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中国统计年鉴2024》发布,这些变化意料之内……
企业
2025-01-15 18:40
广东
每到年关,各大行业总结报告就会陆续出炉。
前阵子《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发布,一系列数据再次引发热议。
过去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数据是最能体现真实情况和趋势的。
1
人均存款显著增长
《中国统计年鉴2024》公布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2023年的住户存款余额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多个城市的人均存款余额实现了显著提升。
其中
北京、上海、杭州、太原、天津、南京、广州、深圳、大连和沈阳
这10个城市存款超过15万元,而北京,上海更是超过了20万元。
不过这一数据公布后,网友们并不买单,纷纷表示自己被“平均”了
:
虽然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的存款被平均了,然而数据不会说谎,这几年我国存款的确一直在增长。
2020年-2024年初,中国人4年往银行里存了58万亿元
,可以前2009-2019年总共10年新增存款加起来也才堪堪59万亿元。
也就是说,过去4年新增的存款量几乎赶上了此前10年的总和!
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显示,
2022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达到102.0,而到了2023年,这一指数下滑至100.2。
【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从2022年的103.5下降至2023年的101.8,表明居民在日常生活必需品上的开销有所缩减,而【居住类价格指数】同样也是减少。
很显然,
大家的消费水平出现了明显降级。
2
明明银行账户里有钱,为什么花钱却格外“抠门”?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还是这些原因:
住房、教育、养老三座“大山”
中国家庭有三大储蓄动力:
购房、教育、养老。
在传统观念里,每个家庭都必须拥有自己的房子,虽然现在楼市价格跳水,但很多城市的房价仍然高不可攀,为了买房,不少人背上了沉重房贷。
除了购房,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也是许多中国家庭储蓄的重要动力,为了让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父母都会提前规划,为孩子未来的学费和生活费做好准备。
最后就是养老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
让自己
能“按时退休”、过上体面的
晚年
生活,很多人都会额外存养老金,希望通过储蓄为晚年生活提供经济保障。
面对这三大压力,我们只能减少支出,降低生活质量。
市场、投资环境不理想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环境变差了。
【中国统计年鉴2024-登记注册统计类别分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各类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劳动报酬的人员)】数据显示,
23年比22年总共减少了333万人,国有单位、港澳台投资单位、外商投资单位的就业人数也都在逐年减少。
与此同时,
失业率居高不下。
百姓没有工作,就没有稳定收入。就算
手里
有积蓄也不敢花。
而股市、楼市的投资状况也不佳。
比如A股,2023年A股市场人均亏损约5.4万元,2022年这一数值更是高达7.87万元!股市不好,连带着基金等权益市场的下挫。
面对这样的环境,大家伙儿也就更加倾向于把钱攒住,不敢轻易挥霍,更不敢贸然进行其他投资,一心求稳。
于是,
安全无风险的银行存款,成了老百姓们的首选。
3
都把钱存起来,是好事么?
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里,其实就是潜意识里觉得未来几年经济不会很好。
但是,
无风险资产是永远跑不赢通胀的。
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下行严重,五年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
1.55%
。
近年来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多次下调,低利率已经成为常态,而负利率的脚步也将越来越近。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表示,“中国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负利率时代”。
言下之意就是,
负利率一定会到来,只不过是快慢问题罢了。
把钱放在银行,未来势必会面临“慢性贬值”。
尤其在经济下行时期,实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一轮接一轮的“大放水”,百姓手里的钱如果不换成能增值生息的资产,就会加速被稀释、贬值。
那作为普通老百姓,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最重要是提升自身技能,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在职场上的竞争力,避免失业,甚至争取在职业生涯中获得稳定、更高的收入。
对于资产不高、还没有实现财富自由的普通人和家庭来说,有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是最重要的。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仅能够稳固现有的工作岗位,还能
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开辟更多元化的道路,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不要固步自封。
现在的市场投资选择丰富,除了银行存款,我们还应该
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配置资产。
现在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市场走势都存在着差异,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机遇。
很多人还在对着国内不到2%的定期存款利率叹息,但有些人早就躺赚了几年5%、6%的美元高息存款了,也有些蓝友通过坚持定投实现了10%+甚至20%+的年收益率。
理财之道在于心态的开放与视野的拓宽,我们应当学会放开心态,学会和风险共处。
不要局限于眼前,要放眼全球,积极寻找并把握更多的投资机会,通过合理的全球资产配置,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理财这事,心态开放则生、封闭则死,长期则生、短期则死。
如果你也想在这个经济下行的周期里稳稳落地,可以
扫描下方二维码
,
免费
报名1对1家庭资产配置规划服务
,会有专业的理财师会为您免费定制家庭理财方案。
1对1
免费
咨询资产配置
量身定制家庭理财方案
分析家庭财务、优化资产负债表
关注谱蓝君
学习更多保险干货
领取价值800元的粉丝福利
点个“在看”,帮更多家庭摆脱“裸奔”
谱蓝保
❶高性价比的保险方案❷实用的成人、少儿重疾投保攻略 ❸热销产品免费测评、0元定制方案
最新文章
谱蓝2024年理赔年报|协赔总金额5596.69万元!
放假期间理赔指引
近70家保险公司2024理赔年报出炉!哪家理赔最优?
多地惠民保延长参保期限!不要再错过了~
早产、黄疸、肺炎、手足口病……最全儿童常见病投保指南来了!
什么,预定利率又要下调了?!
《中国统计年鉴2024》发布,这些变化意料之内……
2024收益成绩单,出乎所有人意料!
0免赔,私立医院也能赔,这些中高端医疗险不容错过!
弹性退休,到底怎么“弹”?
注意!你的医保记录要同步给保险公司了
家长必看:1000元搞定孩子全部保险!
1月5日,厦门见 | 展望2025 中产家庭如何避免资产崩塌?
1月热销重疾险榜单,哪款性价比高?
1月高性价比定期寿险榜单,青壮年们必买!
1月医疗险榜单,每年几百元的保险,哪款好?
1月意外险榜单,低至每年几十元,哪款好?
1月理财险榜单,有哪些安全、收益好的选择?
年收入30万的家庭,可以这样买保险!
进口药,即将在医院消失了......
明年才退税,为什么12月31日前要进行申报?
个人养老金全面升级!到底值不值得买?
年收入10万的家庭,怎么配置保险划算?
活久见!说好的存款利息不给了?
“催交医保跟催债一样”,咋回事?
有子宫或卵巢疾病,如何投保?女性必看!
打工人的另类横财,“喜提”n+1
税优保险榜单出炉!好产品,还能节税~
人到中年的顶梁柱,如何买保险?
买了保险,真的可以避税避债吗?
一天两万,你的积蓄顶得住吗?
12月热销重疾险榜单,哪款性价比高?
12月高性价比定期寿险榜单,青壮年们必买!
12月医疗险榜单,每年几百元的保险,哪款好?
12月意外险榜单,低至每年几十元,哪款好?
12月理财险榜单,有哪些安全、收益好的选择?
百万医疗险,为什么不能做到终身保证续保?
得了甲状腺癌、甲结、甲减、甲亢,有什么保险产品可以买?
75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出炉,赚麻了!
这届年轻人,开始反向“本升专”?!
结婚人数再创新低,国家出手也没用?
乳腺增生、乳腺结节、乳腺纤维瘤,有哪些保险可以买?
电话催生来袭!生育补贴催得动这届年轻人吗?
有商业保险,反而被医院拒收了?!
多地惠民保上新!快看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城市~
利率跌破“2字头”!大额存单不香了?
房贷规则又迎来2个大调整,只有一次机会,到底该怎么选?
黄金还能投吗?问出这个问题,大概率要亏钱
父母年纪大,保险难买?手把手教你怎么买划算又实用!
11月热销重疾险榜单,哪款性价比高?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