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印关系75年

文化   2024-09-08 22:56   山东  


1.

印度政治文化的源头


公元前4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开国大臣考底利耶写了一篇著名的政论专著《政事论》,以史论政,相当于中国的《战国策》+《资治通鉴》。

考底利耶认为:人类社会的功利性符合“鱼的法则”---大鱼吃小鱼。邻国是天敌,敌国的邻国是天然盟友。君主要成为至高无上的征服者,不能受道德和法则的约束。

两千年后意大利的政治家、思想家马基亚维利创作《君主论》,观点与此高度雷同,不知道是否借鉴了考底利耶的思想。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帝王阿育王,前半生武德充沛,发动一系列战争,统一印度半岛,被称为“黑阿育王”;后半生大彻大悟,将佛教立为国教,禁止杀生,停止战争,在南亚大陆建立了和平秩序,被称为“白阿育王”。

考底利耶的功利主义、阿育王的非暴力思想是印度传统政治文化的两个源头。直到今天,印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方面与邻国寸土必争、多有龃龉,一方面长袖善舞、广交朋友、唯利是图。

印度人民党奉行功利主义、宗教民族主义,国大党奉行非暴力思想。


2.

中印矛盾的焦点


在近代史上,中印两国都有被殖民的经历。

中国在独立后的做法是彻底切割,毛泽东的说法叫“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印度独立后却自称是“大英帝国的天然继承者”,继承了英国的语言、军队、官僚体系、司法体系、金融体系。当时英国资本在印度国内企业中占有55%;海陆空军首脑都是英国人,还有一万多名英国军官;政府机构中57.6%的文官是英国人。

沿袭英国在南亚庞大的殖民帝国的思路,印度从开国总理尼赫鲁开始就设想在亚洲建立一个包括西.藏、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斯里兰卡在内的“大印度联邦”,这种大国雄心一直延续至今。

在行动上印度肢解巴基斯坦,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内政外交,将尼泊尔纳入印度安全体系下。在宣传上印度政府喊出很多口号:“有声有色的大国”、“21世纪超级大国”、“印度世纪”、“领导型大国”等等。

中印之间的矛盾焦点是西.藏问题,源头则是荒唐的“麦克马洪线”。

当年英国殖民印度,为了防止俄国势力南下,就打算在俄、印之间从北到南的伊朗、阿富汗、西.藏、锡金和缅甸建立战略缓冲区,于1888年和1904年两次侵略西.藏。

1913年10月,中、英、藏三方代表开会,史称西姆拉会议。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和西.藏地方代表伦钦夏札背着中国政府代表私下划定印藏边界线,将传统上中国约9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印度,史称“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

历届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这条线。1947年刚独立的印度在南京建立大使馆,国民政府对印度代办明确表示不承认“麦克马洪线”。

但是印度自认为继承了英国殖民政府的领土,一直坚持这条线。


3.

盟友?天敌?


尼赫鲁一直反对帝国主义、民族主义,反对结盟。在中国抗战时期,他号召印度人民捐钱捐物,支援中国。

与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齐名的柯棣华就是印度人。他毕业于英国皇家医学院,1938年随印度援华医疗队到延安,担任八路军医院外科主治医生、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首任院长。1942年12月9日在河北唐县病逝,年仅32岁。

印度还是社会主义阵营之外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49年12月30日,印度宣布与台湾断交,第二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尼赫鲁还30多次致信斯大林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要求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印度向中国提供大批战争物资。

1951年1月印度发生饥荒,中国在自己粮食紧缺的情况下,同印度签订了麻、米换货协定,中国以5万吨大米换取印度1.65万包麻,并迅速运去。其后又签订了五次合同,共向印度提供66万吨粮食。

友好情谊并没有影响“大印度联邦”扩张的脚步,1951年印度趁中国忙于抗美援朝,在中印边界东段、中段大幅向北推进。

从印度的角度,作为英国殖民遗产的继承人,认为这是合法的;从新中国角度,对边境的情况根本不了解,对麦克马洪线一事更不知情,因为国民党政府带走了全部的文件资料。此时解放军刚刚入藏的部队只有1万多人,公路未通,粮食需要通过印度转运。所以印度扩张地盘并没有影响双方关系。

1952年5月16日,中印友好协会成立,并一直延续至今。

在双方友好的气氛中,印度偷偷地继续向北推进,直到1954年推进到了“麦克马洪线”,并在藏南建立所谓的“东北边境特区”进行实际管理,后来称“阿鲁纳恰尔邦”。

1954年4月29日,中印签订《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印度放弃了在西.藏的治外法权,这是印度做出的一个重要的让步。

(治外法权是指免除本地司法权。如果一个甲国公民在乙国享受治外法权,此人在涉嫌犯罪时,乙国的法院不能进行审判。印度在西藏的治外法权问题也是英国殖民时期的遗留问题。)

当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受到尼赫鲁和印度民众的欢迎。新德里街头10万民众高喊“印中人民是兄弟”。

10月,毛泽东在北京新侨饭店举行招待会,欢迎尼赫鲁访华。

1956年,印度举办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纪念大会,十四世DL喇嘛和十世班禅都受邀参加。期间印度拉拢他们,企图分裂西.藏。十世班禅坚决拒绝并提前回国。DL和尼赫鲁私下谈了两次,大会结束后赖在印度不肯回国。后来周恩来亲自到印度把他劝了回来。

1957年,中国在西段边界修了条公路通过阿克赛钦地区。印度很受刺激,第二年向中国提交备忘录,正式向提出对阿克赛钦的领土要求,遭到拒绝。


4.

中印战争


1959年,尼赫鲁正式要求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作为中印边界,中印关系开始恶化。新中国政府开始研究“麦克马洪线”这个概念的来龙去脉。

同年,西藏发生叛乱,解放军进军西藏迅速平叛。DL窜逃到印度,彻底走上了分裂国家的死胡同。

解放军进藏后,奔赴边界与印军对峙。8月25日印军进入东段的朗久地区导致军事冲突;10月21日印军进入空喀山口地区再次引发冲突。

1960年4月周恩来第四次访问印度,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争端问题。尼赫鲁傲慢地表示:“边界问题上不存在物物交换”,中印边界东段的9万平方公里地区是印度的既得利益,西段3万平方公里地区将继续向中国索要。

尼赫鲁对中国的态度出现大转弯,是因为国际形势发生巨变。

自1958年“大跃进”开始,中国经济变得混乱。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

正在进行冷战的美国和苏联都非常重视印度这个亚太大国。美国改变“重巴轻印”的态度,从1959年至1963年4年内对印的经济援助达40亿美元。

因为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也增加对印度、越南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南北夹击遏制中国。1959年7月中印关系出现冲突后,苏联向印度提供15亿卢布的贷款援助。1960年7月,苏联向印度输送了12架“猎狗式”直升机和适于高山地区飞行的重型运输机,用于为前线输送物资,并直接由苏联飞行员驾驶。同时关于米格战斗机、喷气式发动机的购销合同也同时签署。

同时获得两个超级大国的支持,使印度重拾旧梦,“大印度联邦”的野心不断膨胀。1961年11月,印军在中印边境西段开始推行“前进政策”,在敏感地区设立了43个军事据点。

1962年初,中国军队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边界西段开始与印军对峙。毛泽东不希望困难时期的中国再发生战争,但是主权问题不能退让。他指示:对印军的入侵决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

他说:“尼赫鲁要前进,我们不让他前进,开始是防范,看来防不住,他还要前进,那就只好武装共处了,你端着枪,我也端着枪,脸对脸地站着、可以练胆量。”他对周恩来说:“恩来,你讲和平共处,我讲武装共处,听起来像是要对立,实际都是为了和平共处。”

1962年6月4日,在中印边界东段,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建立据点。这逼近中国考虑使用武力解决问题。

中央军委命令西藏军区以一个师的兵力拟定作战方案。

9月8日,印度进行战争动员,将精锐部队步兵第7旅调往克节朗地区。该旅号称“打遍欧、亚的劲旅”,在二战时期曾参加盟军,与法西斯军队作战。所属的几个营大都成立于18、19世纪,有百年历史,战功赫赫。

尼赫鲁政府误判了形势,他们认为中国内外交困,面对进攻不会进行大规模还击。印军参谋局局长考尔向政府报告说:“我确信中国不会向我们的任何阵地发起进攻。”

9月20日夜,印军率先在克节朗河发动偷袭,中国军队进行有限还击。

10月6日,印度政府最后拒绝了中国的建议,毛泽东决定进行自卫反击。10月8日军委向驻四川的第54军下达动员命令,新疆军区边防部队也转入临战准备。

10月10日,印军百余人发起试探性攻击被我军击退。

10月17日,军委向西藏、新疆军区正式下达“歼灭入侵印军的命令”。

当时双方的形势:

中印参战部队各有3万人;在高海拔地区作战,交通极为不便,双方的后勤保障能力都很差;印度方面有一定规模的空军,但考虑到其首都等大城市在中国轰炸机打击范围之内,担心遭受报复,未敢使用空军;中国方面为避免战事扩大,也没有使用空军。

第一阶段

10月20日,中国军队在边界东西两段同时进行反击。

在东段的克节朗河附近,西藏军区集中了4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共1万余人的兵力,集中进攻印军第7旅,以啃骨头的方式逐堡争夺,消灭了印军多数地堡。当天中午,解放军迂回部队到达印军后方并向其指挥部发起突袭,第7旅瞬间丧失指挥能力,残部分散逃窜。

中国军队一天内将印军最精锐的1个旅基本消灭,印度举国震惊,印军援兵闻讯后纷纷逃窜。中国军队越过“麦克马洪线”,于10月25日占领达旺后停止前进。

在西段,印军大部撤回其境内,多数据点被清除。

中印战争

10月24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提出停止冲突,建议重新谈判,双方武装部队从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

尼赫鲁认为自己有实力继续较量,拒绝中国的建议,并在边界集中3个师近3万人的兵力。中国方面向边界东段增派3个师预备队。

尼赫鲁还向世界各国政府发函要求同情和支持。极力推动战争的印度右翼势力鼓吹与“印度的老朋友蒋介石元帅协调一致”,“如果蒋介石能对中国大陆开辟一条第二战线来帮助我们,我们在必要时必须支持蒋。”

虽然蒋介石一直想“反攻大陆”,但仍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他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更不屑于在祖国危难之时与敌配合。

第二阶段

自11月16日至21日,主要反击方向为西山口——邦迪拉地区和瓦弄地区。

经过一天激战,我军占领西山口、德让宗、申隔宗,歼灭印军一部。19日占领邦迫拉,并于略马东地区围歼近千名逃敌。21日进占吉莫山口、比里山口和鹰窠山口一线。

11月22日零时,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12月1日,我军又主动后撤20公里,并把缴获的印军武器物资尽数送回。

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歼灭印军3个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活捉第7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击毙第62旅旅长霍希尔·辛格准将;基本歼灭印军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毙敌4885人,俘获3968人。

在当时最困难的时期,这些战俘受到了中国方面提供的优厚待遇,伤兵也接受了及时的治疗和照顾。

这次战争中国军队取得优势胜利,原因在于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做好了充分的后勤保障。

在朝鲜战争时,食品、服装严重不足。第9兵团从上海紧急调往朝鲜战场,15万人只得到5万件冬装,造成大批冻死、冻伤的惨剧。而中印战争前,解放军的野战服装能够适应高寒地区作战需要,前线士兵吃得饱穿得暖,战斗士气完全压倒印军。

弹药方面,解放军已拥有各型火炮等重武器。攻击印军第7旅之前进行了数十分钟的火力打击。解放军单兵装备56式冲锋枪,每个士兵有40发子弹,两个士兵的火力就可以压制印军一个班。而56式班用机枪通常携带500-900发弹药,火力持续性好,可以压制地堡枪眼,掩护重火力将其拔除。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局部战争,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本质上是近代史上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继续,显示了中国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最大的收获在于赢得了中印边境近50多年的和平局面。

中印战争的结果使尼赫鲁的国际形象严重受损,此后他的健康状况江河日下。一代伟人于1964年5月27日在心情抑郁中病逝,享年75岁。当天周恩来致电印度总统拉达克里希南和尼赫鲁总理的女儿英迪拉·甘地夫人,对尼赫鲁逝世表示哀悼。


5.

关系缓和与隐患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国大党丧失政坛主导地位,印度多党派轮替执政。

1988年,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双方开始经贸往来。

1993年,国大党领袖拉奥访华,签署《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明确两国有义务“保持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和平与安宁”。

1998年,奉行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人民党在印度大选中获胜,执政期间进行了五次核试验,中印关系再度紧张。

2001年,印度军队越界侵占了西.藏山南市错那县浪坡乡(兰普乡)的东章瀑布一带。那里是当地藏民心中的圣地,他们曾经常前往祈福。

上图左侧为东章瀑布

2004—2014,国大党人辛格执政,中印关系回暖。这是战后中印关系最好的时期。双方展开划界谈判,签署了一系列双边文件。双方贸易关系发展得更快,2011年中国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

2014年人民党再次上台执政,中印边界问题谈判进程中断。中印边境发生多次对峙,2014年9月札达县对峙、2017年6月洞朗对峙、2017年8月班公湖北岸对峙,2020年5月双方再次在班公湖北岸对峙。


尼赫鲁曾经预言:如果印度出现法西斯主义,最可能的表现形态是印度教徒的多数主义。

2014年以来,印度人民党长期执政,印度的宗教民族主义趋势越来越明显,是中国必须面对的长期隐患。

中国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就必须建设强大的国防,预防局部地区邪恶势力的沉渣泛起。


点击在看,好运连连

九州历史
最珍贵的档案解密!最劲爆的历史趣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