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会苏东坡
吴丽芳
↑图片来自网络
我读过一些苏轼的诗词,对于他的词风颇感兴趣,于是我买了《苏轼读本》置于案头,闲暇之余细细品之。兴致所至,我在班上大谈特谈苏东坡并力荐俺班的娃们去读一读《小学生苏轼读本》,一起走近苏东坡,去了解这位别具一格的诗人。 其实,我以前印象中的苏轼其实也只是从书本中、从教本上获得的些许零零碎碎的认识罢了:在古文方面,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方面,他与北宋诗坛上的黄庭坚齐名;在词方面,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豪放派”的代表之一;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用现代的流行语来表达,就是宋代书法领域“四大天王”;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竹以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苏轼在这么多方面的造诣登峰造极呢?——我之前不曾去想过也不曾深入地知道。 在《苏轼读本》中幸会苏东坡。我从“眉山生三苏,草木尽皆枯”的传说中知道了苏轼的天资聪颖。他13岁便到寿昌书院读书,因为改《鹭鸶诗》把老师都吓跑了!他的才智超人,也助力于他生对了地方,碰上了好时代。他出生于四川的眉山,虽说是个小山区,却是之前受“安史之乱”的影响而使很多文人墨客“逃难”的聚集地。西蜀之地虽偏远,却因此种下了“文化”的种子。所以,苏轼是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里长大的人。苏轼周围很多人,包括父母、亲戚、老师都爱读书,有文化。谈话之时,都能引经据典,平时的娱乐也会选择吟诗作画。更重要的是苏轼出生于家境殷实的书香之家。从他的“门前万竿竹,堂上四库书。高树红消梨,小池白芙渠”中可见一斑。他的爷爷有一股天然的正气,不拘小节,尊重他人,是天生的乐天派;他的父亲饱读诗书又喜好游历山川,经常给好问的苏轼讲故事,讲旅途见闻;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天性善良,又信奉佛教,对世间一切生命都心存爱惜,她对儿子实施的是素质教育。她总是从细小事情入手,培养儿子的仁慈心。这些仁慈心也渗透到苏轼后来的为人处世中,渗透到他后来所写的诗、词、文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成才的概率当然大了。
↑图片来自网络
才华横溢的苏轼的一生实际上是坎坷的一生。他的一生与“王安石变法”纠缠在了一起。他一生经历了宋朝的五位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对于他这样一个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像他这样“一根筋”说实话、说真话的人要搏得每一任皇帝的喜欢并不容易。因此,苏轼的命运更多时候掌握在别人手里。仕途沉浮,屡遭排挤,多次被贬谪流放,而且越贬越远。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的人生坎坷曲折,磨难深重,历史上十分罕见。但虽然如此,他却无论身处何地为官,为多大的官,他都是个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好官”,是“百姓之友”。譬如,他在陕西凤翔的“为民请命;他在杭州深得民心的“疏浚西湖”,“治理蝗灾”的善举;他在徐州“抗击水患”兴修水利的远见卓识;他在扬州大快人心的“停办花会”的魄力;他被贬惠州时的“推广秧马”的良策;甚至是到六十一岁时被贬儋州,已是穷困潦倒的苏轼却始终不忘“推广教育”……多么可亲可敬的苏轼! 在人们心目中,诗人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谙凡尘俗事的。在人们心目中,他玉树临风、超凡脱俗、俊逸潇洒。可翻开苏东坡的诗篇,你会发现,这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诗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接地气。以吃为例,苏东坡可算是资深的美食家。以“东坡”命名的菜肴多到让人瞠目,如“东坡肉”“东坡肘子:豆腐”“东坡饼”“东坡芽脍”……他还把这些写进诗词,如从诗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见一斑。 读东坡诗文,我们还会发现,在他的诗文中经常出现的景物有水、山、云、树、月、白露(雾)、江等,就像一幅幅中国画,让人赏心悦目。苏轼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使西湖从此多了一个新的名称——西子湖。苏轼与西施也成了西湖永久的形象代言人。如果苏轼生活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估计他会天天发朋友圈,晒风景照,然后旁边附诗一首。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赤壁的浪花;《水调歌头》里中秋的月景;《题西林壁》中庐山的险峰;还有密州的猎场;黄州的临皋亭……“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天天晒朋友圈的今人该知道:相机只能留住一时的美景,文字却能使山川增色! 东坡爱喝酒,他虽不像李白“斗酒诗百篇”,但他不少的诗文便是趁酒兴而作的。读苏轼的诗文,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他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他就像一粒铜豌豆,再大的困难都打不倒他,压不垮他,再苦再难,他总能找到乐趣,看到希望。《登云龙山》中,“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苏轼举办诗会后趁酒兴结伴出游,休息于大石板上。“东坡石床”便成了云龙山很有名的一处景点。从《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中可见他是一个可爱的“老头”,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知州。最令我感动的是他的《定风波》,且听他怎么说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写这首词时正值“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第三个年头,当时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读最后一句,你是否感受到一种从容,一种淡泊?是的,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样,人生里一定有坎坷,看淡它,不用慌张!
↑图片来自网络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苏轼是乐观的,旷达的,同时也是儿女情长的性情中人。他可以将自己的苦难不放心上,但每念及亲人,朋友,一想起故乡,他的心便柔软起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来令人触目伤怀。 苏轼还是个哲学家,他一生坎坷的阅历成就了他对社会,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山此山中”道出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耐人寻味无穷!苏东坡太有名了!他在那个复杂的时代,把生活活成了诗和远方,所以我等必须读懂他!读懂他的诗词,也就读懂了他这个人;读懂苏东坡从而发现自己、读懂自己是个怎样的人。苏东坡启发了很多人生。他告诉走近过他的人:人生最重要的是,拥有制造快乐的能力,无论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是苟且人生。世俗越粗糙,越要审美地生活。
幸会,苏东坡!
作者简介:吴丽芳,实验学校高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酷爱读书,喜好旅游;心中有爱,善于反思,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
赤壁市女作家协会 感谢您的关注
徜徉书香 感知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