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A级片更好看的B级片

文摘   2025-02-01 16:04   河北  

很多人对B级片感兴趣,那B级片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


B级片就是指上世纪60-70年代出现在好莱坞的那些投资少、耗费小的影片,这些影片绝大多数采用好莱坞电影的传统样式,当一场电影是双片连映(当年电影界为了对抗电视圈而做的“买一送一”大促销)时,B级片就相当于“大片”的加片。通常B级片只有60-90分钟左右。


这时期的B级片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曾经起过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这类影片主要是为商业目的拍摄的,当时不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导演们反而可以比较自由地进行创造,而在拍摄A级制作时,他们是没有这种自由的。


B级片之所以往往很有感染力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因为在拍摄这些影片时没有人在旁边监督。电影评论界从来不重视这些影片,电影制片厂的领导更不把它们当成一回事,因此B级片导演进行工作时的气氛不象他们的许多在投资高得惊人的影片中担任导演的同事们那样紧张。


罗杰・科曼、塞缪尔・富勒和唐・希格尔,都算是六十年代的最著名的B级片导演。


对于爱看美国电影的人说来,塞缪尔・富勒曾经是一个使他们着迷的人物。塞缪尔・富勒经常被人称为“精力旺盛的导演”,称为“斗士”,在今天的电影界,这种“斗士”已经快要绝迹了。他的偏爱是所谓“黑色”电影。他曾经亲自在影片《狂人皮埃罗》中担任角色,并说电影就是他的“战场”。众所周知,让-吕克・戈达尔曾经对他高度赞扬。

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根据他五十年代拍摄的影片指责他有思想偏见并为军国主义辩护。这种指责也许符合影片《梅里尔敢死队》(《视死如归》1961)的实际,这是一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特种部队同日本人在缅甸作战的英雄主义的战争片。

《美国下层社会》(1961)则是一部残酷的、真实细腻的强盗片,描写一个青年向强盗报杀父之仇的故事。


《恐怖走廊》(1963)是塞缪尔・富勒所导演的最成功的影片之一。这是一个发生在疯人院里的犯罪故事:有一个记者为了得到普利策奖金而决心侦破某疯人院里发生的一件凶杀案。为此目的,他佯装自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让别人把他送进了疯人院,后来终于找到了凶手,但他本人最后也真的发疯了。由于对美国社会中的各种野蛮现象怀有刻骨的仇恨,该影片到处都表现出一种竭力遏止的怒火。疯人院里的病人象征着美国社会中的各种特定的倾向。

同年,富勒又拍摄了影片《裸吻》。接着,他经历了一段困难的时期,直到1969年才又拍摄了影片《鲨鱼》,讲的是寻找沉没在红海里的珍宝的故事。但是由于富勒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剪辑这部片子,后来他声明自己同这部影片无关。

1972年,他为科隆的“西德意志电视台”的《现场》专题节目拍摄了一部短片,片名叫《贝多芬大街的死鸽子》,是一部描写间谍活动的故事片,该片的故事情节愈发展愈复杂,但对于富勒说来,导演这样的影片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的。

富勒的晚年经常作为演员在他感兴趣的电影里客串。他客串的最后一部电影是维姆文德斯导演的《暴力启示录》。他去世于1997年。

CULT电影
这里,也许是唯一的以cult电影为主菜的大食堂。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