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进口药消失在公立医院,集采药降到3分钱,我们该喜还是忧?

财富   2025-01-14 17:50   广东  


“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外资医院入华”、“2025 年底,DRG/DIP 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关于医改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生老病死,看病就医,没有人能置之度外,但我们所知道的,却只是冰山一角。


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医改,深蓝保策划了【直面医改】系列专题,把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医改有关的所有的信息、事实、建议,客观地呈现给你。


为此,我们采访了亲历医改的医生、就医受到影响的病人和家属、保险行业的资深专家等,希望从各个角度去了解医改,一起去寻求对普通人有效的应对策略。


这是我们【直面医改】系列专题的第 1 期,今天我们想跟你深入聊聊最近的买药难题。



集采药又一次冲上热搜。


自 12 月中旬集采中选名单公布到现在,关于它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


几分钱一片的集采药,会不会偷工减料?吃了真的有效吗?


医院全是集采药,想买进口药为啥越来越难?


老百姓的看病买药难题,又被推到风口浪尖,现在想买进口药能怎么办?以后看病该何去何从?


今天,我们就用一篇 5000 字的长文,来深入聊聊这些问题。



药品降价90%,质疑声却变多了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最新的国家集采,那“卷”字可能是最贴切的。


由于 2024 年只有这 1 次机会,加上报价规则的调整,所以这次的竞争非常激烈。


很多药品,报价低得让人震惊:


3 分钱一片的阿司匹林、不到 3 分钱一片的叶酸、1.63 元一瓶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对比前 9 批集采来看,本次平均降幅创下新高,达到 75%,降幅最高的药品,同样超过 90%。



按理来说,这是好事,医保能省钱,我们看病买药的成本也低很多。


但和过往大家一片叫好,夸赞“灵魂砍价”不同,这次集采,网上多了很多担忧与质疑的声音:


进口原研药无一入选,集采全是仿制药,而且是超便宜的仿制药,药效到底有没有保证?


关于这个问题,网友简直吵翻了天:


有讨论一致性评价的:


有分析制造工艺的:


有分享自己经历的:


学药的、做药的、卖药的、开药的、吃药的……众说纷纭,整个互联网都乱成了一锅粥。


那屏幕前的你,对仿制药是支持还是犹豫?欢迎大家一起投票:




3分钱一片的集采药,到底能不能吃?



关于以上争论,我们先来看看官方曾经做过的回复。


早在 2019 年,国家就对第一批集采药,做过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的真实世界研究


2021 年 6 月,又开展了对第二、第三批集采药的类似研究;2023 年开展了第四、第五批集采药的研究。


这是完全用全国真实病人的临床样本来作统计,以第二期研究为例,研究跨度长达 2 年,统计了 16 个省市,14 万真实患者的数据


并且发布了详细的研究报告:



报告是公开可查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查看原文,不想看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记住报告结论:


与原研药相比,集采仿制药的药效、安全性,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换句话说,是能放心吃的。


图源:新华社


另外,官方也在这次报告的发布会上,详细解答过大家的一些疑问:


1、关于药效与副作用

官方曾回复:无论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其有效性都是概率性的。


如本研究中大样本分析显示,盐酸二甲双胍片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血糖达标率均在 80% 左右,在统计上无差异。


这说明不论原研药还是仿制药,该药在个体治疗中都有约 20% 的患者的疗效不佳的,患者需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或药物。


副作用方面也是,根据国家真实世界研究报告,有的是仿制药出问题更多;有的反而是原研药更多,比如:


(左右滑动查看)


但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如果是各有优劣,理论上来说,网络上对仿制药、原研药的舆论应该差不多。


可为啥网上看到的,基本都是“仿制药吃了不管用,原研药吃了却有用”的案例?


官方将此现象,总结为幸存者偏差,大概意思是:


吃仿制药有效的患者,一般不会说啥;而觉得疗效不好的,更可能发声。


就像网上看大家好像都月入几万,但实际上,中国有 9.64 亿人月收入低于 2000,这些才是沉默的大多数


2、关于质量安全

还有大家担心的:仿制药会不会有质量问题?官方在 2023 年 10 月也通报过相关数据:


八批国家组织集采共有 1387 个中选产品,5 年来累计有 6 个产品被药监部门通报存在质量风险,其中 2 个国产仿制药、4 个进口药


要知道,1387 个产品中,95% 都是仿制药,但只有 2 款出问题,进口药只有 60 款左右,但却有 4 款出问题。


这个比例,挺让人意外的。


我们扒了很多数据,找到了官方说的这 6 款药,基本都是因为生产问题被通报。



为啥进口药,出质量问题的比例反而更高?


仔细想想,其实也很好理解,毕竟研发强不等于生产强。


像美国这些药企巨头,研发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为了利润最大化,具体的生产、包装基本都外包给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


一旦监督不到位,生产、储存、运输的能力,哪个环节出问题,可能都会影响药品质量。


而在这些方面,工业实力强大、工人平均素质超高、物流基建超牛的中国,反而更有优势。


除了上面的回复,前阵子,国家医保局又一次回应了药品质量安全这个事,专门请了中选药企、药监局、临床和药学专家等多方座谈。


详细讲了药企生产不会亏的原因,以及一些具体的药品监管政策等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集采药最大的问题,可能不是药效



官方说,不管原研药还是仿制药,都会有吃了有用或没用的个例


这点可能经历过会更有体会,就拿我自己来说,前不久拔牙,开的全是集采药,吃了并没有什么不好的感觉,伤口也恢复很好。



但说不定,其他朋友吃了就可能有效果不佳,或者有副作用,个体差异在里面影响也挺大。


所以,关于仿制药的药效,再怎么争可能也得不出结论,只能结合时间或亲身体验来持续观察。


但关于集采药引出的另一个问题,可能就没有争议了。


那就是药械选择权的问题。


很多人吐槽集采药,并不是说集采药真的多不好,而是面对集采药,自己几乎没得选。


比如前阵子的热搜新闻:


孩子肺炎住院,医院只能开国产阿奇霉素,打了两天点滴都退不了烧,家长让换进口药,医院却开不出,只能转院……


那为啥医院开不出原研药?其实,背后还是与集采这件事息息相关……


1、原研药本身就很难进医院药房

我们知道,集采是价格优先,而原研药前期研发投入巨大,打价格战没优势;就算赢了,利润空间也非常微薄。


所以,原研药企对集采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像近几批集采,外企要么不参与,要么消极对待,给一个压根不可能入选的价。


这就导致,集采药里面,就很少出现有原研药。


而集采的药量,又几乎占了医院需求量的 70% 甚至更多,医院自主采购的份额,大约只占了 20%-30% 比例。


这点份额,得分摊到几百上千种药械里,可想而知,能覆盖的品类、数量都很有限。


2、就算原研药能进医院,医生也不能随意开

但就算医院有我们想要的原研药,医生可能也不会轻易给我们开。


一方面,是医生有优先使用集采药的 KPI,比如下图提到的各种要求。


(点击查看大图)

图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另一方面,是医保 DRG 改革,医院想盈利,要尽可能减少患者就医成本,所以医生也更倾向用集采药来控制成本。


各种各样的因素叠加,最终才出现原研药越来越难买到的局面。


那这种情形下,我们如果想买原研药,该咋办?



普通人买不到原研药,该咋办?



先说第一种,线上查药。


目前全国各地几乎都上线了官方的查药比价工具(点击了解),有些能在上面查到具体的药品信息和库存。


比如广东地区的粤医保小程序:


首页“我要找药”里面,选择地区,输入药品名,就能看到哪些药店、哪些医院有你想要的进口药。


以广州地区,想买阿奇霉素(希舒美)为例:



了解清楚再去就医,就更容易开到想要的原研药,而且有的还支持开电子处方直接线上下单。


当然,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咱们有比较明确的用药需求,知道该买哪种药。


但如果没有明确用药需求,需要先让医生诊断的情况下,就医时,记得先和医生沟通下想用原研药的需求。


如果医生说可以,则万事大吉,如果医生说没有,那可能是医院真没备这些药,或者有但因为控费等原因开不出来。


要是前者,可以问医生要处方,去外面买,买前可参考上面的步骤查药比价,效率更高。


如果是因为医院控费原因开不出来,看能否协商自费买,有的医院可以签“自费同意书”,之后自己出钱买。


不过,上面这些都只适合小病小痛,开些常规药物的情况


像麻醉药等一些注射器械,外面基本买不了;还有那种很贵的药,纯自费负担也很重。


有的朋友可能听过,无医保版本的百万医疗险能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也很难


只要我们去的是公立医院普通部看病,就还是会受到没有药、DRG 控费等等影响。


而且公立医院还都有自费比例限制,也就是说医院总体医疗营收,自费的部分不能超过一定比例。


像有的地区,三级医院患者总医疗费,自费不能超过 15%,二级不能超过 9%,一旦超过,医院可能会面临处罚。


当医院自费额度快达到时,就算我们想自费、能自费,医院也不一定会答应。


那大病怎么才能不受控费、开药影响?



老百姓看病买药,未来何去何从?



目前我们遇到的医疗困境,本质原因,其实就是一句话:


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要,与医疗保障体系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破局的关键,其实也藏在问题里——平衡发展、充分发展。


正好,国家最近的一些动作,其实就露出了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一些对应趋势。


2024 年 8 月,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出 5 年内实现三明医改经验全覆盖。


2024 年 11 月,卫健委等 4 部门发文,允许北上广深等 9 个城市,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三明医改对应平衡发展,重在提升医疗服务的普惠性与可达性。


具体做法比如,通过集采挤掉药品水分,砍掉药品回扣等灰色利益链,又通过 DRG 避免医院过度医疗。


同时,实行医生年薪制,增加医务人员阳光收入,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


而且能避免医生扎堆往大医院挤,在基层医院也能有不错的收入,变相提升了基层医疗实力,让老百姓看病更便宜、更方便


图源:新华社


但,根据医疗不可能三角,如果讲究普惠性与可达性,就很难兼顾到高质量


比如大家对仿制药的药效担忧,就是这种矛盾的体现。


同理还有,那些创新、先进的疗法,以后可能很难第一时间在公立医院用上。


甚至未来公立医院的顶尖技术发展,还可能会受到费用、器械等限制,很难像以前那样快速迭代。


换言之,未来的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下限会更高,但上限却可能会下降。


或许是作为弥补,外商独资医院就顺势出现了:


图源:新华社


所以啊,以后看病买药,可能是这样的:


要性价比就选公立医院,自费少,价格便宜;


追求创新、先进的医疗技术,或者更好的医疗服务,就选私立或外资医院,医保少报或不报,自己掏钱多。


这也更加符合医保“保基本”的理念。


那作为普通人,面对这种可能的趋势,我们又能做什么?


一方面,请大家一定要重视——防大于治,目前的三明医改已发展到 3.0 版本,更加看重“治未病”。


也就是通过各种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尽力让大家少生病、迟生病、不生大病。


作为身体的第一责任人,我们自己更要注意保护身体,多锻炼、常体检、规律作息……


另一方面,对于想通过保险来提升看病质量的朋友,我们也有几个建议:


1、重疾险配置,更加重要

对于追求医疗质量的朋友,可以多买点重疾险,一旦确诊条款疾病,能赔一大笔钱,这笔钱任我们支配。


能让我们更有底气去更好的医院,享受更好的就医环境,吃更好的药……


2、百万医疗险,多关注这两个保障

在选购百万医疗险时,可以关注“外购药”和“重疾特需医疗”保障。


外购药是指如果想用的药医院没有,去外面开也能报销,一定程度可以解决进口药难题。


重疾特需,是指确诊癌症之类的重疾,能去公立医院特需部甚至指定私立医院就医,享受更好的专家、技术、药械、住院环境等等。


这样,小病小痛去公立医院,价格便宜,想用进口药也有保险能兜底;大病能享受特需医疗,更加舒心放心。


目前 蓝医保(好医好药版)尊享 e 生 2025,在这两方面做得比较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 点击了解


3、有条件,早些配置中高端医疗险

中高端医疗险,是在上面百万医疗险的做法上,进一步升级的方案。


真正实现看病用药自由,当然价格也比较贵,适合有预算的朋友。


如果预算不多,又担心未来身体变差不好买的,也可以采用提高免赔额的方式,这样价格能便宜很多。



写在最后



看病问题,从来都是困扰各国政府的难题。


在价格、效率、质量的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不同国家的医疗模式,其实就是对三者取舍的不同。


比如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但效率低到看病排队几个月甚至一年。


美国,医疗发达但价格贵出天际,没有保险的话,普通人根本看不起病。


而中国,目前的医疗保障,相对算是比较均衡的,有国外就医经历的小伙伴,相信能感同身受。


而现在的一系列改动,明显是要进一步降低价格、提高效率,带来的必然结果,则是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质量妥协。


以上,就是今天文章的所有内容,如果觉得不错,欢迎转发分享,这是对我们内容的最大认可。


看完有任何感想或疑问,也欢迎留言交流。


祝大家健康平安:)


参考资料

●国家医保局:国家医保局价采司负责人详解:关于集采的14个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

●国家药监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102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政策解读

●浙江省药监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政策解读

●海南省药监局:总局关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公告(2017年第100号)

●财新:药品集采中的不可能三角

●南方周末:进口药消失了吗?来自“医改之城”三明的调查

●第一财经:3分钱能否生产出一片阿司匹林

●数字医药网:1-10批国家药品集采价格平均降幅

●21经济网:专访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完善仿制药评价体系,以科学数据凝聚大众信心

●宋瑞霖,李心怡等:中国药品监管40年变迁与思考

●中国医疗保险:医保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有哪些?怎么解决?

●三明日报:总结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远方青木:有医疗专家说国家集采的便宜药质量不好,建议你吃进口原研药

●中国政府网:放开!9地允许试点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谢金平、张雪瑞等: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仿制药疗效与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课题组:国家集采仿制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真实世界研究报告——以第二/三批集采为例


策划与制作

编辑 | Vito

排版 | Clara 

审核 | 奇晏

封面来源 | Unsplash



限时特惠


深蓝保 1 对 1 保险规划服务,定制专属家庭保障方案。长按识别下面二维码,立即开始规划。




最近微信改版了,有很多用户说看不到我们的文章了

大家记得把「深蓝保」设为星标🌟哦,这样就不会错过了~


深蓝保
1000 万用户信赖,专注保险测评,为你寻找高性价比产品。
 最新文章