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明星的艺术娃们刷屏了,一边是李湘女儿一身名牌给自己办画展,面对记者采访侃侃而谈目标牛津纯艺;李湘帮爸妈们划重点:不要关注英语,自信大方最重要。
另一边,黄磊陪着多多骑行纽约,传言是进了纽大,学电影制作。王菲的女儿李嫣则成了金匠(Goldsmiths)的学生,小S的大女儿传闻入学南加大,学的还是艺术……
艺术爬藤热了十多年,终于因为星二代们集体下场“带货”,瞬间又成了流量担当。有人给星二代们算了一笔账,不管是纽大还是USC,一年学费都要50w+了,加上纽约或者加州的生活费,四年差不多400w。
这400w投进去,多久能收回?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要快。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
泛艺术专业、特别是数字与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类专业,就业前景竟然越来越好:
在美国,UX设计师的平均年薪约为9万美元,UI设计师的薪资接近8.1万美元,以平均工资计算,大学四年的花销,基本五年就能回本,而且这还是明星们顶配投入下的回本时间,普通中产家庭的话,算上奖学金和各种实习机会,如果规划得当,很可能毕业三年,就开始“扭亏为盈”了。
另外,艺术特长的加持,能够帮娃顺利从卷上天的纯学术赛道“逃离”,何乐而不为?
看看去年耶鲁公布的新生画像,SAT平均分已经到1550了,每个学生平均递交9门AP,在这种卷死人不偿命的氛围下,艺术爬藤的人数6年里增长了16.9%,差不多是国内留学人数增长的一倍。
看来,越来越多孩子选择了曲线救国,靠艺术特长冲击名校的方式来一圆名校梦。
从市场来看,一方面是需求量猛增,另一方面则是套路“横飞”,有些机构一套模版打天下,孩子的艺术作品集缺乏新意,线上课扎堆,线下规划则没有,所谓的海外名师课最后都无法兑现……
以上种种,只要踩中一个坑,很可能就会让原本有机会上自己梦校的孩子被荒废掉,所以,在艺术爬藤被谈论了十多年之后,我们想要去聊聊这样几个问题:
为此,我们特别走访了带许多孩子靠艺术特长逆袭名校的孙老师,多提一句,孙老师所在的艺术教育机构--ACG一直是艺术教育机构的顶流,伊能静的儿子和作家六六的儿子都是ACG的学员,两位“星娃”一个进了NYU,一个被罗德岛录取。
孙老师
11年留学行业从业经验,拥有美国东西海岸10大艺术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的访校经历,亲自面谈招生官,熟知院校招生要求,曾参与帮助多名孩子拿到牛津、哈佛、UCL、RISD、NYU等大学的录取。
但对ACG来说,真正的战绩,恐怕还是2024年的这份录取榜单,他们一共收获了:
6枚哈佛、牛剑双录!
还有9枚宾大、7枚JHU、13枚康奈尔、37枚纽大
29枚罗德岛、79枚帕森斯、711枚伦艺
ACG学员的世界名校成绩单太亮眼了!
👇滑动看录取榜单👇
这其中不乏许多宝藏少年,他们当中--
有人17岁就办了展,拿到了业界公认最难进的牛津纯艺录取,
有人通过昼伏夜出观察北京城,最后进了康奈尔建筑专业;
有人靠制作棋盘游戏向外卖小哥致敬,剑桥&南加大双录……
总之,这些没有明星光环加持的孩子在ACG的熏陶与浸润之后,都名副其实地做到了「我手写我心」,最终靠一份独一无二的作品集,让招生官为之折服。
看完这些孩子的作品集以及他们在ACG的经历,我发现这些故事给我最大的感触是:
每一个学艺术的孩子都是千里马,他们恣意奔跑的欲望并非天成,而是需要ACG这样的伯乐,用完全个性化的“一对一”方案来细心调教,终成大器。
拒绝模版!从牛津到康奈尔
他们经历了独家定制规划
艺术爬藤最怕“套路”二字,你让孩子去10个机构,很可能8个导师都会跟你说,要做女权、要讲环保,要考虑文化多样性……然后扔出一套主题模版,孩子短时间里就能产出一套“保险”的作品集。
但这种安全性无法打动名校招生官,在孙老师看来,艺术作品集的真正亮点,在于自由表达,它本质上和套路是背道而驰的:
招生官对作品集的好恶,其实并没有某种定式,你不能说某个主题他特别喜欢,某种风格是热点,这种应试的逻辑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招生官最关注的是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将个人的所思所想自由地表达出来。
所以,作品集完全应该是千人千面的,这就对孩子的导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切都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所有的规划都必须跟着孩子的经历、兴趣、学术成绩做文章,简言之——这必须是一份独家定制的规划。
这种独一性,在ACG今年刚被牛津纯艺录取的女孩Bella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刚进入ACG,规划团队为Bella制定的目标是UCL和金匠,不过随着Bella IGCSE 9门全部拿到了最高等级A*,并且雅思取得8分。面对这样的学术成绩,孙老师和规划团队决定升级Bella的目标——直接冲击全球纯艺专业Top3级别的牛津大学。同时根据根据牛津,UCL-Slade,Goldsmiths的学术要求,帮助Bella规划建议了 A-level的选课以及BTEC的规划。
这也是一对一定制服务的特点,规划可以跟着孩子的成长升级更新,而孩子在每一个时间节点所要完成的任务,都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而至关重要的作品集制作,则是一次团队与Bella共同完成的个人兴趣探索。一切主题方向的设定,都建立在大家对Bella的深度了解之上。如今,说起Bella的许多特点,孙老师依然滔滔不绝:
她是一个特别‘自然系’的孩子,她会一个人跑去沙漠徒步,她在北京办个展,不会像别人一样,首选798,而是放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这样的地方,喜欢摄影的她会放弃时下流行的数码相机,用胶片来记录日常的所思所想,因为银盐与光的作用,对她来说或许更有“自然属性”……
■ Bella个展现场
正是对于这些特点的了解与深度挖掘,才让团队得以帮助Bella,将属于一个17岁女孩的艺术感觉定格,完成了自己的首个个展《三思》——这也是ACG提供给Bella的一份珍贵的“学术经历”,Bella与规划团队以及专业的策展人一起,经历了展览的前期筹备、策展、后期的回顾与反思,这让她再次坚定自己的目标——牛津纯艺。
对ACG而言,通过一份独家定制的规划,帮助孩子找到目标,并且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下去,才是让诸如Bella这样的家庭,愿意将孩子交付其手的关键。
而另一位拿到康奈尔建筑专业录取的鲁同学,也是这种一对一独家规划的受益者。
他在进入ACG伊始,就是那种目标感特别明确的孩子,由于对梁思成手稿的热爱,他爱屋及乌喜欢上了建筑,梦想到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系去学习。
在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上学的他,平时就会关注许多知名建筑师的作品,从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到弗兰克盖里的结构主义建筑作品,他谈起来滔滔不绝,足见其对建筑的热爱。
他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冲击康奈尔建筑专业的目标,有激情、有规划、也有储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股风就是——如何把他自己对于建筑的感受,对建筑大师风格的吸收,全部展示在自己的作品集中。
此时,ACG导师张老师成了他的神助攻,得益于一对一规划,他知道鲁同学是一个阅读量非常大的孩子,于是便和他一起“检索”鲁同学的阅读库,尝试从过往的阅读经验里找到创意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最终从郝景芳的科幻小说《北京折叠》引申开去,将城市属性、阶层分化与时间这三种要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份名为《北京折叠》的建筑空间畅想。
所以,不管是鲁同学的《北京折叠》,还是Bella的《三思》,都完全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产物,其中投射出的是他们所思所想的日常,却也沉淀出生命的思考与对他人的共情,这才是一份优秀作品集的正确打开方式,而在其背后,是ACG全科系专业覆盖的艺术教育版图,从纯艺到计算机设计,六大类近80个细分专业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去适应孩子们规划的多样性。
除此之外,ACG还有一个引以为傲的艺术爬藤“武器库”,下面就为家长们揭秘,当下走艺术爬藤之路,孩子们还需要哪些辅助服务来提升成功率。
想了解更多艺术爬藤点点滴滴
👇可以扫码入群👇
与更多老师和同学交流
四种武器 夯实申请优势
作为带娃艺术爬藤近十年的老法师,孙老师对艺术语言的更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十年前,大家或许觉得油画、插画、雕塑是特别标准化的三件套,但当下就肯定会有变化,因为艺术的外延一直在扩展,所以孩子可以利用的形式也一定在扩展。
Bella的《三思》展就有非常丰富的形式——油画、插画、雕塑,这些传统项都有,但比如影像装置,行为艺术……这些新艺术语汇也一样不缺。
另外,今年刚被剑桥、康奈尔、南加大等名校录取的孙同学,也是ACG对于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工具精准把握的最好例子。喜欢游戏的他设计了一款模拟外卖小哥工作的多人桌游——「Delivery Dash」,让人去思考被困在时间里的快递小哥的命运。
在ACG导师的启发下,他还设计了一款名为记忆沙漏的装置,提醒人们去储存美好的记忆。
从游戏到装置——或许真是这样新颖有趣且互动性强的表达形式,让孙同学拿到了USC和剑桥的双录。
👇点击看孙同学的经验分享👇
几乎每个ACG学员都经历过学校特有的大师私塾课,这是一次与目标专业知名老师一对一探讨作品集的绝佳机会。这也是ACG定制化服务的深度体现,孩子们可以通过它们收获:
海外名师的1V1辅导
一份具有超强针对性的课表
16项精细化的课程模块
个人独立作品
海外大师推荐信
■ 部分院校推荐信展示
如果说私塾课是ACG提升孩子创作理念的利器的话,那么「个展策划」以及丰富的「实习机会」,则成了学生积累经验,加固经历厚度的最佳途径。
除了Bella 的《三思》展,ACG还为更多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争取到了办个展的机会。来自北京凯文的谭同学,今年进入了罗德岛设计学院的纯艺专业,事实上2022年,她就在ACG的帮助下,于798艺术园区开了个展。
在个展上她通过绘画、装置、面料等媒介,重新思索了疫情对当代文明的影响:
在ACG老师的帮助下,她不但以艺术家的身份,用创作来思考当下,更是通过办展,将思维拓展到了艺术市场与展览运营。这样的经历,相信也是她能够成功拿下罗德岛纯艺的关键一步。
大厂经验在任何时候都是履历表上的加分项,艺术爬藤也不例外,它除了可以帮助你增强经验的厚实度之外,对于作品集的制作,也有实践出真知的效应。这一点,同时拿到六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曼切斯特建筑学院、谢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赵同学就很有代表性。
赵同学在ACG学习时,就到自己最喜欢的建筑事务所MVRDV实习。这次实习绝非走走过场而已,她深度参与了MVRDV的一些项目——比如改造深圳妇儿大厦。她看到了设计师是如何使用神奇的“塔改造魔法“,最终让建筑的颜值和使用寿命获得了双重赋能。
因为实习积累的经验,她萌发了从母亲家乡海南岛的橡胶林着手,来创意自己的作品集,通过对橡胶林的景观再造,赵同学为忙碌的城市人提供了心灵休憩的森林方案。
在ACG,无论是像谭同学这样17岁就能在798展示自己的艺术理念;或是如赵同学在顶尖建筑设计事务所跟上大项目的孩子,绝不在少数。这些弥足珍贵的经验最后给予他们的,除了背提上的漂亮一笔之外,更是自信与创意理念的全面提升。
所谓点石成金,一切都源自于深入了解之后所开始的化学反应,在ACG这个「创‘艺’实验室」里,艺术与年轻生命的相遇,恰逢其时。
如果你对今天提供的这些“艺术爬藤武器”想有更深的了解,那可千万别错过今年的ACG国际教育艺术展,届时会有20位海外教授&“ACG艺想ICON”,来为大家现身说法,聊聊艺术爬藤的新趋势,还有来自RCA、CSM、RISD、PARSONS的海外大师空降教育展现场,倾囊相授25申请季TOP院校“通关密码”。还在布局艺术爬藤的家庭,这场展览的含金量真的爆表了。
「 写在后面的话 」
谈到艺术爬藤,身边的朋友总是这几个问题,零基础可以吗?需要很多钱吗?是学术不好才会选吗?这里头都有些许固化思维在作祟。
今天我们在ACG却看到了另一种图景——艺术特长成了一种极富竞争力的个人特质,不管学术牛娃还是普娃,不管是不是学过画,他们都能在契合的规划里,收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表达。而恰恰是这份表达,才让孩子们能够在面对名校的大浪淘沙时,多一份自信,毕竟不管是否就读艺术专业,一份精彩的作品集,都能让孩子在冲击大U的过程中,加固自己的“护城河”。
所以,爸妈们大可以先放下「孩子有没有基础」、「会不会画画」这样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热情和意愿,余下的,就交给最专业的机构吧。
点击关注ACG官方微信,看最新活动及申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