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打破刚兑,富X人寿不安全?大F翁3.0不建议大家购买?

财富   2024-08-21 17:20   浙江  
大家好,我是小任;
今天小任再回答客户的问题,客户想咨XX人寿大富翁3.0
客户对产品还是比较满意,但就是对承保公司不是很放心;
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保险公司如果倒闭了,客户的保单怎么办?
我跟客户说了国家的监管制度,以及保险法第92条;
但客户还是提出了灵魂一问,就是刚兑取消了吗?
针对这个问题,小任之前写过一篇文章。
今天小任就干脆一点,再给详细的梳理下;
  • 国家监管是如何监管保险公司;
  • 国家为了防止保险公司破产,有哪些保护措施;
  •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是如何规定;
  • 如果保险公司倒闭,是不是只赔你90%;
  • 保险公司真的打破刚兑了吗?

一、国家监管是如何监管保险公司;
目前我们国家的监管体系的采用是:偿二代二期的监管体系;
偿一代始于2008年;
偿二代分两期,一期从2016年正式实施,二期从2022年正式实施。
而“偿二代”是指我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全称为“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China Risk Oriented Solvency System)简称C-ROSS。
而所谓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核心就是看保险公司对保单持有人履行赔付义务的能力;
而偿二代不同于偿一代;
偿一代是以规模为导向:就是一家保险公司业务规模很大, 监管认为风险就越高,就要去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储备也要越高,以应对未来发生赔付;
偿二代是以风险为导向:详细看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把一家保险公司的潜在的风险给识别出来,用一个科学方式和方法,要求保险公司储备所需要的“风险储备”。
关于偿付能力的介绍,小任用精算视觉ALEX老师的文章解读,可以看下;

二、国家为了防止保险公司破产,有哪些保护措施;
1、保险准备金制度;
2、保险公司的资本金;
3、保险保障基金;
4、金融稳定基金;
5、地方财政;
专业内容很多,这里不展开讲,大家感兴趣可以移步:从监管层面上,富德人寿的产品是否靠谱、安全?

三、保险法第九十二条是如何规定;
为什么我第二部分,不展开讲,很专业,很复杂,也不太好理解;
我及时这样说,但还是有客户问题,如果真的倒闭了怎么办?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
该法律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经营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不区分中外资。
必须也就是一定的意思。
简单来说:保险公司破产,一定有保险公司来接管消费者保单;
应当维护被保险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而之前闹的沸沸扬扬的安邦,消费者的权益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如果想要大保险公司的增额寿险,我这边可以给你发大保险公司的增额寿险;

四、如果保险公司倒闭,是不是只赔你90%;
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对破产保险公司救助标准做出的规定:
保单持有人是个人的,救助比例上限为90%。
(图源:《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
大家可以仔细看下,对于保单受让公司的救助不是给消费者的,保险公司破产之后,我们的长期保单是转让给新保险公司继续保障的。

而受让公司承接保单后,无论保险保障基金怎样救助,都要视同自己销售的保单,来履行保险合同的约定。
客户后续如有理赔、退保的要求,也需要按合同约定来兑付、处理。

同时养老年金是属于人寿保险合同;
对于长期人身保险合同,即使保险保障基金的救助有限,对保单持有人的权益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而不是,游戏人不懂装懂以讹传讹,制造谣言,说什么保险公司破产了,保险公司只给赔90%,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大家也可以参考下恒大人寿,海港人寿整体受让恒大人寿保险业务及相应的资产、负债。
切实维护保险消费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之后海港人寿在9月15日发布一个公告,按照监管的政策来执行;
五、保险公司要打破刚兑了吗?
这件事情的起因:
是在3月18日财新周刊发表了标题为处置问题掀起的文章。
这篇文章,长达2万字,而且它是需要花钱才能看到的,所以网上很多传播消息的人根本就没有看过这篇文章;
只是从里面截取出来最吓人的一句话,用来吸引流量,那实际上就在同一篇文章里面:
还有另外两段话:
第一段:
第二段:
这些表述在网上铺天盖地的舆情里面几乎没有人提及媒体呢?
只是一味的渲染恐慌和焦虑,导致舆情发展到最后,老百姓甚至相信保险法已经修改的保险已经打破刚兑;
从一个没有任何官方依据的分析评论传着传着,竟然变成好像已经落地的事实,真的是很荒谬。
法律的修改绝非儿戏,需要经过多轮的征求意见和修订,尤其是保险法这种牵涉到几亿人民的大事,绝对不会如此草率。

六、保险法真的要进行修改,已经投保的保单利益会不会受到影响?
首先在法律层面,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第104条明确规定:法不溯及既往
也就是说,新的法律通常不具有追溯力。
第二、在社会层面,保险行业它存在的基础就是它的契约精神和安全性。
大家想一下,如果保险都不在保险,用户的本金和利益可以被随意修改,还有多少人会愿意购买保险呢?
保险,银行这类机构,他们最怕的并不是短期的投资失利,而是全体性恐慌造成的挤兑风险和裁判事件。
第三、在实操层面,我国经历过银行理财,打破刚兑的事件,2018年4月份发布原定的过渡期是2020年底;
但是因为影响到了老客户最终监管将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资管新规才正式落地,那对于理财产品都如此谨慎,更何况是保险产品。
所以在法律颁布以前,已经投保的老保单不会受到影响,更不用因为恐慌去退保。
七、国外打破刚兑的以后,真实的处理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财新周刊的文章里面,提到所谓打破刚兑对保险合同进行合理的变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路,来自于日本在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保险行业破产潮时修订保险法的操作;
1997年4月,日本大藏省向日产生命发出停止经营的通知,标志着日产生命的破产。
在随后的四年时间里,东邦、第一火灾、第百、大正、千代田、协荣、东京、大成火灾等一共九家保险公司相继破产。
主要原因为90年代日本的贴现率急剧下降,从1990年的6%下降到1995年的0.5%,而保险公司在前期销售了大量的6%-6.25%的5年期、10年期高利率寿险保单。

一边是需要兑现的高利率保单;
另一边是保险公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只有2%左右,这样一来就使得保险公司遭受到巨额的利差损,数据显示,截至2001年日本保险公司利差损超过 1.5 万亿日元。

面对危机,日本寿险行业在降低预定利率、压缩经营成本、优化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被动调整;
同时在政策改革以及保险公司开始接连破产的驱动之下,开展了合并重组的浪潮,通过扩大公司的规模和实力以熬过低利率寒冬。

一开始,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最大程度维护行业口碑,日本预定利率的下调仅限于新签发的保险合同,而对已经生效的以往的保险合同不具有溯及力

但经过一段时间发现,单纯的调整新产品预定利率并没有能大幅度缓解当时寿险“利差损”带来的压力。

2000 年下半年,连续发生保险公司经营失败事件后,部分破产重组的保险公司选择下调仍在生效中的保险合同预定利率,强制降低负债端刚性成本,以此来保证公司的持续经营。

举个例子,我本来买的是预定利率4%的保单,当险企破产重组后说要变更合同预定利率,从4%变为2%,那么相应的我合同的现金价值肯定也会相应调低,但合同依然是有效的。

日本案例不具备参考性;

是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尽管存在部分险企重组后修改了保单合同,调低了预定利率,但基本只发生在相互制保险公司。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共有29家寿险公司,其中18家是相互保险公司,占比62.1%,起绝对主导作用,而对应的我们国家96家寿险公司当中只有1家相互制公司(信美相互);

日本18家相互制保险公司,在之后的十余年内7家公司破产,2家合并成1家,5家转型成股份制公司。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相互制保险公司在面对资本市场、利率环境急剧波动的时候如此脆弱?
根本原因在于在企业整合兼并、资产重组及资金筹措方面,相互制保险公司相比股份制保险公司存在明显劣势。

而我们中国今时今日的情况和日本是完全不一样,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利差损已经在采取果断措施;
比如:

监管不断出手,其实就在趁着现在的利率还处于相对较高位置,为防范保险公司利差损提前做准备。
23年各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普遍都是在3%以上,远远没有达到日本当年那么大的利差损;
拿日本的经验照搬到国内是完全不适用的,而且日本当年如此严峻的情况,接受的保险公司,也依然是100%兑付的;
最后,日本政府不是不给用户收益,而是把之前过高的利率下调到了正常水平,而且还只是涉及部分保单;
八、国内保险会走向何方?
修改保险法,强行去打破刚兑会极大的伤害用户。
对于保险的信任,进而会造成集中退保解决的风险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是监管的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而实际上,咱们国家正在走另外一条路,那就是一方面降低固收类储蓄险的预定利率,不让保险公司发行收益太高,期限太长的产品。
而另一方面,鼓励保险公司开发分红险等,带有不确定性收益的险种,那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保险公司高保底收益的压力;
而监管也引导要让分红险成为未来的方向;
而目前预定利率3%的时代结束,也意味着分红险的时代马上要来;
下面是一些小思考,大家可以参考下:

九、为什么保险依然是最安全的资产之一。
答案,其实就在日本的案例里面,当日本整个国家经济崩盘,
各种理财暴雷的至暗时刻,保险依然能够保住用户的本金,以及一定的收益,恰恰反而说明了保险的安全性。
毕竟当初日本人买的理财早就已经血本无归。
安全是相对的,收益的高低也是相对的。
做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果大家对于保险有任何问题,欢迎你来咨询我;


心语保
95后独立保险经纪人,在中国人寿待过2年,通过银行卖保险也做了1年,之后互联网保险待了4年,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都有在做,欢迎你的咨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