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包玉刚上中插班失败后,护着孩子不看“社会黑暗面”的家长都后悔了……

教育   2024-11-10 12:04   上海  

今天,想给家长讲讲孩子们的新闻敏感度与思辨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呢?其实要从两件事说起。

先说第一个,前一阵子,跟好朋友聊天,他家娃小学四年级,在一所挺好的民办学校读书,中上游水平,亲子关系也不错,属于父慈子孝的类型。有一天,孩子问爸爸:你关注热搜吗?你喜欢BLACKPINK吗?

面对热搜信息对孩子的「入侵」,这位爸爸脑袋飞转3秒钟,然后撒了一个谎——我不关注热搜,也不熟悉BLACKPINK。

再说第二个,有一年网传魔都头部国际校的初中入学面试题,分中英文两题,内容在很多家长看来——很硬核!

硬核到做下面这张总结图表的成年人,都搞不清楚状况,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人的耶路撒冷纷争,写成了伊朗与巴勒斯坦。

而中文部分的题目,也是曾经常驻热搜的杭州保姆凶杀案,如果学生不是对整个事件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应该无法给出一个高质量的回答。

■ 显然作图的编辑也对新闻和历史不熟悉,把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人的耶路撒冷纷争,写成了伊朗与巴勒斯坦

仔细品读这两件事,我们总结出了两点:

  • 孩子们每日被海量信息包围。因为这些信息带来的疑问,会一直追随他们,如果问题没有解决,他们会感到困惑

  • 如何解读信息?如何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似乎成了考察一个孩子是否拥有某种能力的试金石。我们通常把这种能力称为——思辨性。

因此,由信息组合而成的——新闻——成了测试一个孩子思辨能力的工具

所以,真选君经常会给大家推荐一些收获“好新闻”的输入资源,比如我们每年都推荐大家去订阅的已经做了整整10年的《给孩子的新闻周刊》,研发这套资源的创始人是在《南方周末》工作十年的黄金时代老媒体人——邓瑾老师,邀请的主讲人也是国内主编级的媒体大咖,他们给孩子讲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商业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足球新闻和英语新闻。

他们太知道新闻之于孩子的教育意义,无论是扩大视野和知识面,培养独立思考和结构化思考的能力,还是价值观的引导!


在给孩子们讲新闻这件事上,真的没有人做得比他们更专业,更长情。听他们讲新闻的孩子也一茬一茬地长大,他们的视野和见地总是惊艳到了身边人,包括他们的父母和老师。

而过去,听博雅新闻课的人其实是9-16岁孩子,真选君得到了最新消息!2025年,他们将增加一档给6-8岁孩子的新闻课,也是每周4期

没有不可以给孩子讲的新闻,关键是看你怎么讲,世界就像一个永不落幕的连续剧,每天都上演着各种新闻,而这些新闻,无论多么遥远,总是会像大洋彼岸的一只小小的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那样,让我们迎面遇见了风,甚至是海啸。

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休戚与共。“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订阅信息


2025《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适合6~8岁孩子 / 适合9岁-16家庭

11月早鸟开订限时福利!

单年 439 元,双年 799元

👇欢迎扫码订阅👇

欢迎加入「素质教育群」了解更多资源

以下为《给孩子的新闻周刊》总编的答疑内容~


01

请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现在很多大人都不看新闻,我们为什么还坚持让孩子去看新闻?


 邓瑾:

不看新闻,会错过多少精彩啊。你不觉得我们这个时代特别有意思吗,真的是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无论是国际关系国际秩序,还是AI和基因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开启的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以一种我们不能想象的速度在颠覆,在瓦解,在创造,迫使我们重新思考整个世界乃至整个人类何去何从这样的大问题。可以说,外面的世界轰轰烈烈,排山倒海,又瞬息万变,就像一个永不落幕的连续剧,这么精彩,我们怎能不去看?更何况,外面的世界还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我们怎能不去了解?我们希望孩子会成为比我们还要优秀的人。

看新闻,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带孩子看一场马斯克SpaceX “筷子夹火箭”的回收,带他一起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努力和兴奋,孩子一定会提好多好多问题。说不定就喜欢上了物理或天文。现在大家都苦恼孩子的自驱力。先有好奇心,才会有自驱力,而新闻包罗万象,包含政治经济军事国际历史地理和科学,听新闻,能很好地激发孩子对这个世界对各种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的好奇。

■ 马斯克的“星舰”试飞成功,上演“筷子夹火箭”

■ 儿童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试听(适合6~8岁)

看新闻,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而教育的核心,就是教会孩子如何思考,在当今这个国内国际都这么撕裂的世界,独立思考能力更加重要。什么是批判性思维?你需要学会收集信息,辨别信息,对不同观点和各自的论据进行比较,分析和反思,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

这些都需要训练,而每天听新闻,就是日复一日地对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 少年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试听(适合9岁+)
02

新闻到处都有,为什么非要听“博雅给孩子的新闻”?博雅的新闻相比较其他的新闻来说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者是优势之处吗?


 邓瑾:

这是两个专业媒体人给孩子推出的新闻项目,而且我们已经讲了整整10年我和我的搭档赵凌都曾在中国最好的媒体工作十几年,也分别在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一年,我们邀请的给孩子们讲新闻的主播几乎都是主编级的媒体人。让这种段位的老媒体人给孩子们讲新闻,这应该是独此一份。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总编及儿童版导师

其次,我们给孩子们讲新闻讲得很全,包括国内、国际、商业和科技。还有体育新闻和英语新闻。相信没有人有我们这么全面。而且,我们从来不回避跟孩子讲复杂新闻,俄乌战争、哈以冲突,中美博弈,美国选举,股市楼市,我们全都讲。

■ 往期「部分」新闻课选题

第三,还要强调的是,博雅给孩子的新闻,不只是讲新闻,更是教孩子如何深度思考,如何结构化思考。每一条新闻,我们都不断提问,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一件事进行深度分析和辩证思考。

03

对,博雅的新闻是非常强调思辨性,我很想知道,博雅的新闻是怎么体现思辨性这一点的?


 邓瑾:

你提问的质量,以及你追问的质量,就是你思考的质量。这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之一。

比如美联储降息这件事情,很复杂,要不要给孩子讲?我们的选择是,讲!怎么讲,不断提问。什么是美联储?什么是央行?央行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是降息?为什么要降息?降息之后会有什么结果?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就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引导孩子去了解。

■ 少年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试听(适合9岁+)

像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这类撕裂的新闻,需要思辨的地方就更多了,支持哪边的人都有,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回归到事实层面,基于事实做判断,然后对各种观点和论据进行分析。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如何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信息,以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这里也有价值观的输出。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就是和平,那怎么达到和平?和平是打出来的,还是谈出来的?这样的大问题,其实只要带孩子们回到具体的新闻事件中去,回到复杂的新闻情境中,他们就更容易产生一些感悟和思考

04

在选题方向上,除了刚才提到的俄乌战争,巴以冲突,美联储降息之外,您认为哪些新闻是一定要给孩子讲的?你怎样去考虑这个取舍呢?


 邓瑾:

我们认为重大的新闻,硬核的新闻都可以跟孩子讲,关键是看讲的人会不会讲。越懂的人,越能把复杂的事情讲清楚。博雅给孩子的新闻周刊,邀请的都是主编级的媒体大咖,他们都有十几年的媒体经验,他们给孩子输出的时候,其实是用自己毕生积累的学识和判断来讲,真正能做到深入浅出

■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少年版导师(左右滑动查看)

还有就是孩子感兴趣的和孩子学习生活相关的新闻,比如taylor swift的全球巡演,天文和航天的进展,或者像烟卡和学校霸凌这样的新闻,我们也会跟孩子聊。

05

2025 年我们新增加了一个儿童版新闻,面向 6 ~ 8 岁的孩子,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邓瑾:

听新闻的好处太多了,所以我们想让孩子更早地加入到听新闻的队伍中来。

我觉得天下没有难的新闻,关键是怎么讲。怎么跟6~8岁的孩子聊新闻呢?要有趣。不要端着,板着,用一种聊天似的、幽默的方式给孩子们讲。所以首先就是语言表达的不同

其次就是知识点的密度不同。相比9岁以上的青少年版,儿童版每条新闻讲透一两点知识点可能就够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听完一条新闻后,觉得太有意思了,会提很多问题,想要去了解更多,那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还有,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人格的培养、价值观的滋养也非常重要。无论给孩子讲辛顿、马斯克还是郑钦文,其实我们都是希望用他们的故事去激励孩子追求自己梦想,给他们力量和希望,让他们对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这是一个人的底色,特别在世界动荡、经济下行、青少年抑郁症流行的时代,这点就更为重要。

★★★

2025年首发订阅

国内首个给孩子的新闻分级课

博雅2025《给孩子的新闻周刊》今天开始征订。

2个版本,请按需选择:

01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少年版)

面向9岁+,年龄上不封顶

■ 扫码订购,查看详情

02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儿童版)

面向6~8岁孩子

■ 扫码订购,查看详情

强烈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听。新闻课提供的“餐桌话题”,可以充当家庭成员沟通的纽带,为两代甚至三代人创造高质量交流场景,大家平等讨论、彼此倾听,这很重要,也许会减少隔阂、增加信任,父母和子女的信任太重要了。

现在订阅,享以下早鸟优惠。相信我们,早鸟福利一定是最好的任何一项,都可以让你值回票价:

  • 全年最低价

  • 52讲往期《精选主题刊》音频课(涵盖2020年以来全球新闻大事梳理分析)

  • 《给孩子的新闻素养白皮书》电子版

  • 电子月刊12个月(2025年12月完更)

2025年的博雅新闻课从2025年1月开始更新,每周四更(国内+国际+商业+科技),共220期(55*4),还会根据突发新闻,不定期更新内容。

适合6~8岁孩子 / 适合9岁+

欢迎扫码直接订购

订购24小时后,登录「博雅小学堂APP」学习

接下来,为新老朋友再总体介绍下,博雅《给孩子的新闻周刊》究竟是怎样的?


2025年,博雅新闻的重大升级是什么?

国内首个给孩子的分级新闻课

为什么新闻要做分龄?起因是跟家长做的一次简单交流。

那个妈妈说,“现在少年新闻挺好,但可惜了”。

“为啥?”

“娃太小,听不懂。”

后来我们多方调研了一下,发现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确实,此前我们的新闻课就是给9岁及以上的孩子准备的,其实,收听用户群可以上不封顶。但是向下兼容呢,未必。

今年我们下力气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做新闻分龄,专门为想深度认知新闻的小豆包们,也开辟一个通道。所以,2025年的新闻课,将划分为两个版本:

  • 6~8岁,儿童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 9岁+,少年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两个版本,都是为了帮助孩子看见更大的世界,训练批判性思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但儿童版的讲解方式会更加活泼生动,深入浅出。

「儿童版」知识量不贪多,讲透几个核心点就好思考也不求一个猛子扎特别深,掌握了思考方法就好。

相比之下,「少年版」就更讲究逻辑框架,多元思辨,接近事情的本质

在认知的量和度上做区隔,也是为了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让孩子们好上手,愿意上手,才能常用常新。

比如,会怎么给6~8岁的孩子讲马斯克“星舰”发射成功呢?

开头是这样:

假如说,有一天,你醒过来,一睁眼,诶,你们家飞到外太空去了。你会怎么办?

为什么我会问这么个问题呢?因为这事儿还真有可能。你知道吗?就在昨天,咱们地球历史上最大的飞行器,一艘40层楼高,和40头大象一样重的火箭,从7万公里高空飞回地球,duang~一下,被一双巨大的金属筷子夹住了。诶,如果你的同学,从一米开外朝你扔来一支铅笔,你能夹住不?

……

人类是越来越厉害了,将来有一天真的就实现移民火星的梦想了。你现在在哪上学啊?早晚有一天,我觉得你会坐个火箭,唔~飞到火星去上学,然后唔~飞回来,被根筷子给夹住,回家吃饭。

“假如……”这样的开头,“duang”这样的拟声词,还有各种类比现实情境下的“你能做到吗?”“你也会被根筷子夹住”……想必老用户也看出来,这跟我们少年版新闻课的不同了。

少年新闻版,用的是客观的新闻叙事。但儿童版,用的是讲故事的手法。各种想象,各种比喻,各种情景模拟。

对6~8岁的孩子来说,我们会讲什么呢?比如我们第一期的选题,科技新闻,讲太空行走,冒险刺激,孩子感兴趣。国内新闻,讲全国蔓延的小学关停潮,跟孩子息息相关。商业新闻,讲假期调休,孩子正亲身经历的。国际新闻,讲猴痘病毒,这个病毒孩子最容易感染,也是跟孩子相关的。

这些新闻不仅有趣,贴近孩子的生活,而且内在大有思考拓展的空间。比如,为什么他放个十一假期,周日还得去上课调休?为什么给了我们七天长假,大家还是抱怨呢?有没有一个“既要,又要”的办法,让我们周末正常休息,还有自由的长假呢?我们希望的是,以后孩子遇到这种身边的公共性话题,能够情不自禁地就想去提问、去思考

■ 儿童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试听(适合6~8岁)

而少年版在此基础上,会加强思辨、加强逻辑。不只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而是多跟孩子探讨“为什么”,教孩子拆解复杂问题的方法看待事件的多元角度。跟儿童版相比,有点难度螺旋上升的意思。

比如,少年版新闻会怎么讲呢?——


01

从武汉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聊到无人驾驶的AI现实进展,“深度学习”的计算机科学原理,进而思考无人驾驶会让司机失业吗,怎么看待AI对人类就业影响。
02

从“农夫山泉舆论事件”,聊到媒介素养,学会判断什么是事实,什么是立场和观点,然后让孩子学会理解复杂信息的方法,继续拓展传播学里流量的逻辑,历史上发生的类似事件,认识市场经济和企业家精神。
03

从孩子对烟卡的沉迷,聊换位思考,引导孩子了解大人的想法,然后引出游戏设计的“沉迷逻辑”,其实不止烟卡、小马宝莉卡、奥特曼卡、盲盒手办都是一个套路。

■ 少年版《给孩子的新闻周刊》试听(适合9岁+)


01

从今年这届历史上最奇怪的诺贝尔奖,聊到最前沿的科学原理,进而思考AI对人类文明范式转换级的意义。
02

从黎巴嫩寻呼机爆炸,讲到民用设备用于战争的可怕后果和战争伦理问题。

……

博雅小学堂讲新闻有什么不同?

一群热爱新闻的人,带孩子长视野+学思辨

这是一群真正热爱新闻的人。聊起新闻, 她们两眼放光。两个字,靠谱。

无论是儿童版新闻课,还是少年版新闻课,总编辑都是博雅小学堂的两位创始人。

一位,邓瑾老师,哈佛尼曼学者,前《南方周末》高级编辑。除美国外,哈佛每年仅向全世界挑选十几名佼佼者,成为“尼曼学者”。

另一位,赵凌老师。也是前《南方周末》资深编辑,在超一流大学加州伯克利分校做过访问学者。而且了解重大调查报道的,很可能知道赵老师。

儿童版新闻课,主要操刀的就是两位博雅创始人。当然了,除了这两位老师,编辑团队还有在新闻界摸爬滚打10年以上的老师,以及做课经验比较丰富的编辑。

少年版新闻课,也都是各个领域有研究,有经验,有积累的专家。熟悉的老朋友大部分也都认识了。

■《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少年版导师(左右滑动查看)

五位重量级导师,分别掌管四大周刊——国内、国际、商业、科技。

为什么这四个?一句话:这里有现代人应了解的基本常识。说是“常识”,其实也是思维方式,或者说三观

◎国内周刊:让孩子真实地认识他所处的时代和国家,丰富社会常识和社会兴趣——这里,藏着一个人最大的命运

▼ 2024年的国内周刊目录

◎国际新闻:让孩子拥有国际化的广角视角,看到更大的世界——一个人看得多远,决定了走多远

▼ 2024年的国际周刊目录

◎商业周刊:这里有驱动世界发展最底层的思维方式,陌生人打交道的思维方式等等——这里,有改变世界观的最强大思考武器;

▼ 2024年商业周刊目录

◎科技周刊:这里有世界发展最前沿的科技成果,以及最聪明的大脑——正是科技,给世界带来了最大颠覆。

▼ 2024年科技周刊目录

四大周刊,每周各一更,就像一个不断长大的容器。但是我们的容器里,装的不是信息、知识,而是运用信息知识思考的能力。

四位老师,当然是采用客观报道、深度解读的方法,但不时也会有个人生命经验的呈现。相信对孩子未来一年,是个美好的陪伴。

这里附上往期老用户的使用体验:

👇滑动看详情👇


■ 家长在社群的部分反馈内容


听完新闻,孩子能做什么?

家庭餐桌/同学话题,终生学习库

了解《给孩子的新闻周刊》(少年版)的老用户都知道,新闻课,除了老师讲,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同学分享

每期新闻最后,主讲老师都会进一步提出一个追问,希望引导孩子思考。

说到这里,忍不住给你看看博雅小学堂孩子的留言。请千万不要小看孩子,他们的理解力是很高的,行动力也是很强的。

👇滑动看详情👇


有时候,真是羡慕今天的孩子。作为家长,有时想,如果我在小时候能进行这样高质量的思考,今天的我,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哈哈。

除此之外,少年版新闻,每周老师还会遴选一位思考很出色的小用户留言,作为“小小评论家”,呈现在下期课程之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自信也在增长。

■ 小用户“小小”的快乐

这种分享,也会让其他孩子们看见:哦,身边竟然有同学,会这样思考问题。

家庭话题,从日常扩展到新闻,孩子的视野变辽阔了,孩子跟父母的关系纽带,是不是也更深刻了呢?这是来自杭州爸爸的分享。

这是家住上海的萌萌家长给到的另一个生活片段。科技新闻,如何激发了他的孩子做科学实验的兴趣?

好的学习方式,不是知道很多知识,而是真正感受到对知识的渴望。然后,孩子返回到这个真实世界,走一条属于各自的道路。

👇孩子在课程留言区分享👇


在这个意义上,读新闻,也是一种帮助孩子找回自己的历险。这种历险激动人心,它让孩子去往从没去到的地方,也去往内心深处探寻自己到底是谁……


订阅信息


2025《给孩子的新闻周刊》

「少年版」和「儿童版」

适合6~8岁孩子 / 适合9岁-16岁家庭

11月早鸟开订限时福利!

单年 439 元,双年 799元

👇欢迎扫码订阅👇

👇更多信息欢迎咨询小助手👇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