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梅:忆父教导 修身上进——读《中华好家风 》有感 | | 杂文第2期总期643期

文摘   2024-06-16 07:25   湖北  

关注  赤壁市女作家协会 平台,欣赏,女子们的风采。

 

图片来自网络


忆父教导  修身

——读《中华好家风 》有感

杨玉梅


202376日, 我参加了赤壁巾帼:“好家教、好家风润赤壁,清廉家风云接力书单发布活动”。随即我重点阅读了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张天清先生著作的《中华好家风》,书中以历史上的名人名门家风为主线,通过家书、家训、家规、家风来告诫子孙。寄托了先辈对后代的期望和诫勉。掩卷沉思,其中这五个方面的内容使我感触最深,浮想联翩:一爱国,二循礼,三节俭,四勤劳,五劝学。
先说爱国。此书“精英世族冠江南一一无锡钱氏家风”一章中,素称“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中,钱学森、钱伟长等科学巨匠以身许国,报效国家的事迹令人敬佩,他们的精神和业绩彪炳史册!此家族中的历史学家钱穆曾对恩师说:“学生自读书懂事以来,就深知要爱国、爱民族、爱国教子不后人”。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为了保全民族文化,他避世一年,专心撰写了《国史大纲》,希望通过国史文化的传播,振奋民族精神,将国史真态传播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已尽之责任,而油然生其慨想,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想起我的父亲,一位参加过1948年解放战争的老党员、老革命。他老人家生前既疼爱我和两个弟弟,又十分注重教育我们爱党爱国,修身上进。
“爱国教子不后人”: 父亲曾教导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要懂党恩,听党的话。

从我们少年时开始,父亲就常讲当年在解放军队伍里,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最了不起,最受人钦佩。因为平时军事训练,他们最能吃苦,最有本事,个个都有真功夫。打仗时,他们最不怕死,总是冲锋在最前面,而且轻伤不下火线。行军途中,老百姓若送给部队一点食物,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军队里的老弱病残或普通士兵。毛泽东主席领导下的共产党员是好样的,党的干部更是好样的,没有他们,就没有能打胜仗的解放军,就没有新中国和穷苦人的翻身解放。

19757月,我高中毕业。当时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身为主职领导的父亲率先在单位上报名,在那一批同龄青年中,我第一个下放到农村当知青。因为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他的号令就是最高指示,一生感念党恩,听党指挥的父亲马上执行,毫不观望。

当我在《中华好家风》中读到陕西韩城党家村家规:“勤俭治家之本,……读书成家之本,循礼保家之根”(此“礼”即“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眼前便浮现出父亲在这些方面教导我们的一幕幕场景。

“循礼保家之根”:当年父亲正如上述家规中所言,教育我们从小知“礼”,遵守传统的社会道德规范,不忘祖宗和根本,并诚恳待人,懂得感恩。

父亲15岁离家参军,但他一生都牵挂着故乡的父老乡亲。他经常对我们说,你们切莫忘记老家在哪里,莫忘记自己的根本和祖宗,并要我们把老家的详细地址背诵得滚瓜烂熟:湖北省监利县毛市区、分盐公社永正大队一小队……

1968年的春节,父亲还带领全家回监利老家过年,我们拜见伯伯、姑妈、堂哥、表兄姐妹等亲人,祭拜祖父母坟茔……父亲详细讲解有关我们老杨家这一宗族的辈分和派系:父辈是“礼”字派,我们姐弟这一代的辈份是“承”字派……

图片来自网络


春节或平日走亲访友,父亲教导我们对长辈和亲友要礼貌地称呼并问好。在家中,两个弟弟年幼时,父亲就不许他们直呼我的姓名,必须叫“姐姐”,平时也不许大欺小,弟逆兄姐。旨在教导我们姐弟仨要懂得“兄(姐)友弟恭”,长幼有序,和睦相处。

1974年暑假,带过我大弟弟的崔奶奶年迈病逝于孝感市。父母因工作繁忙脱不开身,硬是指派我代表他们在盛夏酷暑的三伏天,乘火车前往孝感吊唁她,以感恩崔奶奶当年照料我大弟弟的恩情。

“勤俭治家之本”:父亲常教导我们勤俭节约,珍惜粮食。他正是常用此书中记叙的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伯庐的《治家格言》告诚我们:“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亲从不许我们饭后碗里剩留饭菜,教导我们珍惜粮食。父亲曾经痛苦地回忆并告诫我:1960年,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饥饿和死亡如影随形。爷爷担心我性命难保,特地从老家赶过来,用穿着的长袍把一岁半的我包裹着抱回去,将村里分配的那点极少的保命口粮省下来,每天煮粥喂养我,自己却去挖野菜吃,结果不幸中毒身亡。父亲回忆时悲伤不已,我也永远记住了爷爷是为何而去世的,懂得了要珍惜、节约粮食。

《中华好家风》中,明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郑板桥在家书中抄录诗歌,如《悯农》《咏田家》等,让儿子诵读唱和,教导孩子重视劳动,重视务农者。这种教育理念在古代士大夫之家难能可贵。而我父亲一生勤劳肯干,在工作中总是身先士卒,当领导时以身作则,干字当头,曾于1977年荣获全国劳模,赴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与华国锋主席等党中央领导合影留念。他平时言传身教,勉励我们勤恳劳动,吃苦耐劳。

我们年少时,每天放学后,或周末节假日,父母总是带着我们挖地、种菜,挑粪、浇水,或是指派我们去屋后的山上捡树枝砍柴,在矿山废弃的煤渣堆中捡煤炭核,在拉煤炭的板车跑过的道路上清扫煤灰,然后拢堆了收拾回来做蜂窝煤……他从不娇生惯养我们。

父亲经常耐心细致地、手把手教我们:炒菜、洗碗、扫地、洗衣,整理房间……教育我们勤奋劳动,讲卫生、爱干净,从身边小事做起。平时我们姐弟仨谁爱劳动,勤做家务,就会受到父亲的奖励。

1973年夏天,父亲因病在武汉住院。当时读初中的我,一放暑假便到附近建筑工地上去做零工,一直干到有了往返武汉的路费才辞工,买了火车票去武汉看望他,父亲见了我时那高兴的样子,至今我都没有忘记。

“读书治家之本” :《中华好家风》中,“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且为“明第一流人物“的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王阳明,在《示宪儿》家书中,把“勤读书”、早立志,作为家风教育的重中之中。书中记叙清朝名吏曾国藩等人教育后辈时皆是如此。阅读这些篇章时,我父亲当年督导我们勤学上进,奋力高考的话语又回响在耳旁。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7月下旬,当年高考拼搏后的我以三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如同溺水者竭尽全力刚游近岸边,突然又被一个浪头冲回水中。筋疲力竭后,是抖擞精神、劈波斩浪、重游上岸,还是一蹶不振、就此沉沦?我畏难犹豫、举棋不定。明月皎皎,清辉遍地之夜,父亲与我促膝长谈,鼓励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改进复习方法,第二年再考一次。他说:越是困难、逆境,越能考验你的心志、毅力和能力。只要你有志气、敢于迎难而上,且切实改进备考方法,刻苦扎实地去努力,我相信明年高考你一定能成功。回顾解放前,我十五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戎马倥偬的岁月里,我总是设法识字学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我转业到了地方,在领导工作中,我更是深切体会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尽力抢抓一切时间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父亲的教导似醍醐灌顶,让我重新扬起理想之帆。奋力拼搏一年后,我终于考取了本省城大学的本科。后来我的两个弟弟也奋起直追,先后考取了本省知名学府的本科、博士。

雪峰苍苍,陆水泱泱,父教家风,山高水长:松涛阵阵侧耳听,那是您叮咛的回响;湖水粼粼泛波光,那是您凝眸的期望;春阳瞳瞳暖心房,那是您慈祥的奖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201310月,习近平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让我们牢记总书记指示,学习《中华好家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和传承好家教、好家风,以促进家庭更美好,社会更和谐,国家更美好!



作者简介




杨玉梅、女、退休干部。作品曾发表于《中国旅游报》《中国青年》《湖北日报》《学习强国》《新华社.客户端》《湖北日报客户端》《楚天都市报极目网》《华人头条》《今古传奇》《工友》《乡土作家》《咸宁日报》《今日赤壁》《赤壁文学》等。 

end


赤壁市女作家协会公众平台
名誉主编:杨洁
主编:小月
副主编:青萝
责任编辑:沈平珍 张立元 李江霞  雷满玉
编辑:吴莉萍 吴银燕 
本期编辑:沈平珍




赤壁市女作家协会 感谢您的关注

徜徉书香 感知女性


杨玉梅:粤行散记(十)
杨玉梅:粤行散记(九)
张立元、杨玉梅、春天、江意兴、月映青荷、沈平珍:诗词致母亲 
杨玉梅:粤行散记(八) 
杨玉梅:粤行散记(七)
杨玉梅:粤行散记(六)
杨玉梅:王姐女人花
杨玉梅:粤行散记(五)
●杨玉梅:粤行散记(四)
杨玉梅:粤行散记(三)
杨玉梅:粤行散记(二)
杨玉梅:粤行散记(一)
杨玉梅:请给孩子们玩耍的空间
杨玉梅:夏夜的广场
杨玉梅:劳动者荣光——记环卫工人邓帮铨
杨玉梅:“党旗飘扬 历程辉煌”
杨玉梅:身残志坚 自强不息
杨玉梅:我们的小舅
杨玉梅:难忘小廖
杨玉梅:赤壁新城区
杨玉梅:推广太极 普惠大众——记高乐元教练
杨玉梅:人从虎豹丛中健 山在峰峦缺处明——记新农科技致富能手田淑娴

赤壁市女作家协会
推送女性文学作品,弘扬中华文化传统,促进现代文化繁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