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起,渐进式延迟退休开始实施了。
未来15年,法定退休年龄会逐步延迟到男63岁、女55岁或58岁。
不过,延迟退休并非“一刀切”,也就是不强制每个人都达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龄才退休,而是提供了弹性退休的选择。
这个弹性是双向的,可以往前弹,早点退休,也可以往后弹,晚点退休。
那到底怎么操作?
关于这点,上周官方发布的《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暂行办法》公布了细节,赶紧来了解下!
1
弹性退休,怎么“弹”?
弹性退休,让退休年龄从固定的年龄节点变成了弹性的年龄区间,我们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工作意愿在区间内选择合适的年龄退休。
但前提是,必须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往前弹”或“往后弹”,而且得达到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2030年开始每年提高6个月,2039年统一为20年)。
往前弹
举个例子:
1968年12月生的男职工,现法定退休年龄为61岁,如果提前3年会低于原60岁的法定退休年龄,所以最早只能选择在60岁退休。
1976年12月生的男职工,现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那他可以选择在60岁至63岁之间弹性提前退休。
往后弹
举个例子:
某男职工现法定退休年龄为63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与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在63岁至66岁弹性延迟退休。
某女职工现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与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在55岁至58岁弹性延迟退休。
这个需要我们主动去申请。
如果想要弹性提前退休,至少得在本人选择的退休时间前3个月,以书面形式告知单位。
如果想要弹性延迟退休且与单位协商一致,应提前1个月,以书面形式明确延迟退休时间,确定后不再延长;
弹性延迟退休期间,可以提前终止弹性延迟退休,但需要与单位协商一致,相当于确定了延迟退休后仍有“后悔”的机会。
举个例子:
某女职工现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到了55岁自愿申请弹性延迟退休3年,也就是58岁退休。
但57岁时因为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与单位协商一致后,决定终止弹性延迟退休,在57岁办理退休。
也就是说,
只要达到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除了原50岁退休的女职工,其他两类职工还是可以按原先的法定退休年龄退休。
在这个弹性制度下,其实很大部分人实际上可以做到不延迟退休,还是挺人性化的。
唯一确定的影响,是最低缴费年限,从15年逐渐提高到20年了。
2
弹性退休,影响养老金吗?
在政策出台前,谱蓝君曾猜测,我们可能会参考老龄化严重国家的做法,将养老金和退休年龄挂钩,即如果选择提前退休,养老金会打折。(相关阅读:《“自愿”延迟退休,可能吗?》)
没想到被打脸了,这次发布的弹性退休实施细则并没有提到相关的措施,也就是说即便早退休,养老金水平也不会因此降低。
但我们都知道,社保养老金遵循的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退休年龄和缴费年限多少还是会影响到手的养老金。
根据现行的养老金计发方法,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每延长1年的缴费,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可以增加1%,即如果延长3年,计发增加3%;
同时个人账户资金继续增加,每晚退休1年,计发月数减少,个人账户养老金也会随之增加。
所以,越晚退休,养老金水平肯定是会更高的。
而在弹性退休制度下,未来“早退少得、晚退多得”这个特性将会更加充分体现,养老金差距或许会更加突出。
3
如何实现退休自由?
弹性退休,其实是很“中国式”的做法。
如果强制性延迟退休,可能会诱发大众逆反心理,实施效果反而不如意;而弹性退休,给大家提供了选择权,更加灵活,或许实施效果会更好。
政策出炉后,目前的舆论情况也证实了这一决策的可行性,大家对此的接受度还是挺高的。
当然,未来退休政策可能还会继续调整,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实施这个政策的动机——大家都要重视自己的养老问题。
众所周知,随着老龄化、少子化的加深以及国人平均寿命的增加,国家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这个压力有多大?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我国社保养老金预计将在2035年耗尽。
当然,结余耗尽并不代表就不发养老金了,只要还有年轻人在缴费就有养老金收入,而且财政还是会进行一定补贴以保证养老金正常运行。
事实上,早从2010年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启了财政补贴养老保险之路,并且财政补贴占养老保险的比例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养老金补贴占用的财政资金份额,已超过5%。这样一直补贴下去,财政也是压力山大。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延迟退休、延长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全国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等措施逐渐落地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发布的弹性退休制度只是暂行办法,未来会不会修改还不好说。
所以要想把退休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还得早做准备。只要提前规划好了,到时候想几岁退休就几岁退休。
那我们要怎么做呢?大家可以利用合适的工具进行养老储备:
1、个人养老金
既有强制储蓄、专款专用的养老金储蓄功能,还有国家税优政策支持,税率在10%及以上的朋友可以享受到较大的节税优惠。
目前个人养老金已经推行至全国,可配置的产品非常多样,包括存款、养老理财、商业养老保险、国债、指数基金等,大家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合适的产品。
2、商业养老保险
比如养老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同样也是强制储蓄、专款专用。
养老年金险,和社保养老金一样,可以提供源稳定现金流,对冲长寿风险;增额终身寿险,资金运用相对灵活,可以用来提高养老生活品质。
3、定投指数基金
规划年限较长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还可以考虑通过定投指数基金来提高养老储蓄的整体收益。
总而言之,养老金的规划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根据找到适合自己、能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尽早开始准备。
建议大家去做一个科学的养老规划,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1对1养老金规划服务,会有专业理财师为您免费定制养老规划方案、耐心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