着社区艺术工作,她表示在都柏林很难有这么好的活动场地和设备,也没有这么丰富的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目前在德国柏林学习的马里亚诺则在秘鲁的社区进行了多年的民间音乐采集和社区民俗文化活动,他不仅对社区文化活动兴趣浓厚,也积极参加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正在举办的江南雅集传统工艺和新疆莫戳印花研修班活动。两位艺术家带领居民采集商铺的售卖声、来往车辆声,居民打招呼问候的声音等各种生活中的声音,记录日常生活。
艾米·恩迪奥内(Amy Ndione)对于能来中国参加创作活动感到非常惊喜。她表示自己此前在塞内加尔主要从事个人绘画创作,并没有从事太多的公共艺术活动,但这次上海大学组织的国际青年交流项目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大大开拓了自己的艺术视野,同时也感受到人们的热情,就像中国的各种美食,呈现出多样的生活态度。为此,她与马来西亚马拉工艺大学创意艺术学院的讲师法祖尔·本·哈立德(Md Faizul Bin Khalid)一起,仿照小笼包蒸笼造型制作了一个简易的临时展架,用于悬挂居民和艺术家的共同创作成果。法祖尔是一位非常活跃的陶瓷艺术家和创意设计师,在吉隆坡开展过公共艺术活动,邀请儿童和居民参与公园的绘画活动,他认为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静安雕塑公园都为马来西亚提供了非常好的启发和案例。
尼日利亚的数字绘画艺术家埃希诺曼·奥科基(Ehinomen Okoeki),在尽快克服了初期的水土不服后,用拼贴的方式和居民进行游戏创作。在他看来,公共艺术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居民发现自己也是艺术家,美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美好生活需要人们的参与,而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启发人们发现美,帮助人们表达美。
共生的社区——国际公共艺术创作研究工作营
【公共艺术案例】文化与和谐 CULTURE AND HARMONY
【公共艺术案例】巨型仙人掌公共艺术装置 COLOSSAL CACTI
【南方地图志】“有时月话”VOL.004图文索引|从《尤伦斯,中国当代艺术,越南或印度》展开对话
公共艺术邀您一起讨论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