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元代壁画的绝唱 2

文摘   2024-11-06 12:08   美国  

上篇聊了这铺壁画从何处来。今天走进他。

《弥勒说法图》的叙事

普通的观众站在壁画前面,往往和其隔着一层知识的沟壑。我自己对于喜欢与否的判断是,在了解了最基础的画意之后,自己是不是能够走进叙事,与之共情。

站在这里,我忘了那个常去雍和宫拜拜的自己。非常直接的感受艺术本身——自觉的沉浸到些许庄严氛围的同时,又有一点激动的情绪升起来——实在是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弥勒说法图》里讲了法王蠰佉和弥勒母亲梵摩越在弥勒修成佛道之后,相继出家的故事。这些故事的背景在遥远的印度。典籍是佛教基础经典《增壹阿含经》。
画面中心是佛和菩萨们。画面的左右两边是弥勒母亲梵摩越和法王蠰佉接受剃度的场景。壁画人物表情异常丰富。
主画面的左边(下图),弥勒母亲梵摩越坐在圈椅上双手合十表情从容,其右胁上有一婴儿图案,表示弥勒从右胁降生。几位女仆分工不同,有托花冠的、有掌扇的、有持杖的,还有一位应当是负责给夫人梳头的,梳头篦子还放在头上。

主画面的右边(下图)是法王剃度出家,太子右手拽着父亲衣袖痛哭,左手在擦拭眼泪,其他人表情凝重欲哭无泪。看着法王垂泪的儿子,我忽然想到警幻仙姑对贾宝玉说:“痴儿尚为悟也!”——黛玉后做“无足立境”之解。我觉得用大白话说,就是让人放下吧。
还是有遗憾的,就是没有光——日光。七百多年前的某一天在晋南,在历史以来最大的地震过后,画师朱好古和门徒完成整个寺庙里的作品。在揭幕的时候,也许晋南的天气正好,日光从寺庙的窗棂照进来,人们站在新落成的壁画面前,又曾是怎样一幅景象?

如果可以慰藉众生。这便是宗教最大的意义了吧。

朝元图

说到这里,必须要说一说在《弥勒说法图》左右两边一起展出的《朝元图》。对,和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朝元图》遥相呼应。


 朝元图(西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朝元图(东壁)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 

朝元图(局部)永乐宫 三清殿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组壁画的背景信息非常模糊,其出处难以确定。根据博物馆的档案,着两铺壁画的画商,也就是“著名”的日本山中商会,告知怀履光这组壁画来自山西南部平阳府的一座名叫龙门寺的元代寺庙。1938年,怀履光曾派两名当地学生寻找这座寺庙,但并未得到任何有效信息。当地县志也没有相关的历史记录。博物馆的前研究员曾嘉宝、道教艺术史学者葛思康以及景安宁,通过对该壁画的风格和技法进行详细研究,均认为壁画应创作于13世纪末到14世纪初,来自晋南一座寺庙大殿的东西两壁,并使用了经典的“朝元图”道教图像形式。

在道教艺术中,所谓的“朝元图”是再现众神仙向最核心的神灵朝觐的场景,通常是神祇、天官和侍从乃至真人向道教神仙体系中的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朝觐的图像。

我对朝元图本身不特别不感冒。我心目中理想的道家形象停留在了庄子的文字里,充满了凤凰于飞的想象,而不是儒道相结合这种君臣相贺的表达。也不曾去过晋南,不知道亲眼去永乐宫看看又会是什么心境。

不过蛮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是中国蛮特殊的一个朝代。佛道并行。先是王重阳在成吉思汗那边得到了投资;接着他弟子丘处机带着不用交税的道士讲道教各种“发扬光大”——此起接着忽必烈更多的拥抱佛教——作为事情发展的另外一个彼伏。于是,在山西地震过后的元朝中期,我们依然可以在距离不远的佛寺或者道观里,看到笔法相似,又迥然不同的《弥勒说法图》和《朝元图》。

同样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三楼有很多希腊和埃及的馆藏。埃及赭红色的壁画,里面似乎是写了如何升天的步骤。我站在这些壁画面前,觉得饶有趣味,但似乎不会有什么情绪上的起伏。

那外国人,站在中国元代的佛教壁画面前,体会到的会是什么呢?

几乎消失在原址的元代壁画

山西寺观壁画是中国唯一可以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相媲美的壁画群,从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民国壁画皆有保存。元之前的壁画留下的可谓少之又少;到了元朝,壁画又几乎流落在异国他乡。

壁画《药师经变》 元代  出自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壁画 《炽盛光经变》元代  山西洪洞广胜下寺原正殿西壁 纳尔逊博物馆购藏

更多的,是永远消失在历史烟尘里了吧。
地球渺小,遑论人类。可是,在哥伦布开辟了新水路的几百年后,在多伦多的展厅里,元朝的泥土和色彩铺开在五米高,十一米长的墙面上。我看了良久,良久。




















张奥同学
如果你感兴趣——地缘政治、财经金融、美国社会与政党博弈、欧盟一体化与间隙;如果你关注气候变化、期盼世界和平,相信人道主义、启蒙思想,热衷于社会公平与正义;如果你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愿意了解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我想说,你来对了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