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六十就活埋?这不是传说,古代的弃老习俗恐怖残忍!

文化   历史   2023-12-12 22:33   山东  


当代东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东方文化特别推崇孝道,所谓百善孝为先、君臣父子无条件服从。这是儒家文化在亚洲的影响造成的。

但是在古代却不是这样。

日本电影《楢山节考》(有1958年版、1983年两个版本)讲的是古代弃老的习俗:人活到60岁,亲属就将其送到山上去,任其自生自灭,目的是节省更多的粮食给年轻人吃。

《楢山节考》剧照

距离东京约三小时车程的地方有座姨舍山,在日语中的意思是“弃母山”,就是这种习俗的遗存。

日本有大量关于“弃母山”的民间传说、和歌、谣曲、小说、剧本。例如平安时代(十世纪)的《古今和歌集》里有和歌:

“我的心难平静,眼看这弃老山笼罩在月色下。”

无独有偶,古代朝鲜也有弃老风俗。

高丽王朝(相当于中国的五代至元朝)有法令:老人年过60岁,由子女将其送到山上,等其死后再埋葬,称为“高丽葬”。

1963年韩国同名电影《高丽葬》讲的就是这个风俗。

“高丽葬”习俗

古代印度也有这个风俗。佛经《杂宝藏经》里有一篇《弃老国缘》,讲的是将老人活埋的习俗。

中国也有传说:秦始皇时期人过60就活埋,我们一般当笑话听。

其实这不是笑话,而是真实的历史。

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马长寿就专门考察过我国古代的弃老习俗。他在《花甲生藏的起源和再现》中说明,在古代中原地区广泛存在这种习俗。

至今仍有众多这种习俗的遗迹,多是一些神秘的坑洞,里面有人骨残留。这就是那些被遗弃老人的最终归属地。

关于这种坑洞的名称,全国各地各不相同。

在四川、湖北、安徽的江河边有大量密集成排的“寄死窑”遗存。这些孔洞一般位于险要且隐蔽的悬崖边上,长方体状,宽约一米长约两米,高约0.8米。

汉江沿岸“寄死窑”遗存

丹江口市官山镇西河村“寄死窑”遗存

古代将老人送到寄死窑中,留下少许食物,任其自生自灭。

考古发现,有的窑洞外面设有门栓,目的是防止老人逃出。

陕西汉中、河北保定则发掘出大量“瓦罐坟”。

瓦罐坟就是在地下挖出一个类似于瓦罐的坑洞,留下一个出口,将老人安置在坑洞中。每天送一次饭并在洞口加封一块砖,直到把洞口堵死就算安葬了老人。

瓦罐坟

瓦罐坟考古现场

山西昔阳、吕梁等地有“生藏墓”。

吕梁地区“生藏墓”遗存

胶东半岛有大量“鍪子坟”(状若兜鍪---古代武士头盔)。

《牟平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元代石坟——鍪子坟》记载:“传说古时人过花甲不死,后代就按律令将其囚于石坟,由子孙送饭充饥,送至60天即可断饭,最孝者送饭也不超过100天……云。”

胶东鍪子坟

为什么古代会有这样残忍的弃老习俗呢?

专家认为主要有几种原因:

1、远古时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导致食物匮乏,加上灾荒、战争和迁徙,使老人成为部落的负担。为了维持人口繁衍,不得不将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放弃。

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地都发生过。

150多年前,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非洲的原始部落发现一个现象:人们把年老的妇女放到山林里,让她们自己饿死。

达尔文问酋长:为什么要这么做?

酋长告诉他:女人是生孩子的,年老了就不会生孩子,留着吃饭干什么?

可见,食物的缺乏会产生残忍的习俗。

2、落后的迷信思想,使人们认为老人会妨碍后代子孙的寿命。

3、远古游牧民族为了提高部落移动速度和提高战斗力,将老人遗弃。我国北方地区有“蛮子坟”,就是这种情况。

4、巫术继承。特别是母系氏族时期,年老的女性在部族中是负责与神灵沟通的话事人,有崇高的威望。她即将老去时,要把能量传承给年轻的女性,自己则坦然走进坟墓。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种恶俗在人类历史上逐渐消失。

当今社会,赡养老人已经是普天下遵守的传统美德。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国家,都奉行承欢膝下、让老人安享晚年。

从远古时期的瓦罐坟、寄死窑、弃母山、高丽葬,到今天的“花甲节”、重阳节、国际老人节,其中的漫长演变,印证着人类物质和文明的巨大进步。


参考资料:

《花甲生藏的起源和再现》

《汉水流域“寄死窑”大文化观系统阐释》

《湖北武当“寄死窑”证明我国曾有“弃老”习俗》


点击在看,好运连连

九州历史
最珍贵的档案解密!最劲爆的历史趣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