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警惕这几种高发病!

文摘   2024-11-19 17:13   湖北  


冬季严寒干燥,温差大,对全身器官都是严峻挑战,易引发多种慢性疾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那么,冬季高发疾病有哪些?我们应如何防范呢?


Part 1

心脑血管疾病

高发原因:冬季气温低,易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及脑血管高灌注,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冷空气刺激还会使血液凝块增多,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寒冷使人体颤抖,加大心脏耗氧量,也易致心血管疾病。保暖防护不足,易致心梗、脑梗、猝死等意外。


易感人群:老年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糖尿病者。


主要表现:数日或突发乏力、头晕、头痛、眩晕,肢体活动障碍、胸部不适、心悸、心绞痛、气短,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现象,严重者出现摔倒、意识不清等症状。


应对策略:


1.气温下降,及时添衣保暖,夜间尤需注意。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激动。


3.注重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4.多摄入纤维素,保持大便畅通。


5.定期体检,心脑血管病患者按时服药。


6.老年人携带急救药物,发病即拨120就医。



Part 2

呼吸道疾病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普通性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高发原因:冬季易感普通感冒和流感。冷空气使上呼吸道黏膜血管收缩,免疫力降低,易受病毒细菌侵袭。冬季大气污染重,干冷空气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恶化老慢支、慢阻肺病情。



易感人群:年老体弱者、儿童、患有慢性病者和免疫力低下者。

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流感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影响广、危害大、传播快,可致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严重时致命。儿童因呼吸及免疫系统未成熟,更易感染。今冬甲流、乙流、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感染儿童众多,儿童医院人满为患。



2

普通感冒


主要表现: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咽喉痒、咽痛、咳嗽、轻度发烧、头痛。普通感冒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容易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当,也容易发展成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应对策略:


1. 随气温变化添减衣物,注意保暖。


  2. 增强体质,多进行户外活动。


  3. 保证营养均衡饮食。


  4. 确保充足休息与睡眠。


  5. 定期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 勤洗手,养成好习惯。


  7. 流感高发季,减少去人多封闭场所,外出戴口罩。


  8.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老人孩子为重点接种对象。


  9. 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时监测,必要时就医。



Part 3

老人摔倒致骨折及多种并发症


高发原因:摔倒是造成 65 岁以上老人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冬季雪冰导致路面湿滑,厚重衣物又影响视线,使老年人摔跤风险增加,易致骨折。骨折后,老年人内科疾病可能加重,并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褥疮、肺炎等并发症。



易感人群:65 岁以上老人。

主要表现:摔倒后骨折、疼痛、起不来身或者起身后感觉不适。


应对策略:


1. 在马桶、蹲坑、厨房、楼梯、过道等处安装防滑设施,如扶手、小夜灯,并对地板进行防滑处理。


  2. 选择防滑鞋。


  3. 雨雪天减少外出,外出时携带家人联系方式纸条以备不时之需。


  4. 摔倒后先评估身体状况,不适则立即求助并拨打120;能起身则移至安全处休息观察,后续持续留意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Part 4

冻疮


高发原因:冻疮为冬季常见皮肤病,由寒冷(0~10℃)、温差大或潮湿环境导致。这些因素引起小动脉收缩、麻痹后扩张,静脉回流受阻产生淤血,血液循环不良,引发皮肤炎症。


易感人群:儿童、妇女、贫血、肥胖、糖尿病、手足多汗潮湿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人群。

主要表现:经常发生在手指、手背、脚趾、足跟、鼻尖、耳廓、耳垂和面颊部,局部皮肤会出现发红、肿胀、瘙痒、疼痛,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溃疡等。由于发生过冻疮的位置,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所以即使这一次冻疮痊愈了,后面有一点“风吹草动”,都极易复发。

应对策略:


1. 防寒防潮,穿戴保暖,包括手套、围巾、帽子和口罩。


  2. 增强体育锻炼,提升血液循环和体热。


  3. 肢体受冷后,避免立即热水浸泡或火烤。


  4. 糖尿病患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积极治疗。


  5. 冻疮频发者,药物治疗外,入冬前可用紫外线或红外线照射预防。




- END -

本微信公众号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武汉紫荆医院
病人满意,高于一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