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意图:
手是人的第二个大脑,人们最初通过它来接触世界、认识世界。当教师在幼儿面前展示弹奏乐曲、挑线板、画画、剪窗花、插花片等活动时,都会吸引幼儿的目光,引来他们专注的眼神。渐渐地,在潜移默化下,幼儿们也会对小手的本领产生兴趣,试着用小手进行探索,感受小手对其生活、学习的帮助。小班的幼儿是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掌握手部动作技能的敏感期。然而,他们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在活动中缺乏生活经验,自理能力较差。三至六岁是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习惯一旦养成,要改变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也就更多。为了让幼儿有初步的责任感,也为幼儿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首先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入手,因此,我们选取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小手作为出发点,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谈话、游戏、操作、观察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的手有很多本领,能干很多事情,初步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每个手指都有自己的名字。
2、知道小手的本领,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的材料,如积木、豆子、各种乐器、珠子等若干;水果、蔬菜若干。
2、教学课件;老奶奶、小猪写真形象各一。
活动过程:
一、创设多种游戏情境,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手指。
1、律动“手指变变变”,引导幼儿点数手指。
提问:一只手上有几根手指头呢?
通过正反数,巩固幼儿的认识。接着,将两只手合在一起,通过比较,知道两只手的手指是一样多的。
(评析:《指南》中3-4岁幼儿在数学认知方面的目标是“能手口一致地点数五个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等方面的特点。”所以在教师问到一只手有几根手指头的时候,幼儿们大声且快速的说出了5,而且幼儿们确实做到手口一致的点数,观察分辨总结能力十分强,当两只手合在一起时,很快地发现了两只手数量一样多,而且两只手一样大。)
2、手指游戏“小手拍拍”,引导幼儿认识手心和手背。手心伸出来时,教师通过挠一挠的游戏,幼儿们说出了“痒痒的”感觉,伴随“小手小手拍一拍,变成手背伸出来,变成小鸟飞一飞,”的小儿歌,幼儿们一步步地认识了手心和手背。
问题:每根手指都有它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吗?
创设《小猪哼哼》的故事情境,通过“捡黑豆”“跳舞庆祝”等游戏引导幼儿认识五个手指,并知道每个手指的名字。
在“捡黑豆”这一环节中提出游戏规则:只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捡。从而认识大拇指和食指。
师幼共舞《金孔雀轻轻跳》,小手变成小孔雀,认识中指、无名指和小指。
再次提问:刚刚我们认识了手指宝宝,这是什么手指呢?
(引导幼儿互动)
3、通过手指游戏,巩固五个手指的名字。
“我们的小手又劳动又跳舞,它们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大拇指睡了,食指睡了......小指睡了。天亮了,伸个懒腰,大拇指醒了,食指醒了......小指宝宝醒了。”进一步巩固了手指的名字。
(评析:小班幼儿特别喜欢在富有情境的环境中学习,他们在快乐中发展,在发展中快乐。当教师第一次提问手指宝宝的名字时,这对于幼儿们是陌生的,于是教师创设了“帮老奶奶挑豆子”和“金孔雀轻轻跳”的情境游戏和舞蹈,幼儿们以较高的兴致参与到儿歌律动和游戏中,不断地了解和应用手指。
紧接着教师第二次提问,发现食指和无名指会混淆,教师伴随《手指睡觉了》的儿歌,再次巩固幼儿们对手指的认识,幼儿便很快记住了手指的名称。这一环节教师运用大量的手指游戏,一边念诵儿歌,一边协调双手动作变化,全身的能动系统只做一件事情,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感觉统合能力、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得到了训练。更重要的是,精细动作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整个过程幼儿积极参与,又玩又跳,与教师与材料互动良好,有较强的学习主动性。)
二、幼儿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小手的本领。通过师幼谈话,知道小手的重要性。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探索小手的本领。
(评析:幼儿对任何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尤其是小班幼儿,这一特点显得更为明显,教师抓住了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从提供材料难度、提高操作要求等角度来保持幼儿的新鲜感。幼儿新经验的形成源于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幼儿们各自奔向自己喜欢的材料,有的拍球,有的串珠,有的敲鼓,有的画画,有的扣纽扣,有的串羊肉串......幼儿们快乐地运用着自己的小手,了解着小手。)
2、师幼谈话:刚才你的小手都干了什么?你们的小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还能做些什么呢?
谈话环节与生活相结合,把视角转到幼儿园和家里,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为幼儿们的语言练习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机会。他们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小手能干的事情,比如“叠被子”“在家里帮妈妈擦桌子”“给妈妈洗碗”等。
三、游戏:神奇的魔法袋,发展幼儿小手的感知能力。
1、幼儿摸魔法袋猜东西(水果、蔬菜等),并说一说是如何猜出来的?发展幼儿小手的感知能力。
(评析:在认识和了解了小手的名字和作用后,对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神奇的魔法袋,统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面有什么,发展小手的感知能力。感知觉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感官是幼儿接触世界的第一个门户。小班幼儿正处在感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通过游戏,目的就是让幼儿通过触摸物体,获得感性认识,在操作活动中,体验触摸游戏带来的快乐。)
2.小结:我们的小手可以通过感觉猜出这么多东西,你们知道嘛?这些蔬菜、水果有很丰富的营养,所以小朋友平时要多吃蔬菜水果。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快来夸夸我们的小手吧。
四、师幼谈话,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1、师幼谈话:我们怎样保护小手?(幼儿自由回答)
(评析:《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本环节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朋友误伤小手的图片,引起幼儿对保护小手安全的关注。接着展开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手,让幼儿带着已有的经验,重新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2、通过观看ppt:巩固幼儿保护小手的方法。
3、游戏:好朋友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取了幼儿比较熟悉的小手作为一个点展开。《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结合谈话、操作、观察等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手,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我们的手有很多本领,能干很多事情,初步掌握保护小手的方法。在设计活动中,教师打破传统的科学课模式,采用游戏、故事、自由操作、谈话等多种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反思如下: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以动为主。小班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很难长时间从事一项活动,因而在此次活动设计中,教师将手指游戏、小律动、实物探索等多种方式融入其中,以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内容由浅至深,由易入难,为有效达成目标做好了铺垫。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索,表现出了较高地自主性和创造性,与环境和活动材料实现良性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设计此次活动时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对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小班幼儿科学领域的目标要求,从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等先进教育理念出发,进行创造性地改编,增加游戏形式和游戏内容,变沉闷的课堂说教为鲜活有趣的探索乐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理念在实践推动下获得新鲜血液,提升了理论水平。另一方面,为契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精炼每一句话、每一个提问,力求简洁易懂、便于幼儿接受,磨炼和提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在此次活动中,教师大胆突破自己,表现出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与幼儿欢乐地游戏在一起,收获了幼儿们的喜爱。
3、对师幼互动效果的反思:充分利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发展和学习的规律特点,结合游戏,调动幼儿的兴趣,让活动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当幼儿出现了惊喜、兴奋等情绪,教师予以接纳,从而营造了安全的心理氛围,使幼儿们渐渐与教师更为亲近,互动增多。面对每一位幼儿的回答,教师都专心倾听、具体反馈,给予尊重和支持,如用点头、拍手、竖起大拇指等动作表示对幼儿积极思考的鼓励和肯定。(肥城市实验幼儿园 张娟)
本文来源于《幼儿教师这样上公开课》一书
好书推荐
《幼儿教师这样上公开课》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案头尺牍的推敲,离不开教学相长的助力,更离不开相互切磋的磨练。上公开课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业务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上好公开课,则是每位幼儿教师的共同愿望。本书分为理论指导篇与优质课例篇,理论指导篇帮助幼儿教师了解幼儿园公开课、备好幼儿园公开课、上好幼儿园公开课,并给出实用的指导方法,实操性强,内容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而优质课例篇则汇集了43位一线幼儿教师的优秀公开课课例,不仅是幼儿教师参考学习的模板,更为幼儿教师在备课公开课时提供了思路,从而切实帮助广大幼儿教师更好地完成上好公开课的愿望。
出版社京东官方旗舰店
扫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