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似火》是玛丽莲·梦露票房最高的电影,288万美元的投资,换回2500万的票房。今天再看,当时正是她人生中的低潮期,拍片期间经历两次小产,三年后永远离开了爱她的影迷,但是在《热情似火》中,没人能看到她的沮丧。相反,因为怀孕的缘故,本就美丽无敌的梦露更显得丰韵异常,每个笑容和转身都摄人心魄。
在开拍初期,梦露的表现还算顺利,就连在海滩拍外景时,有无数影迷围观,她也依旧很自如,不仅能完成那些最让人头疼的对白,对于合作的托尼·柯蒂斯和杰克·莱蒙也很配合,三人还经常在完工后,跑到当地的小酒吧喝上一杯,但一切在外景完成后不久,就迅速恶化,梦露糟糕的情绪把整个剧组搞得疲惫不堪,她经常毫无由来的生气、哭泣,但脸上依旧挂着性感和天真的神情,搞得导演和主创也无可奈何。
传说,片中有一幕她站在柯蒂斯和莱蒙门外说:“是我,苏伽”,接着门打开,她走进来。这场戏居然拍了47遍,因为她不是说成“苏伽,是我”就说成“苏珈,我”,或者是一进门就忘记了台词,把怀德彻底搞疯。最后,导演不得不被迫改变剧本,把原本一个镜头拆分成两个,先让她在外面念剧本,进门口直接冲到柜子边,打开抽屉,说“酒呢,酒在哪?”以便演员接戏,为帮助她记住台词,房间所有抽屉里都放了一张纸,上面写着:“酒呢,酒在哪里?”梦露要做的,就是癫狂般地冲进房间,随便打开一个抽屉,按照里面的字念。
到了影片拍摄的最后部分,诸如她在舞台上唱伤心情歌的戏,干脆就是性情流露了——当时她跟米尔顿·格林刚分开不久,新情郎阿瑟·米勒是个阴险的男人,她随时随地要准备迎接被利用的笑容。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梦露依旧是一代巨星,作为《热情似火》和《七年之痒》的导演,比利·怀德曾评价说:“相信我,我认识很多男演员和女演员,可以完美的背出六页纸的对白,洛杉矶有一间法国餐厅,有个侍应能一口气以法语和英语介绍14道菜,一道菜也没有错漏,就连酱汁也准确无误,我总想,上帝,为何我的演员不能这样,永远都不讲错对白,但这根本不重要,也没人在乎。在大银幕上,是否好看才最重要,观众是否对角色感同身受,关心她的命运?想她好还是糟,诸如此类。这一点上,梦露绝对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人能跟她一样,我一直觉得,她在对白上面非常有天份,很清楚笑点在哪里,并且能优雅的演绎出来,她有那种大明星才有的独特气质,无论男女都被她迷倒,她有一种能让人消除敌意的本领。”
所以,即使片场的梦露随时会变成最难合作的大腕,怀德依旧想尽一切办法为她留下了无数美丽的瞬间——这就是电影。但话说回来,《热情似火》不仅有梦露,还有一个堪称完美的故事结构和演员阵容。情节表面看充满异装癖和同性恋的调侃,实际上,故事只是来自怀德的一个点子,他想拍摄一部在禁酒令期间,被追杀的穷困潦倒的男人,化装成女人参加女子乐队谋求生计,却爱上了乐队里最美丽的女孩。
当时这个剧情被定级为成人欣赏,因为全片虽然没任何限制级画面,但审查机构认为意识跟性的关系过于密切,而当时的评论也是好坏参半,除了观众,好像没人喜欢这部喜剧。直到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排行榜上,《热情似火》开始占有一席之地,2000年的美国影评协会甚至将该片评为美国百佳喜剧的第一名。而在当年,这部电影在奥斯卡上仅仅获得五六项提名,最后赢得一个服装奖——当年的大赢家是《宾虚》。第二年,怀德带着《公寓》重回奥斯卡时,学院出于对《热情似火》的歉疚,第一次同时把最佳影片、导演、编剧三项大奖一起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