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回老家县城参加了同学聚会。宴席结束后同学W趁着酒兴带我去了一间茶馆,聊到深夜。
W是个官三代,他的祖父、父亲都做到正科级退休,叔叔、姑姑、舅舅等很多亲戚仍在官场。他自己是调研员。以下是他这些年在县城的所见所闻,小编进行了文字整理。
1.
县城的社会阶层
中学历史课本介绍印度社会分为五个阶层:婆罗门--僧侣贵族;刹帝利--行政贵族;吠舍--商人;首陀罗--佣人和工匠;达利特--贱民,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在我们的县城,几乎雷同。
“婆罗门”是站在云端的人,俯瞰众生。
他们有钱、有权。比如五大班子、国企老总、公检法工商税务消防等实权部门的一二把手、医院院长副院长、重点中学校长等。
这个阶层人数很少,分布在几十个家族。但根据二八定律,他们掌握了全县最有价值的资源,包括权力、人脉、信息。哪里要拆迁,哪里要修路架桥,谁能揽到政府工程,甚至谁家的孩子能特招进重点中学,都是这个阶层决定的。
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他们通常采取联姻的方式巩固自己的地位。如果单位里一个肥差落到一个毫不起眼的年轻人身上,你根本想不到他是谁的儿子、侄子、外甥、女婿、连襟……
“刹帝利”指体制内人员,或者说吃财政饭的,包括公务员、编制内教师、医生、国企正式职工。
一个县城有多少吃皇粮的人呢?全国各地不同,一般在1万人左右。每年县财政要拿出十几亿供养这个群体。
一个家庭如果是双职工,或者有退休职工都在体制内,那么这个家庭的生活犹如天堂。退休人员不仅生活滋润,还能帮扶子女。
“吠舍”指商人、个体户,比如规模较大的公司、工厂、超市、酒店等。效益好的,每年收入大几十万甚至过百万。
这个群体中经常产生政治掮客、江湖人士,他们能量很大、人脉很广,有头有脸,能处理交通事故、协调经济纠纷、安排医院的床位。
他们最大的本事是“拿项目”,涉足房地产、旅游开发、矿产或特色产业。
这个阶层的幸福指数并不比前两者差,但政治地位有天花板。山东某公务员曾一语道破天机:“扶持一个企业我真没那本事,干垮一个企业太简单了。”
所以,“吠舍”经常出入在饭局上,为前两者倒酒、点烟、夹菜、买单。他们的目标一般是希望子女考学到大城市、出国留学、考编进入“刹帝利”层级。
“首陀罗”指非体制内的打工人、农民工、小商贩、服务员等。
这个阶层人数最多,他们的目标是吃饱穿暖,按揭一套房子,准时交社保。他们的终极梦想是无病无灾平平安安过一辈子。
他们的地位非常脆弱,因为他们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没有更多的谋生技能,年老后没有丰厚的退休金,一旦遇到伤病、交通事故、官司,很容易沦落到“达利特”阶层。
“达利特”指低保户、残疾人群体等。
他们没有目标,固定享受社会福利政策,等待节日慰问时送来的一袋面粉、一桶花生油、一盒糕点。每年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会有中小学生陪他们打扫卫生、合影留念。
2.
县城的游戏规则
县城是个熟人社会,有关系好办事,关系大于法律、政策。
就像一个无形的网络,只要你进入其中,一定能找到网络中的另一个人。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同学关系、战友关系是维系这个网络运转的基本动力。
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人都有标签,代表了这个人的所有信息。所以一个人的名声和口碑非常重要。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在于他的文凭、职务、工资收入,而在于他的关系有多广。只要你关系广,就有各行各业的渠道,就能为别人开方便之门,就可以在灰色地带游刃有余。
另一方面,关系也可能带来灾难。比如一件传销窝案、一场民间借贷,就会使许多普通人血本无归。
这个网络一方面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则等级森严。
不同等级的人很难相聚在一个饭局上。饭局上主陪、副陪、主宾、副宾都是学问。圈内人乐此不疲,圈外人一脸懵逼。
对于体制内的人,县城安逸而稳定。如果你的才华配不上野心,就会温水煮青蛙,最终的结局是甘于平庸、衣食无忧。
县城缺乏大城市的包容性。在大城市你可以做大龄青年、丁克、不买房、不要铁饭碗、发型穿着怪异;在县城你必须穿行政夹克、晋级论资排辈、婚姻门当户对,严禁特立独行否则会打入另类。
3.
县城的文化
县城是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交会点。一方面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方面注重传统习俗、人情事故。
县城的人会参加诗歌协会、书法协会,阔谈丹青笔力、道德文章,也会围观商场开业时马戏团搔首弄姿的女郎。
白天抢购促销的塑料大盆、排队领取商家赠送的鸡蛋,夜晚打开手机看网红直播。
节日来临,拥堵的车流里多是送礼的外地车。
婚丧嫁娶,事先订好酒席生怕丢了脸面。亲朋好友随礼不能少于二百。
一旦县城举办个大型活动,如露天晚会、露天篮球赛等,人们全家总动员,万人空巷。
酒文化是县城文化的重点。一个饭局必须流程完整、面面俱到。带酒、敬酒、逗酒、收酒,主陪与副陪默契配合,主宾与副宾收放自如。
饭局看似热闹,实际目的不是吃饭、喝酒,而是办事。县城的流动人口很少,参加饭局的群体比较固定,基本是体制内人员、商人、年轻人。普通百姓极少在餐馆大额消费。
县城的饭局讲究仪式感,必须是圆桌、包间。所以自助餐在县城没有市场。
县城的建筑五花八门。开车十分钟穿越整个城区,你能看到风格迥异、见缝插针的各类建筑。高档楼盘、破烂的砖瓦房、三层小楼、国际大酒店……大小胡同停满私家车。
4.
县城的生活
县城的年轻人正在向大城市聚拢,大学毕业后的回流率很低。如果没有高房价因素,大城市的抢人大战会吸空县城。双一流学生基本不会回家,回来的大部分是二本三本。
年轻人不愿回来,是因为县城缺乏发展前景、就业岗位匮乏、发展空间小,缺乏大城市较为公平的竞争机制。
在县城工作一段时间,就明白这里只有官场,没有职场。这里学非所用,你的专业与你的岗位风马牛不相及。如果没有家族背景、婚姻关系的加持,一个普通的年轻人会有深深的无力感。
县城的教育问题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前些年房地产行业火爆,地方政府为了多卖房子,裁撤了许多基层乡村学校,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县城。每天上课、放学时间的接送大军成为县城的风景。
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美术、舞蹈、书法、钢琴……吸引着大量焦虑的家长。
县城的医院永远人满为患。床位短缺、科室功能不全、超饱和运行是老问题。看病时找关系、打招呼、送红包是普遍现象。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阶层一般会到地市、省城看病。
县城的养老问题比较传统,家庭养老是主流。在大城市比较普遍的养老院、老年公寓,在县城里根本没有市场,人们害怕背上不孝的骂名。
县城里私家车的存有率远远高于大城市。尽管城市狭小、道路拥堵、用处不大,也要购车,主要原因是面子。
大城市的人开车到县城会极不适应,这里行人闯红灯、随意过马路是家常便饭,私家车在没有摄像头的地方随便掉头、变道行驶,摩托、电动车、自行车随时加塞,人们普遍缺乏规则意识。
年轻人找对象,优先选择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企、商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干什么工作的?父母是干什么的?只要在体制内工作,基本处于择偶“食物链”的顶端。
网络购物在县城里很流行,“在某多上帮我砍一下”成为社交网络的流行语,也是人脉广的象征。
5.
县城年轻人的出路
不要轻易介入传统行业,比如餐饮、服装、建筑、教育,因为这些行业的市场早已饱和。你一旦介入,势必争抢别人的蛋糕,难度极大。
要做新兴行业,一方面有先发优势,另外有技术门槛,竞争力度较小。比如直播带货、文创产品、跨境电商、游戏电竞等。
要沉下心来打磨自己,必须有一门过硬技艺。传统一点的有技校四大手艺:理发、厨师、电焊、挖掘机,新潮一点的有四大口才:推销、策划、直播、主持。只要有一样功夫过硬,赚钱只是时间问题。
多读书,可以明事理,不走弯路。
多交友,可以拓宽路径,掌握更多的信息。
切忌头脑发热重资产创业!除非你家里有矿。
点击在看,好运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