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明天!“牛津妈妈”雷冬冬:好的教育都是“应试”,那为什么还要选择国际路线?

教育   教育培训   2024-11-01 12:16   上海  

又是一年择校季!不得不说,今年的国际教育圈,如同今天的上海天气一般,从倒闭、合并、扩招到海外建校,历经大风大雨。
今年诸如平和金鼎、世外青浦等一梯队国际学校新校区正式投入使用,此外还有WLSA嘉定、领科松江等新校区也在筹备,随之而来的是头部学校扩招,招生名额增加;
另外越来越多国际学校向海外进军,除运营了即将满两年的美国世外,惠灵顿(中国)也在今年于旧金山湾区成立首所海外学校。
与此同时,今年家长们也陆续得知一波国际学校倒闭,其中不乏深圳厚德书院、北京房山诺德安达等知名学校。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中产家庭要怎么去挑选一所稳定且高质量的国际学校?扩招的头部学校,教学质量是否会下滑?一路体制外or两条腿走路,升学路径要怎么做好平衡?

为了帮助更多择校家庭厘清择校底层逻辑,11月2日(也就是明天!!!)14点!

我们邀请到协和、平和、WLSA、光剑、德闳、宏润博源6所学校校长&招办主任做客现场,为大家拨开迷雾,指点迷津,由表及里深度解读:

  • 巨变中的国际教育,如何规避择校风险?

  • 不确定的升学之路,怎样保证“两条腿走路”?

  • IB遇冷?AL贬值?散装AP?解密3大主流课程

  • 怎样准备,才能升入沪上一梯队名高中?

随着台风过境,明天周六上海将迎来晴朗好天气☀!在雨过天晴的午后,欢迎各位家长加入本次上海名校长论坛活动,共同探索教育新思路。

名校长论坛活动下半年仅一次,分为上下两个圆桌,深入探讨上述问题。欢迎大家扫码预约👇(活动收取9.9元小小押金,用于确认人数,我们方便提前准备茶席和物料,结束后,会原路退回)

每个家长都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一个最好的教育。许多家长也对教育有着太多太美好的期待,期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一生。但教育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效吗?

在活动开始前,我们先读一读本次嘉宾——资深国际教育领域专家雷冬冬校长之前的采访文章关于教育,家长们不得不知道的几个事实。

留英数学博士雷冬冬女士自2005年回国后,参与创办了两所成功的国际高中,尤其是2011年出任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简称:光华剑桥)的校长后,短短6年,她带领自己的团队,把一所全新的学校打造成为上海滩最具经验,最具潜力,最具口碑的国际高中之一。她的女儿、女婿也均毕业于牛津大学,因此,她在业界被人亲切地称为“牛津妈妈”!

雷冬冬自始至终坚持一个理念:教育就是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她经常告诉孩子,我们不会让你做自己做不到的事,也不会把你与其他孩子比较, 我们希望你们能做自己,并通过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她接触过不少在各行各业颇有成就的家长。虽然他们的事业非常成功,但有时面对自己的孩子,常常感到束手无策。不少家长由于缺乏对教育的了解,一直感到焦虑和担心,有的家长也对教育寄予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更有家长,由于不懂教育的规律,好心办了坏事。

雷冬冬说:

我们是老师,我们不是“魔术师”。

有些事情,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但有些事情,教育也无能为力。做父母是一场恒久而弥新的修行,让我们从下面这几个方面,跟随雷冬冬校长一起探寻教育的本质,找寻教育的规律,揭开教育的真相:


1


教育有“不美好”的一面。

教育除了培养人,还用来筛选人。一个国家的人才选拔方式是由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衍生出来的,而不是靠教育部门单方面“设计”的。


2


好教育都是“应试”的。

一旦考评指标量化,教育就变得应试。其实应试并不可怕,过度应试才是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3


许多家长的焦虑,都是自找的。

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甚至学习成绩,可能在出生时就已经确定。接受一个并不完美的孩子,也是父母的一种修行。


4


大部分的补课是浪费时间,浪费金钱。

补习就像用“抗生素”,如果一生病就用抗生素,人的免疫功能就没法得到锻炼。如果孩子学习一有困难,就去补习,就剥夺了孩子培养学习能力的机会。


5


管得越严的孩子,长大越没有出息。

“管”要有个度。那些真正成才的孩子,大多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氛围。


6


让学校给学生做职业规划,这是个伪命题。

今后的社会分工一定是越来越细的,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才有成功的可能。

▲光华剑桥的学生们。

教育有“不美好”的一面

教育是一个传递做人智慧,培养做事能力的过程。我们一直谈的是教育美好的一面,但其实教育的功能除了培养人,还用来筛选人。一对从小两小无猜的玩伴,经过教育的洗礼后,就各自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起点。

家长为什么会担心,会焦虑?为什么有的家长宁愿倾其所能,也要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好的教育?那是因为很多人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中国的高考备受诟病,究其原因,就是这种完全靠分数的选拔方式,不能完全把那些最为优秀的人才筛选出来。人们为了一种更加“精准”的选拔方式,不断尝试,不断改革。但其实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不可能有一种让所有人都觉得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利有弊。

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才选拔方式,是由民族文化和社会制度衍生,而不是仅仅靠教育部门单方面设计出来的。高考制度可以改的更合理,但无论如何改,估计难以从根本上给学生减负,难以去掉过于应试教育的痕迹。不能量化的选拔标准,在目前的中国是无法落地的。

▲光华剑桥的学生在毕业典礼上。

好教育都是“应试”的

也许中国的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应试教育比较反感, 但是所有好的教育,都有很浓的应试成分。

因为教育是用来筛选学生的,因而产生了评价体系,为了让评价体系不受太多的人为因素影响,就必须有量化的考评指标,一旦考评指标量化,教育就变得应试。其实应试并不可怕,但过度应试就偏离了教育的本质和方向。

学生进入国际课程体系,其实一样要读书,一样要考试。有人诟病 A-Level就是洋高考,比较教条。但是,A-Level体系其实是非常遵循教育规律的,它虽然也应试,但并不过分。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要刷那么多题,学习那么辛苦?这是因为在中考和高考中必须分分必争。孩子们往往为了提高10-20的总分,或是补习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占用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从而使得我们的教育变得过于应试。

在A-Level课程体系中,83与88,93与95分并没有区别,因为同属一个等级范围。所以学生们就不必为了提高几分而拼命刷题。再者,A-Level的自由选课机制,让所有学生都可以扬长避短,选择自己最擅长和喜欢的科目就读,不必再花大量时间去补那些自己的“短板”科目。雷冬冬校长认为,

A-Level的课程设置和考评体系,值得中国教育进一步改革借鉴。

▲学生们在外教指导下做实验。

许多家长的焦虑,都是自找的

家长们对教育的焦虑多半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怕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自己期望值的焦虑

二是抉择问题上的焦虑,

三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孩子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他老人家事先并没有与父母商量。有的父母比较幸运,得到一个达到或超出自己期望值的孩子。但大部分父母,可能在孩子上学以后,都有或多或少的失望。

有不少父母一直希望把孩子变得像他们期望的那样,但几乎没有一例成功。也就是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甚至在班级排名是第几梯队的,可能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接受一个并不完美的孩子,也是父母的一种修行。

由于教育的多元化,家长们面对种种选择的时候,心里并不笃定。在这里,有几个原则可以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是任何一种教育如果不能很好地让孩子成人后,在中国更加自如地生活和工作,那一定不是一个更好的教育教育的中国根和教育的文化自信是底线。

其次,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稀缺的。如果你的孩子有幸上了那些人人梦寐以求的“名校”,那祝贺你。但大部分孩子是进不去这些名校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调整心态,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三观,家庭教育其实才是每个孩子真正的”私人定制学校“。

“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只有家长自己才能化解。雷校长经常对孩子们说,

要做让自己睡的着觉的事,做让别人睡得着觉的人;

对家长说,

适当的焦虑让人进步,过度的焦虑不解决任何问题。

其实如果人生一定要谈输赢成功,往往起点并不重要,最终要的是在拐点处的抉择。但是,想要做到在众多家长紧张氛围的“包围”下独善其身,也不容易。家长盲目跟随大流,给自己的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希望看到孩子所有课余时间都在学习,往往培养不出一个有见识,有想法,有能力的孩子。

大部分的补习是浪费时间、金钱

现在的课外补习,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光华对新生(初三毕业)进行过一次调研,只有15%的学生完全没有参加过补习,45%的学生表示他们经常补习。

补习就像用“抗生素”,如果孩子一旦生病,就用抗生素,那他的免疫功能就不可能有机会得以健全。补习也是一样,如果孩子学习一有困难,就去补习,就剥夺了孩子培养自己学习能力的机会。补习也像吃补药,短期有效,长期无用。

倒不是说完全没有必要补习,如果要补习,也是对学校教学内容的一些补充。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利用假期,把下学期的课程先在补习机构上一遍。这样做的结果,

一是学生不习惯大课堂的教学,总是期望一对一;

二是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因为已经学过,没有兴趣;

三是家长浪费了自己的金钱和孩子的时间。

有的家长也说,如果我的孩子不补习,就考不进他/她想进的学校。但这些家长需要知道的是,考进一个心仪的学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还需要在心仪的学校里,跟得上,能毕业。

更何况,到了大学后,再到什么地方去补习呢?光华招生的时候有入学考试,鼓励孩子裸考,更希望招收那些少参加或不参加补习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更具有学习的潜力和动力。一个业余时间都花在补习上的学生,自然不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学生们在外教指导下做实验。

管得越严的孩子,长大越没有出息

一些家长认为,管的严,就是对孩子负责任。这句话没有错。但“管”也要有个度。那些真正成才的孩子,大多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中,妈妈一般起的作用比爸爸大。一个能干强势的妈妈,往往容易好心办坏事。

能干的妈妈喜欢“掌控一切”,生活上把孩子照顾的非常周到;学业上也为孩子“精打细算”,更有甚者,把孩子每天的时间,假期的安排,都规划的清清楚楚,孩子只要按照她的计划往前走即可。

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

一是不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差,因为大事小事都被家长包办了;

二是不成熟,很少想自己的未来,因为家长已经代替自己做好每一步的规划了。

想要让一个孩子长大,独立,家长就必须放手。家长退后一尺,孩子进步一步,这才是成长。家长放手的时候,不要怕犯错。犯错也是成长。孩子其实远比我们想象的独立能干,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A-Level时常给人以“应试”的刻板印象,但光华剑桥的学生们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给学生做职业规划"是个伪命题

一些家长在孩子的职业规划问题上比较迷茫,希望有专业的机构或者学校来给高中生做职业规划。但所谓“给学生做职业规划”其实是个伪命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如今大家生活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旧行业被淘汰,新行业层出不穷,“沧海桑田”,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所以如果还以传统的思维来做职业规划,似乎就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

那今天的我们又如何培养孩子面对日后无法预知的世界的能力呢?

唯一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发现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最理想的就是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职业结合起来。因为今后的社会分工一定是越来越细,人只有做自己喜欢和擅长事情,才有成功的可能。

有些孩子非常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些孩子各科都比较平均,觉得学什么都可以。对于这些学生,在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可以挑选一个比较容易进好大学的专业。因为大学的专业设置,一般比较学术,学生们在大学里面学什么与今后做什么,没!关!系!拿目前比较热门的金融行业来说,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人,很多都不是学经济/金融出身。再看看家长自己,大半生走过,多多少少有过不止一次的转型。

基于上述因素,相信大多数家长朋友已经对如何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了初步的认知。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必要的时候“放手一搏”,你会发现,孩子其实比你想象的更加坚韧、顽强。

中国教育的“变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这个“补课成疯”,过早、过度教育盛行的大环境中,如何缓解焦虑,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用睿智的眼光给孩子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未来,才是更多家长应该跨出去的第一步。

相信雷冬冬校长的精彩分享会给大家带来不小的“震撼”。与她谈教育,实在有聊不完的话题,限于篇幅,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期待在明天的活动上,再次与您相会

11月2日(本周六)14点,协和、平和、WLSA、光剑、德闳、宏润博源6所学校校长&招办主任将做客现场。

下半年仅一次的择校论坛活动,分为上下两个圆桌,深入探讨上述问题。欢迎大家扫码预约👇(活动收取9.9元小小押金,用于确认人数,我们方便提前准备茶席和物料,结束后,会原路退回)



点赞&在看,及时收到推送哦


爸爸真棒
K12原创教育资讯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有启发的融合教育探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