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95%学生拿下Top30录取!星河湾2025首场对外媒体说明会定档“双十一”!

教育   教育   2024-11-06 15:24   上海  

星河湾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在上海滩,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

  • 有的家长热爱星河湾,觉得它培养出的学生是“最强的牛娃”

  • 有的家长讨厌星河湾,将其视作“鸡血”集大成者,和普通人无缘。

但无法否认的是,他们在沪上一众升学牛校里,属于“人均牛娃”的那一所,或者说,星河湾没有其他学校的“头部、腰部”学生显著的界线,拿到优秀录取的学生特别多。

比如今年140位学生最终取得美本前30的录取是157份,超过60%的美本申请者都拿到至少一枚美国Top30录取,超过95%的同学拿到美国Top30或QSTop30的录取。

在补习成风、课外班费用几乎和学费对半开的当下,星河湾也是一所格外“省钱”的学校,许多学生都告诉我:“只要跟着学校的步调走,不用补习,AP都能拿到5分”,事实上,他们的AP5分率接近100%。

星河湾究竟青睐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每个孩子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升学成绩?11月11日(下周一)2025星河湾首场对外媒体说明会将在“爸爸真棒”直播间进行,高中部副校长兼升学指导办公室主任张力招办老师阮振超将回答家长关心的热门问题。

活动开始前,大家可扫码加入【真棒·2024-2025星河湾答疑群】,群内将提前接龙关于星河湾申请/备考/升学等问题,直播间内两位老师将详细解答。

在过去这几年,在“爸爸真棒”做过讲座的星河湾学生也有10几位了,和他们接触下来,我们眼中的星河湾有这么两个特点:


01

第一,星河湾对于“适合它的学生”来说其实不算鸡血

像是本文中的Thomas和罗同学,都是晚上10、11点就可以睡觉,之前来分享的Jeff爸爸,也说儿子在星河湾一边申上牛津,一边也“没耽误打游戏”;

02

第二,和英美名校的学业比起来,星河湾的“鸡血”可能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比如罗同学升入多伦多大学工程科学专业后就发现:“高中虽然很忙,但压力还是大学更大”。看来,无论你选不选星河湾,为了将来能顺利适应海外名校的高压学习,高中都得“卷起来”呀!

群年我们也邀请到的3位星河湾毕业同学,如今正巧已经在三个中国学生最喜欢的国家——英美加的剑桥、南加大、多伦多大学就读,他们的分享,不仅包含很多珍贵的申请经验,更能从长远入手,让大家看清楚:高中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就读大学:剑桥大学经济学专业

标化:ACT 35,雅思8.0,AP 8门5分,GPA年级第一

竞赛:NEC个人全球前十,团队全球亚军,AMC12 Distinction

我从小学就开始读双语学校,初中来到了星河湾。因为在从小到大的学习中养成了原版书阅读的习惯,因此考托福等标化考试,对我来说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没有参加辅导班就考出来了。

在经济学方面的准备,我主要也是通过阅读。包括参加NEC竞赛,我也没有报班,而是通过阅读觉得自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就去参加了,也拿到了个人全球前十、团队全球亚军的成绩。

在此列出5本我在高中读的经济相关书籍供大家参考:

👇5本经济学书籍👇

📚 Mankiw: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 Brue & Grant: The Evolution of Economic Thought

📚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 Hayek: The Road to Serfdom

📚 Keynes: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我在9升10暑假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每一章,我会花一个半小时读,再加一个半小时做课后题,就这样读完了30多章。

第一遍读的时候掌握到80%左右就够了,后续会有机会进行巩固,就可以相对轻松地掌握到95%以上。

我个人很喜欢阅读,因为要申请剑桥经济学,需要达到的思维深度是远远超过AP难度的,而那些经济学名著,就是由一群思维非常深刻的人撰写的,因此你通过阅读,可以让你的思维与“学术大牛”相接近,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对于AP申英国牛剑,“早规划”特别重要。因为剑桥需要你提供学科相关的5门AP,因此需要早早确定方向,AP学习围绕这个方向展开。如果学校里没有提供所需的5门AP,还要尽早自己考出来。

文书该怎么准备呢?我进入剑桥后会发现,很多社科教授最经常给我们提的要求是两个词:precision和clarity,也就是要用精准的措辞表达你想说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能夸夸其谈、用模糊的语言去写文书,所有的论点都必须要有细节支撑。

我觉得一篇比较好的文书需要有两条线,一条是逻辑线,一条是情感线。具体来说,就是“用逻辑去说服,用情感去打动”。文书里的逻辑线指的是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回答“why subject”和“why me”这两个问题。比如说,可以写你为什么喜欢经济,你在经济上面做了哪些学术准备、未来有什么打算等等。

但最好还要在文章里穿插一条情感线,把你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及热爱通过语言的流淌揉进文书当中。教授看你的文书的时候,他也会判断,你对经济是真的感兴趣,还是只把它当做一个任务、一门学科来学。

另外,在考虑文书要写什么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想你到底有没有与之匹配的实力。因为如果你在文书里写你做了科研、发表过文章的话,教授很可能会上网查这篇文章,然后根据这篇文章来“拷问”你。

我就知道有人在申请剑桥经济系时,在文章里面说自己做过某篇计量经济学论文,教授就去网上去查这篇论文,没查到,面试时就问了这个人很多统计和计量相关的问题,而他没能答上来,于是面试就被“判了死刑”。

在准备面试的时候,我非常建议“先练习写再练习说”。

面对一道面试题,你先不用着急把它说出来,而是先通过纸笔,尽可能详细地把思路写下来,把思路整理得非常清晰熟练之后,再练习说,看能不能把写的东西表达出来。这样练熟了以后,再像真实面试一样练习“边想边说”。

面试时,“答题思路”比“答对问题”重要得多。比如你在答一个问题时,可能中间一个加号写成了减号,导致最后答案求错了,这不一定是个很大的问题,因为教授知道你可能会紧张。

他们更关注的是你的答题思路:

你是如何思考的,如何一步一步得到了答案,而不是跟教授说我就套了这个公式,然后得到了答案,这样他会觉得你没有什么思想。


那么面试时如何调整好心态呢?我非常建议把它当成一次“剑桥小课”也就是Supervision课(师生一对二、一对三的小课)

事实上,进入剑桥之后,我发现入学面试跟我们平时的Supervision课真的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教授不断地问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

因此面试的时候,你就把它当成一次学习的机会就好了,不要想着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剑桥面试,面不好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最后补充一点,申请牛剑时很多中国学生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仔细的考虑要申请什么学院。而事实上,“选学院”虽然不至于像《哈利波特》里那样生死攸关,但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在剑桥,决定你是否被录取的,其实是学院而不是大学,而不同的学院、总体或者不同专业的录取数据、中国学生友好度可能差异很大,他们每年都会把数据放在官网上,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我当时申请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的学院,基本上每届本科所有专业只录两个中国人,希望大家不要跟我踩同一个“坑”。

△各专业录取率(21年入学数据)

第二,不同的学院面试形式也不太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强项去选择要申请什么学院。

比如我申的国王学院,经济学面试首先让你针对一篇类似经济期刊上的文章做探讨,然后再加一道题。而另外一些学院,可能就是让你做数学题。具体的面试形式,也会在部分学院的官网上公布。

第三,每个学院的强势学科也是不同的,这对你的就读体验影响会非常大。

比如国王学院是经济学这样的社科比较厉害,大名鼎鼎的三一学院则是数学这样的理科比较厉害。

而如果你就读于一个学院的优势学科,那么至关重要的英国大学特色“Supervision”课,就能得到一些比较厉害的教授亲自辅导,而如果就读于非优势学科,那可能只有博士生来带你了。

第四,学院会决定你的吃住条件,而且被学院录取后就不能更改,有些学院可能离主校区骑车都要骑2、30分钟,那么可想而知,也会影响就读体验。

👇申请剑桥最有用的网站👇

👇学院介绍以及Pros & Cons:

https://www.thestudentroom.co.uk/university/student/cambridge-collegepros-and-cons

👇各专业的入学考试列表:

https://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applying/admissions-assessments/preregistration-required

👇入学考试历年真题:

https://www.admissionstesting.org/for-test-takers/

👇剑桥录取数据:

https://www.undergraduate.study.cam.ac.uk/apply/statistics


就读大学:南加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已转到商科+AI的新兴专业)

标化:托福116,ACT 35, AP 4门5分,GPA年级Top20

竞赛:2019 CTB全球总决赛团队三等奖,个人二等奖;

大家可能对星河湾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鸡血”,因此觉得我不像典型的星河湾学生,但我要声明一点--

其实在星河湾,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喜欢文科、社科,比较全面发展,花了很多精力做活动的学生。

我的高中过得还是比较“与众不同”的。对于民俗文化的热爱贯彻了我的整个高中生涯,我甚至还为此成立了一个“天渔民俗文化工作室”,做了很多“不和大家一起卷”,而是有自己特色的事情。

最初,是因为参加了老家亲戚的葬礼,我对丧葬文化进行了一些调查,产生了对民俗文化的兴趣。

由此衍生开来,我在老家访问了民间的工匠,了解民间传统手艺的现状和发展,调查了从小就看到但却一直不理解的那些祭祀习俗,研究了“纸马”(祭祀用品),农村传统婚嫁习俗,还做了一个酿酒实验(因为我家之前是酿酒的)……

随着我的工作室影响变大,我还采访到了苏州评弹的新时代领军人物“评弹小刘”,了解传统艺术是如何传承的。

👇滑动看更多调查细节👇


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也查了很多文献,把自己的调查和思考结果写成文章发在了公众号里。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篇文章,我写了“新与旧、弃与存”,思考了“新文化与旧文化的冲突”这个社会问题,也联系我自身的情况,思考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来缓和这种文化冲突,找到共存之道。

后来,我也把这个主题用在了我的大学文书当中。

除去民俗文化,我高中三年还做了很多其他活动。比如我是星河湾中文校刊的创刊者,在疫情期间也做了很多志愿者工作,比如在小区里帮外国居民做翻译,开了公益便民理发点,还被“今日头条”报道了。

做这么多活动,一方面我自己的收获很多,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跟他们交流,另外,在我的申请当中也是非常大的助力。

不过有不少人都问过我:星河湾的学习这么紧张,你还做了这么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够吗?

对此,我个人的解决方法,就是“没有办法”。周末,我可能会回宿舍、去老家做活动,平时的话,可能就是做完作业之后,用剩下的时间去做活动。

在此要说明一点,其实星河湾的学习压力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大啦,比如我知道Thomas和罗同学平时都是10、11点就能睡觉的,我可能就熬到1、2点,期末3、4点,牺牲一些睡眠时间来做活动。


就读大学:多伦多大学工程科学专业

标化:托福113,ACT 35,GPA年级Top5,5门AP5,1门AP语言3

竞赛:USACO铂金;NOIP二等奖;上海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做了“主申英国、辅申美国”的抉择后,我其实是感到过后悔的。

我的专业兴趣定得很早,6年级就对机器人、编程感兴趣,7年级学习python,后来看到AlphaGO下围棋战胜柯洁的新闻,也非常震撼,由此确定了自己将来想申请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向。不过,我直到10年级才开始思考:到底要去哪个国家?

我学的是AP课程,但因为申请美国要求比较全面发展、有很多活动,我在这方面的竞争力显然是不强的。而且因为当时中美关系的原因,我担心中国学生申请计算机这样的高科技专业会受到限制。

这样考虑下来,似乎“主申英国、辅申美国”是一个很理性的选择。而申请加拿大的需求,其实处于英国和美国之间,它需要一些学术成绩,也需要一些活动。所以,我就把加拿大这边“顺手申了”。

但真的实施起来,我才发现:美国要准备的材料、花费的时间实在太多了!甚至作为“辅申”的美国,最后比我“主申”的英国花时间还要多,自然会感到后悔。

不过另一方面,我也意识到:

申请美国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挑战,也给了我一个好机会去拷问自己:我是谁?我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些竞赛、活动?这个过程,其实也让我获益良多。

因为美国只是“辅申”,我ED选择了超级热门的CMU的计算机专业,不出意外地收到了拒信。英国方面,帝国理工给了我有条件录取,要求我的STEP(数学、工程类的入学笔试)要有一个成绩,以及考AP。但因为当时疫情比较严重,AP没法考,就陷入了一个僵局。

当时我也跟帝国理工沟通了,对方说是要到8月中下旬才能给答复,这个时间是超出了多伦多大学要求确认的时间的。

如果我被帝国理工拒绝,那么就只能去UCL了,而我比较下来,多伦多大学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比UCL要强,因此最终还是选择了多伦多大学。

在此想提醒大家的是--

高中一定要早规划,把能考的东西尽量早一点考出来!

像我11年级时其实考过STEP,但不知为何当时没有考出来,是个失误。另外,申请时我理论上是不需要把预备要考的AP报上去的,但我为了安全,就把它放上去,觉得可以考但最后没有考成,不仅没有加分,反而落得隐患,有点不值得。

最后,回望我的申请之路,我觉得升学本身是由一大堆“抉择”组成的,其实没有哪一个抉择是绝对的对和错的。我一路走过来,发生了很多意外,但是走到这一步我也不觉得后悔。

回望过去,其实如果我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可能也是得到和今天一样的结果,而且也不能说这样的结果是不好的。因此,只要根据当下的情况,做出在当下看来最优的抉择就可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以后只要不后悔就可以了。

在美国、英国、加拿大

不同名校就读,

谁最痛苦,谁最躺平?

三位星河湾男生,如今都已经在英美加三个不同的国家、大学就读一年了。

在美国南加大的Vic同学,毫无疑问是“最轻松的”,因为美国大一基本还是通识教育。

他用AP成绩足足换了16个学分,而他们学校最多可以用AP换32个学分,相当于提前一年毕业、省了6万多刀,实在是“赚大发了”。因此他非常建议申美国的同学多考AP换学分。

对此,英国和加拿大的两位同学只能表示羡慕,因为他们都不能换学分,而且像Thomas所在的剑桥,学制本来就只有三年,还有接近一半的时间都在放假(比如暑假从6月中旬一直放到10月),这么多的学习任务都要被挤压到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于是他们从大一就开始上中级经济学课,作业很多,学期中也特别累。

而罗同学,则觉得多伦多大学的“累”介于英美之间,大一有很多通识课程(与美国的通识课程不太一样,有点像是科学的通识课程,学各个科学学科「如物理,化学」的知识),但让他意外的是,身为一个工程学生,课程中也对他的写作和表达有很高的要求,无疑是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没错,这也是我们听了三位星河湾牛娃的讲座后,给大家划的第一个重点:写作,真的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去到英美加三个不同的国家,大一学业遇到的最大的挑战,竟然都是写作?

在剑桥读经济的Thomas,说自己一共学了五门必修课,两门最终考试都要写作,而且是闭卷写。

他觉得自己的写作已经比大多数中国同学要好了,但和英国同学相比还是有差距。这一年他拿了一等学位,但写作的科目成绩都是二等一,还是需要“靠理科拉分”。

刚从社会学转到商科+AI的Vic同学,说自己上学期选了一些历史课,结果这些课一共要写6篇论文,所有的分数都是用论文来评的,变成了他的“GPA killer”。

连学工程科学的罗同学,也在写作方面遇到了很多挑战。他告诉我们,多大工程系有一门实践课,需要四人为一组,先自己去找研究课题,再发现课题的客户群体是哪些,最后想解决方案,做出成品的简易模样,最后还要宣讲,写出一个几千到一万字的总结。

他笑称,那段时间的压力“比申请大学时大多了”!看来,高中和申请,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给“双语宝宝”一剂强心针:从小读双语,真的可以在标化补习方面省下不少钱和时间。

从小读双语学校的Thomas,感觉托福完全是“水到渠成”自己就考出来了,而且由于从小看原版书,在经济学方面也靠“阅读”这个必杀技无往不胜。

罗同学本身是不太擅长语言的,但他在星河湾刷到了AH班(语言最高班)后,托福、ACT等也只需要查缺补漏就够了。他因为当时发音不太好,口语一直上不去,就上了针对口语的辅导班,ACT也是针对语法和阅读补了一下,就拿到了好的分数。

而Vic同学是“初升高”转轨国际化学校的,虽然之前在“三公”浦外这样的大牛校,但托福还是走过了“地狱补习之路”,初三第一次模考只有40分!后来也是跟托福“死磕”了整整三年,最终考到了116。

不过Vic也提醒大家,其实没有必要很早开始卷托福卷ACT。像他是从40分起步的,最后也还是考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成绩。所以,大家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的成绩,不用太焦虑。

👉在艰难的申请过程中,要学会“追寻迷雾里的一缕微光”

几位同学都告诉我,在压力山大的申请当中,学会“抓大放小”、“适当放弃”,把精力放在正确的地方,真的特别重要。

Thomas同学就面临过这样的抉择:是每天花两个小时,把英语标化考得更好,还是做经济学相关的自主学习?作为申请英国的学生,他选择了后者,觉得自己应该“把重要的东西做好,把次要的东西做到可以过关的程度。” 而这也给他减轻了不少负担。

他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案:我现在做的决定是对的还是错的?我未来的理想生活到底是什么?但你只要通过自主判断做出选择和规划,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一点一点实现,内心是会很踏实的。

“就好像在雾里航行时,远处有隐隐约约的微光,你不知道那是灯塔还是星星,但你知道,自己一定可以先往那个方向走走看。”~

11月11日(下周一),2025星河湾首场对外媒体说明会将在“爸爸真棒”直播间进行,高中部副校长兼升学指导办公室主任张力招办老师阮振超将回答家长关心的热门问题。


活动开始前,大家可扫码加入【真棒·2024-2025星河湾答疑群】,群内将提前接龙关于星河湾申请/备考/升学等问题,直播间内两位老师将详细解答。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