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男孩身高136厘米,明星夫妇给孩子打生长激素,这种担忧许多网友也有......

文摘   2024-12-18 16:00   北京  

最近,一对明星夫妇

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视频并配文

“焦虑了两年,我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11岁的儿子

身高仅有136.6厘米

这让身为母亲的她感到非常焦虑

年龄=骨龄的情况下

男孩11岁136厘米,在第10百分位

对应的成年身高是164.9厘米


视频中介绍,大儿子和二儿子年龄只相差了2岁,但两人身高却相差33厘米。二儿子在8岁之后就不怎么长个子了,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医生的建议是很有必要打生长激素针,否则会错过最佳生长期。

这个视频

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

也再度让“生长激素”引起关注

网友留言
现在,大部分家长其实已经能够理性看待“生长激素”的应用,从视频里我们也知道是否需要或者可以打生长激素是需要在医院做检查后,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的。而且,身高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跟我们的饮食、运动、睡眠、心情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关系。
生长激素促进长高的重要作用有两方面,一是直接作用到成长板,促进软骨细胞生长,让骨骼增长。二是作用到肝脏,这也是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促进肝脏合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再作用到成长板,刺激软骨细胞生长,让骨头增长。当然,在骨头增长的过程中,骨骺会增长,骨龄也会相应增加。

说到这里,家长们一定明白了,如果儿童生长激素缺乏或者生长激素不足,一定会影响身高生长速度,具体表现为孩子生长缓慢身高增长值低于正常值。

3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一年身高增长值不到4厘米,不管孩子身高水平是不是处于正常范围,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考虑生长激素的问题。一旦确诊为生长激素不足或者生长激素缺乏,这时建议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快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如果孩子身高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而且身高生长速度缓慢,即使内分泌检查没有发现异常,也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一般这种情况,叫作特发性矮小,也就是找不到原因的矮小症。
身高生长速度缓慢的孩子,越早治疗,药品使用就越少、越简单效果也越好。说到效果,家长一定要每月固定时间,比如,在早晨起床后,给孩子准确测量身高和体重。这样可以相对准确比较一下治疗后,身高生长速度是否有所提高,以便判断治疗效果。使用生长激素的前提是,孩子的身高生长速度低于正常范围。如用了生长激素,孩子的身高生长速度达到正常,就说明有治疗效果。
家长无需谈激素色变,就像糖尿病患者需要用胰岛素一样,即使长期使用,大家也不会过度关注它的副作用,该用于治疗时还得用。用生长激素也是同样的道理,疾病该治还得治,况且生长激素的使用一般是短期的,以年为周期,使用超过10年的孩子是极少情况的,一般使用超过5年的孩子也不多。
孩子在使用生长激素之前,需要做血生化检查、颅脑核磁共振检查、B超检查,这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排除孩子可能存在的不能使用生长激素的各种健康问题。在生长激素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定期监测一些健康指标,预防健康风险。这些检查都是在避免和早期发现孩子使用生长激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当然,身高管理的第一步绝不是打生长激素,我推崇的方式还是用最小的成本和代价来帮助孩子长高,就像我的长高方案里提到的 ,能用① ② ③ ④号方案,就不会选择 ⑤ ⑥号方案。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临床上生长激素主要用于治疗矮小症,家长不应忽视个体正常发育的差异,将其视为万能的“增高法宝”。年龄小,可以先选择做半年身高管理看看效果。当然,生长激素作为一种药物,也不是“洪水猛兽”,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在于是否对症。单纯为了孩子“长高个儿”而盲目追捧,其带来的不良后果可能远大于收益。
关于身高的5个误区
“吃什么能长个儿”“能不能打生长激素”“孩子用不用补钙”一直是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存在个体差异,家长不能要求他们严丝合缝地按照标准去生长,下面5个常见认识误区家长需要重视。
误区一:“父母身高完全决定孩子身高”
人的身高有60%-70%由先天遗传基因决定,剩余的30%-40%受到后天的营养、睡眠、运动、内分泌、心理及疾病等因素影响。所以,父母高的孩子也可能因为后天因素的阻碍,而没能发挥好先天遗传优势,达不到理想身高。
误区二:“男孩没变声,女孩没来月经,还有很大的发育空间”
女孩以乳腺发育作为青春期开始的标志,如果月经初潮来临,则表明已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男孩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比较隐蔽,当出现变声、痤疮、长胡须或喉结时,往往已进入青春期的中后期。也就是说,没有变声、没来月经初潮,只能说明身高还可增长,但并不代表还有很多时间去发育,有的孩子身高突增高峰期已过。身高的两个快速增长期为婴儿期和青春期,一般女孩11岁开始进入青春期,男孩13岁进入青春期,家长要抓住这两个长高的黄金时期。
误区三:“我的孩子是晚长”
所谓“晚长”在医学上是指青春期发育延迟,这些孩子到了青春期与其他青春期正常的孩子相比,身材较为矮小,但一般来说,其父母在青春期时也有“晚长个儿”的情况。要判断是不是真的晚长其实也容易,如果孩子的骨龄落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视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则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的情形。
误区四:“多吃就能长高,加上营养补充剂更管用”
孩子3岁以后调控生长的关键因素不只是营养,更重要的是生长激素分泌情况。所以,不能单从营养角度考虑孩子的身高问题。对于营养补充剂,如钙剂、各种维生素、特殊配方奶粉等,家长应理性看待,保证一日三餐的膳食营养均衡更重要。
很多家长问我市面上卖的BL-11益生菌是否有用,我的建议是可以尝试。据我了解,BL-11益生菌自身高产GABA(即γ-氨基丁酸),可以改善睡眠,促进生长激素(GH)分泌。相关试验表明,【BL-11】组在120小时内产生的GABA含量与对照组含量相比高出将近100%,远高于乳双歧杆菌B420、Bb-12、鼠李糖乳杆菌GG所产生的含量。


  BL-11益生菌能改善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调用。大量增加肠道菌群中可以促进营养代谢和抗氧化相关酶的功能基因,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辅酶Q10等,帮助儿童获得更充足营养物质,促进骨骼发育和大脑健康成长。


误区五:“只要骨骺线没有闭合都可以治疗”
骨骺是骨在发育过程中,骨两端软骨出现的骨化点。骨骺线闭合是指长骨两头骨骺线消失的现象,意味着机体已经失去自然长高的潜力。但是,不能认为骨骺线没有闭合就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或疗效就好,因为年龄越大骨龄越大,对药物的敏感性就越差,同时体重的增加也会使药物剂量增大,治疗费用增加。所以,在满足临床指征的情况下,用生长激素治疗要趁早。
如果想要判断孩子的骨骺线情况,那最清晰的还是带着孩子去拍片,这样我们也能清楚的了解孩子还有多少的生长空间。通过骨龄检测情况,再制定具体的身高管理方案。


如何看待生长激素的副作用
作为一种药物,生长激素的应用难免会引发一些副作用,从临床经验看,副作用产生的原因主要与生长激素给人体多个系统带来的影响有关。一方面的影响是代谢加速。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分解,这一加速的代谢过程可能会对胰岛素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的影响是水分潴留。生长激素能增加体内钠和水的潴留,这是引发水肿的主要原因。此外,还有一个影响是内分泌紊乱,生长激素的使用可能干扰其他激素的平衡,如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分泌。
那么,如何看待和应对生长激素带来的副作用呢?对于确需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的孩子,家长和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副作用和治疗效果,做到“两害相权取其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方案。
首先,需做到遵医嘱,定期监测。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前,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孩子的身体反应。
其次,根据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副作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生长激素的剂量,甚至暂时停药以观后效。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很多生长激素的副作用都是可逆的,通过调整治疗方案就能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
最后,家长的正确认识与配合非常重要。家长要对生长激素的副作用有正确认识,通过与医生的密切沟通与配合,及时报告孩子的不适症状,确保孩子在安全和有效的前提下接受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和监测,是可以将生长激素带来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的。因此,对于确需使用生长激素的孩子,不可因噎废食,关键是要在“保证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之间找到平衡。此外,生长激素治疗没有明确的疗程,因为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且不等速的过程,需要考虑患者的骨龄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力等。一般用药周期为6个月到一年,然后再根据疗效来制定后续治疗方案。
长高热门套餐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东儿商城

查看商品详情(按需购买)





 



身高是一条单行线

错过将无法改变

科学干预,助力孩子长高

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蒋竞雄博士身高管理
国内儿童身高管理开创者蒋竞雄博士,关注公众号让孩子多一次长高机会。 代表书籍《长高不再是梦想》《儿童身高管理实用手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