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战四年的消息一出,广大留学生群体和希望走国际教育路线的家庭都在“瑟瑟发抖”。他的上任,与严格的签证审查、减少的H1-B配额以及日益上扬的反移民情绪强烈捆绑。留学美国的前景又蒙上了一层阴霾。
但实际上,特朗普当选之前,已经有很多数据散发着寒意。
Common App显示--
2023/24学年,美本的中国申请者数量下降3%。
而最近,一个与美高相关的消息引发了热议:10月份的SSAT考完之后,坊间传闻考生人数大减。一个流传的说法是:北京上海深圳,相比去年下降了30%之多!
美高的黄金时代落幕了吗?对申请美高会有什么影响吗?
正值“爸爸真棒”的“低龄留学节”,我们向各个从业者询问了他们对这个数据的看法。
普遍回答是,即使数量下降,也有多种解释,比如深圳的考生去香港考了,又或者很多家庭在初中的时候就已经送孩子出国读书了,这样的群体同样没有体现在考生人数中。
但与此同时,家长也和我们普遍反应到进顶尖寄宿美高尤其是Top10热门美高却更难了。
紧接着大家都会跟一句:美高申请还是很卷!
甚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进:学校一边缩减规模,一边上调录取门槛。美高顾问罗杰老师,给出了这样一个数据,让美高的“卷”显露无疑——
Top30,托福要求115+,SSAT要求95%+,每年从500多名国际生中,仅仅招收6-8名,而且招收人数还在下降。即使Top50,竞争同样激烈。录取率上,真的都是字面意义上的“百里挑一”。
“低龄留学节”上,我们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分享等形式,邀请了众多业界大咖分享了与美高相关的话题。
Nini老师
普林斯顿大学本科全奖毕业,顶尖美高Tabor Academy现任校董,融尚南希伙伴国际教育的管理合伙人;
罗杰老师
20年教育从业经验,作为独立美高顾问,八年间把数百名学生送入了顶级美初、美高和大学;
张恒瑞老师
学美留学顾问创始人,把4个女儿都送入Top10寄宿美高(米尔顿、菲利普斯·安多福、菲利普斯·埃克塞特、迪尔菲尔德),其中3人分别已经入读宾大、沃顿和耶鲁。
这场分享干货满满,不乏反直觉却犀利无比的观点:
美高强调多元和包容,但是自带多元光环的中国学生却很少获益,反而容易踩雷!
到了Top3美高,中国学生在数学上反而被当地学生打爆了!这个现象背后,是有美国招生的逻辑的,洞悉便可以利用!
而且,相比于Top3,反而是Top30的学生更可能未来进入哈耶普斯麻!
入读Top50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特质,有三个更是频频出现……
· 本期福利 ·
添加小助手领取美高解码表
录取百里挑一,中国学生在和谁竞争?
自带多元光环,却更可能踩雷区?
位于马萨诸塞州的伯克希尔中学(Berkshire School),全美排名Top50。今年国际招生情况堪称恐怖:九年级只招4人(2男2女),十年级只招1人。
这可以说是美国高中录取卷的一个缩影。
申请端,绝对数量在减少,而且在进一步集中。
大家就是冲着Top50甚至Top30去的。如果没有好结果,那么干脆就留在国内,到了大学甚至研究生,根据专业的意愿和方向,再考虑出国。
还有一些家庭,如前文所言,把留学决定前置了,初中就送孩子出去了。因为大家发现,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国际学校在师资人员和办学质量上都打了折扣,跟不上要求。
录取端,美国学校也有自己的算盘。
👉首先,顶级学校生源自然不用愁,甚至一些排名稍微靠后的学校,也有骄傲的资本。
一个排名Top50学校的招生官对罗杰老师表示:
👉其次,学校之间“抱团取暖”的行为越来越多了,结成了联盟。
比如威斯敏斯特学院、伯克希尔中学等,就属于“美东寄宿学校联盟”(Northeast Boarding School Group)。
联盟里的招生官非常亲密,经常互通有无,这对学生来说就不是好消息了。试想一下,如果你对两所学校同时声称是你的梦校,而它们在同一联盟,又刚好聊到了你……
因此我的建议是,大家一定要坦诚,真诚才是必杀技。”罗杰老师说。
👉第三,美高是有自己青睐的“申请池”的,比如熟悉的美初。
它们对这些美初的学生非常有信心。同等条件下,一个从美初申请,一个从中国,那么美高肯定选前者。因此,国内学生必须花更多力气证明自己。
👉第四,中国学生还在与一个群体竞争——Legacy。
一些申请者,哥哥姐姐如果在这个高中读书或者毕业,那他们就属于legacy。哥哥姐姐相当于是对申请者的背书。而且,学校本身就希望能与优秀家庭长期合作,当然很欢迎新的申请者。
圣安德鲁学校的招生官对罗杰老师说:
或许有人会问:美国不是说提倡多元包容吗?这些对中国学生有积极影响吗?答案非常扎心……
Nini老师介绍,学校确实会经常提到一个概念: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它是“多元”“公平”“共融”的缩写。有的学校还会加上两个词:J(justice)和B(belonging)。这意思很直白,无论是什么背景的人,学校都欢迎你来融入我们的环境。
但招生的时候,学校更侧重于解决本土不同种族之间的平衡,也就是增加非裔和拉丁裔的录取,中国学生相对收益有限。
学校对霸凌或者歧视的情况非常重视,但很多时候,中国学生因为不熟悉当地文化以及对种族概念缺乏认知,反而可能更容易成为冒犯的一方。如果对方揪着不放,那么可能受到非常严格的处分。
这种“显得公平却区别对待”的例子,也体现在其他方面……
■ 圣安德鲁学校官网
关于面试,Nini老师有一句精辟的总结:
显得公平,对学校来说很重要。”
学校提供了三种面试形式,线下的访校+面试、线上面试、以及个人提交视频材料——一种比一种“方便”。没有办法到校?那么线上面试也行。线上面试会紧张无法充分展示自己?那么也可以选择自己提交视频材料。
学校会反复强调:每一种面试一视同仁,更有学校会说:也可以选择不面试。但学校敢这么说,你真的就相信不面试也可以录取吗?(这种情况肯定少之又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只是“显得公平”了。
落到实处难免有区别。罗杰老师做过一个统计:
当然,也有一些,是真的应该“利用”的公平。
比如包括安多福在内的一些学校,会在官网提前公布面试题目,最终必定会问到其中一个。学校的理由是:为了避免学生临场紧张发挥不佳。
这肯定算是送福利了。会不会用,就看学生自己了。
这些题目并不简单。比如安多福会问的:
你为营造正面良好的学习环境做过些什么?
你身上有什么特质,能够让你对所在的community做出贡献?
能否描述一下你曾经为自己或者他人发声的经历?
不能靠捐赠进学校,
但有一个“捐赠指标”非常值得参考
有一些家长可能会想问:可以靠捐赠进学校吗?
很遗憾,捐赠只是锦上添花。学生能力达标,家长又有意愿,那么学校喜闻乐见。反过来就不行了。
但不要以为捐赠就和大家无关了。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个与捐赠相关的指标:endowment per capita。
Endowment是校务基金的意思,捐赠是主要来源。校务基金越雄厚,学校的软硬件实力一般自然也更优越。endowment per capita衡量的则是人均能得到的资源。
Nini老师提到了两所“宝藏学校”:
前文提到的伯克希尔中学,校务基金总额不高,但因为人少,人均的数据非常可观,超过43万美元。
还有在印第安纳州的柯尔沃学院(Culver Academies),更是富得流油的代表。
进了美高数学被打爆了?
这背后隐藏了招生的底层逻辑……
张恒瑞老师分享了一个非常震撼的观察:今年,Top3美高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录取的20个左右的中国学生,除了一名以外,其他学生都被当地美国学生打爆了,而且打爆的科目竟然是数学!
那些觉得数学是优势的,去的都是美国公立校或是排名30之后的私校,而美国Top私校的孩子ssat数学能考到接近满分的,而且是没有经过刷题!而咱们学生是刷了题去考的(分数差不多,但能力肯定不一样)!”
这种情况背后,其实隐含了一个美高招收中国学生的逻辑。近年来,越来越多外籍双语学校的孩子去申请美高,他们的口语都非常棒。美高招生官意识到:原来中国来的申请者,英语可以好成这样!于是对英语要求水涨船高。
基于此,张恒瑞老师认为,把孩子送进顶尖美高是有方法论的,总结起来两条:
从小规划,10年磨一剑,样样落实,美高大门很容易就叩开;至于进的是什么段位,就得拼英语了。
👉首先来看规划。
如果从3岁开始,那么时间线应该是这样的:
样样都能落实,那么美高就不用愁了。
👉再来看英语与美高等级的挂钩:
如果英语讲得跟母语一样,那么恭喜你,可以剑指Top10乃至Top3;
如果口语不太好,但是学习非常刻苦,能够把托福考到118,那么就能去Top30,而且,由于这些学生卷学习和刻苦的能力经过验证,他们到美高是可以拔尖的,未来也最有希望去哈耶普斯麻。
Top50,都青睐哪几种特质?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申请者的履历也是越来越硬核,几乎到了“分数不能再高”“活动不能再多”的地步了。某种程度上,和美本卷AP如出一辙,10门和11门,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招生官对此心知肚明,也在调整评价体系。
在大家都是八面玲珑,无所不能的前提下,反而就回归本质了,会看你在品性层面是不是契合我们理念的人。”Nini老师说。
VIA是一个通用测试,把性格品性分为了24类,这些点每个人都有,但体现出来的程度不同。Nini老师让学生们测试,并且按照所进的学校进行分类。
一个非常有参考意义的发现:Top50学校的四个梯队,学生展示出的前5个品性中,有3个是共通的:
你是否能与人建立且维系有爱的关系?毕竟是寄宿学校,如果不与人互动,对自己和他人的体验其实都不会好。
大家都会喜欢感恩的人,因为这样的人很真诚。而且,这样的人未来要是凤凰腾达,也更愿意给学校做贡献。
幽默的人一般都是有趣的人,也会是讨喜的人。
说到底,招生官会更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愿意在未来的四年中与这个孩子朝夕相处?
这些品性,看起来容易,但要具备其实又非常困难,还要在学术硬件达标的情况下。但这也是教育本身希望能够在学生身上培养和挖掘的特质。
也是作为父母,希望能够在孩子身上看到的。
11月17日周日上海
真棒·包玉刚学生专场来啦
就读体验、标化备考、踩坑避雷
👇线下活动席位有限扫码预约👇
👇点击预约下周直播预告👇
👇滑动看下周直播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